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觀點分享】站不起來、走不遠,原來是肌少症
2017/04/20 11:20:57瀏覽435|回應0|推薦0

    「一陣子沒見面,怎麼阿嬤又小了一號?」陳小姐心裡嘀咕,台語俗諺「老了倒縮、消瘦落肉」似乎真有那麼點道理。除了骨質疏鬆可能造成老人佝僂、身形萎縮,肌肉流失對老年人的影響,是近年高齡醫學界熱門研究議題。

    歐盟老年醫學會理事長米榭爾(Jean-Pierre Michel)引述,肌少症(sacopenia)在1980年代晚期的研究發現,1015%的人口患有肌少症。

    台大醫院針對家醫科和老醫部門診老人,利用文獻報告的診斷切點平均值估計發現,有慢性病的老人中,男性三分之一、女性四分之一有肌少症。

    為什麼肌肉會減少?

    人體肌肉約佔體重的3050%,實際的肌肉量要看個人健康程度和體脂肪量而定。而隨著年齡增長,肌肉的組織、強度、耐力會減弱。有研究指出,從40歲到70歲,肌肉量每10年約減少8%。換算下來,如果一位女性30歲時身上有20公斤肌肉組織,到70歲會減少到剩15公斤。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指出,肌肉和骨骼都是影響身體能否正常活動的關鍵。肌肉量減少、肌力下降首因是老化,老年人即使體重不變,身體脂肪比率會提高,並堆積在腹部內臟層和器官,造成全身瘦肉質量減少。

    臥床10天,肌肉少1公斤

    除了老化,老年人活動量下降、能量耗損較低,腹部臟層的脂肪會釋放許多發炎物質,影響內分泌,又易使肌肉持續流失,造成惡性循環。肌少症不但會增加骨頭和關節負擔,增加跌倒、骨折風險,進而臥床或住院,行動受限,更加重肌肉流失速度,提高死亡風險。

    臥床不動會加速肌肉流失。米榭爾指出,研究發現健康老人臥床10天,就少了1公斤的肌肉。如果生病,肌肉消耗得更快、跌倒、骨折風險提高。詹鼎正說:「住院、體重掉得快、偏瘦(BMI20)的老人家,都是肌少症高危險群。」看門診時若有需要,他會請老人家做「計時起立行走試驗」: 從椅子上站起來,走3公尺,轉身,再走3公尺,然後坐下。一般約需10秒,如果超過20秒,可能有肌少症。

    怎樣知道長輩有肌少症?

    民眾可以從一些生活重點觀察長輩有沒有肌少症:

    ‧過去可以輕鬆扭乾毛巾、旋開罐頭,現在變得比較吃力。

    ‧無法從椅子上一次站起來,需要靠支撐物才能起身;或者爬不動樓梯,表示大腿肌力不足。

    ‧走路變得愈來愈慢:例如過馬路時,才走到一半,就變成紅燈了。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175期‧作者:張曉卉】

 

環宇官網 http://goo.gl/1TQ7dd
環宇幸福紀事粉絲團 https://goo.gl/QtVqoa
立即捐款響應:https://goo.gl/XC1GGb
環宇基金會連絡方式
電話:(02)2928-3688
E-mail:icef.taiwan@icef.org.tw
@台灣#公益×夢想 公益2.0全新分享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cef2016&aid=10102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