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永遠徽音四月天(之三) 蕭之華 (重貼)
2013/05/28 19:13:19瀏覽779|回應0|推薦12

 

民國第一性靈美女林徽音。

 

 

與林徽音<偶然>的大詩人徐志摩。

 

 

永遠徽音四月天(之三)     蕭之華

 

——也談林徽音
 

五、徐志摩長歌當哭

 

康橋,位於英國《劍橋大學》的校區。綠草如茵,楊柳輕搖,康河水清,兩岸濃蔭,濃蔭裡透出的瑰麗小橋,就是康橋。

康橋不只是徐志摩的遊學所在,更是徐志摩與林徽音邂逅與分手的傷心地。

康橋唯美浪漫,早已四海知名。因著徐志摩的詩篇,康橋更添增一章浪漫的人文內涵。因著徐志摩與林徽音的戀情,康橋更染上一層唯美感傷的色彩。

徐志摩前曾寫過一首〈康橋,再會吧!〉,因是二寫康橋,故本詩題名為〈再別康橋〉。

有關〈偶然〉與〈再別康橋〉的導讀與析賞的文字,車載斗量,唯多瞎子摸象,放言高論,多屬無稽之談,本文不擬攪和牽拖。

就一偏之見,徐志摩這〈偶然〉與〈再別康橋〉,不只是徐志摩個人「三美」詩作的精品,同時也是《新月派》「三美」詩風的註冊商標。

就新詩的美學與藝術性而言,這兩首詩文字清新,音韻和諧,句法跌宕,尤其意象鮮活,情感深沉,是徐志摩追求新詩美學中,形式最為完美的詩作。《新月派》詩人陳夢家也認為,這兩首詩,徐志摩用整齊柔麗清爽的詩句,寫出了他那微妙的靈魂的秘密。

仔細揣摩徐志摩與林徽音二人的心靈結構,探索其心靈深處的埋藏,那至死不逾的愛情糾結,可以斷定,徐志摩與林徽音二人邂逅,從第一眼彼此的目光相觸,在徐志摩的心底,即時就萌生了「林徽音情結」。(Phylliss  Complex) 相對,林徽音豈獨不然?

上帝關掉了徐志摩追求林徽音的大門,卻為徐志摩開了一扇給林徽音傳遞心靈祕藏的小窗。

而這驚動詩壇,傳誦後世的〈偶然〉與〈再別康橋〉,就是由這小窗流出,貼有「林徽音情結」標籤,屬徐志摩對林徽音的「苦悶的象徵」,是徐志摩與林徽音二人,「詞中有誓兩心知」的「長恨歌」。

男女間的相逢相遇,愛情的發生,可以說多為偶然,一如徐志摩之於林徽音。詩人寫詩,為情感表達的某種原因,偶用反寫。〈偶然〉第一節,就是詩人的反寫,正寫應該是,「妳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我的波心。我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踪影。」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詩中的意象--「雲」,當然不是普通的浮雲,不折不扣,是巫山之雲。這不折不扣的巫山之雲,指的當然不是任何別人,指的當然是林徽音。這「波心」,當然就是徐志摩曾經滄海的「波心」。而這「在轉瞬間消滅了踪影」,指的當然是林徽音突然被她父親林長民帶離倫敦,帶回北京,交由梁啟超親自看管。讓徐志摩失魂落魄,徒呼負負。至於「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這也是詩人在說反話。事實上,刻骨銘心,二人非但沒有「忘掉」,而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事實上,二人至死仍在光亮互放!

詩中感傷「妳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以男女情緣的觀點而論,這或平行或交叉的方向決定權,既不操之於徐志摩,也非操之於林徽音,而是操之於命運。

誠如徐志摩自己所說,他之追求林徽音,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也如林徽音《深夜裡聽到樂聲》詩中所寫,「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樣,太薄弱是人們的美麗的想像」。甚至徐志摩不幸因她而粉身碎骨,在她寫給胡適的信中也提到,「這幾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著,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變」。

徐志摩的「不得我命」,林徽音的「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樣」,「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變」,這就是命運,這就是強求不來,非人力所能為的命運。

詩人寫詩,慣用比喻,藉以移情。在〈再別康橋〉詩句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這「河畔的金柳」,當然不是金柳,而是一位性靈美女。這「夕陽中的新娘」,當然不是別人,就是林徽音,這「波光裡的艷影」,也正是林徽音的倩影。

詩人多麼渴望,自己能化身夕陽,擁有林徽音這金柳為自己的新娘。好讓新娘林徽音的倩影,長在自己的波光心頭,沉醉蕩漾。

情人離去,黯無消息,今夜,康橋能不沉默?愛人結婚了,新郞不是我,除了摸摸鼻子,除了悄悄的走,正如悄悄的來。除了故做瀟灑狀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除了寫無奈的斷腸詩句,詩人徐志摩我,還能做甚麼?

而這,其實也只不過是詩人在詩句上,舉重若輕的輕描淡寫。有道是「相見時難別亦難」,說偶然其實並不偶然,「言空即不空」,在骨子裡,詩人不但走得腳歩沉重,容或舉步為艱,留戀流連,徘徊不忍離去。

不然,何必用感傷的詩句,來昭告天下?「悄悄的,我走了」,何必多此一舉?寧非欲蓋彌張?

而詩人的衣袖一揮,不但帶走了林徽音康橋天空的雲彩,更帶走了林徽音康橋水邊的少女心。一九五五年四月,林徽音病逝於北京《同仁醫院》。在她閉上雙眼前,五十一歲的林徽音念念的心願,無他,只渴望能見到徐志摩兒子的一面。緣由無他,林徽音生命的雲彩,林徽音的心,早已皈依詩人徐志摩,在康橋。

當生命臨終的時刻,她不再按耐,不再隱瞞,更無所顧忌。她要見兒如見父,她要見兒如見詩人,她要再凝眸一眼自己的雲彩,她要最後的一次溫存,溫存自己的心。

任何讀者只稍用心都可以看出,而林徽音也曾大方承認,這〈偶然〉與〈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為她林徽音所寫,是徐志摩失戀無奈,寂對林徽音,千古的長歌當哭。  

 

                                   (未完待續 )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yc66&aid=768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