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20 09:41:20瀏覽290|回應0|推薦6 | |
新北市長朱立倫、台中市長胡志強近來相繼要求所屬揚棄「八股公文」,儘可能多用一般民眾看得懂的白話文。市長主動發掘問題,劍及屨及督促改革,用心值得肯定,唯「良善用意」也有可能成為公務員不求長進的藉口,出現「捉龜走鱉」現象,不可不留心。 對於新北市具體指出的「公文三弊」:用字八股、傳統官僚、敷衍處理,柴可夫因曾經當過公務員,有過相同體認,當然贊同改革,不過針對推出「白話文範本」,強調「平常怎麼說話,就怎麼回答」,則有商榷必要。 書寫所謂的「白話文」,比起艱澀難懂的「文言文」,當然相對容易,可是若因此割斷古文與白話文之間的哺育關係,那就得不償失了。我向來不贊成「我手寫我口」的說法。言語表達可以想到哪說到哪,不必太拘泥文法結構,可是若毫不剪裁的變成文字,常是滿紙冗言贅語,或辭不達意,或天馬行空,淺顯有餘,精確不足,若再加用字不求甚解,核稿習焉不察,錯字別字充斥,就成了「白字」與「廢話」連篇的另類「白話文」了! 公文書的用字遣詞,有其時代背景,其訴求對象既為社會大眾,自然得與時俱進,使用一般人熟悉的字詞。現在公文書最大的毛病是文白夾雜,不倫不類,「白」的部分肇因於無力為「文」;「文」的部分則是因襲老案,維續樣板,為用而用,不知所以,將「迥」誤為「迴」,將「譚」誤為「潭」,就是不求甚解的產物。 一般人常以為,只要會說話,能認字,就能寫好白話文,其實不然。想寫好白話文,非得打好古文根柢不可,君不見歷來白話文名家高手,其實都具備扎實的古文基礎,才能源源不絕提供寫作的豐沛能量,字字珠璣,邏輯嚴謹,既無白字,更無廢話,那才是值得鼓吹的白話文,其與一般人不求品質的「我手寫我口」,有著一段不小的差距。 文字表達貴在以簡馭繁,不必使用太多字句,便能切中精要,使人一目了然,換句話說,無論閱覽何種文章、文書,讀者只想看到流暢易懂的文字,用最短的時間吸收最大量資訊,因此,食古不化窮掉書袋固不足取,囉里八嗦言不及義也令人生厭,公文書改革過猶不及,盲點有必要先作釐清。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