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評語(節錄) 蕭之華輯
2013/09/14 12:10:38瀏覽416|回應0|推薦2
《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評語(節錄)  蕭之華輯

 

 

                                                   

 

                                                                                          

                                                                                              諾貝爾(1833-1896)。

 


                                                                         

 

 

                                                                                           "諾貝爾文學獎"獎章。

 

 

 


 

《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評語(節錄)  蕭之華輯

 

之華按:本站前曾發表〈為「張愛玲傳奇」做總體檢〉一文,蒙多位網友轉貼,並引起頗為熱烈的討論。其中網友Ping 對我提出質疑,耶利內克,她的成名作是"鋼琴教師"(有拍成電影喔),我在批張文中提到張愛玲的小說對人性的「扭曲畸形」。Ping 認為,耶利內克表現得更徹底更駭人,爭議性也比張愛玲更"聳動",但是,她拿的卻是200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張愛玲跟她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尚有其他多項質疑,詳見回答全文)。言下之意,對我批張的某些論點,頗不以為然。

大凡對文學與藝術的命題論述,其牽涉層面往往廣泛,也非常複雜。在回答網友Ping 的質疑之前,僅先將論述的相關背景,向網友做一說明,本篇介紹

《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評語(節錄),請網友指教。

 

◇◇◇

 

《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評語(節錄)

 

一,  1913年,印度,泰戈爾(1861-1941)。得獎評語:「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于高超的技巧,並由於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二,  1915年,法國,羅曼羅蘭(1866-1944)。得獎評語:「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時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

三,  1968年,日本,川端康成(1899-1972)。得獎評語:「“由於他高超的敘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銳表現了日本人精神特質」。

四,  1970年,蘇聯,索忍尼辛(1918-)。得獎評語:「由於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繼承了俄國文學不可或缺的傳統」。

五,  1990年,墨西哥,奧帕斯(1914-)。得獎評語:「“他的作品充滿激情,視野開闊,滲透著感悟的智慧並體現了完美的人道主義」。

六,  1991年,南非,納丁-戈迪默(女1923-)。得獎評語:「以強烈而直接的筆觸,描寫周圍複雜的人際與社會關係,其史詩般壯麗的作品,對人類大有裨益」。

七,2000年,法裔中國作家高行健1940-)。得獎評語:「具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藝術和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八,2004年,奧地利耶利內克(女1923-)。得獎評語:「在她的小說和劇本中發出的反抗之聲如音樂般流動,她的語言充滿非凡的熱情,揭露了社會的陳腐思想及其高壓力量的荒唐」。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yc66&aid=8497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