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31 09:01:13瀏覽291|回應0|推薦0 | |
失傳的笛簫吹法----哨吹 ●今人不明笛之『哨吹』故論樂史出錯 今人研究中國音樂史,往往以今人現有的知識來議古代音樂史料,而予以用今人製樂器之理來議古樂史料,而往往發生失真的情況. 如,在研究西晉初年的荀勖的笛上三調的笛律方面,對於《宋書》裡的相關小註裡談及所謂荀勖的笛調裡有關『哨吹』的說法,都一致否認,因為以今人製笛吹笛簫的經驗,根本就發不出比本音高半音的『哨吹』之音,於是以今人吹笛簫的『超吹』或『急吹』來意會此一『哨吹』,而致解釋荀勖的笛上三調時的『清角之調』就發生了錯謬.把荀勖的『清角之調』的音階,全部捨棄解釋應以『哨吹』升半音之處,而或怪罪此一小註必為音樂門外漢的妄加. 不過,亦有學者,考有關齊梁間的沈約《宋書》,其中論及荀勖笛上三調的《律曆志》,可能是以那位大名鼎鼎的創古代十二平圴律的何承天之原著為底本,這些小註或亦出自何承天之手,抑或是出自沈約之手. 但沈約亦非等閒之輩,其人,自小出身望族,但因父親站錯邊,而皇帝下令殺全家而死,沈約由其母帶領下,逃難民間,後來一生都因無門閥之勢,而在宧海浮沈,故其人,亦非坐象牙塔內觀天下,而不知民間之輩,尤其,又在朝中有議樂之事,亦非對音樂無知之士,當然,其人更重要的是,他是聲韻學的創出作詩採四聲之祖,對聲韻有研究.則小註不論是何承天所加,或沈約成《宋書》時所加,以他們的音樂背景,不會連當日最流行,甚至與當時雅俗共賞的清商三調有關的『清角之調』都不知道,比起一些今日的士大夫,坐在象牙塔裡,以幻覺論學所論更近於實況,其談到當日笛有『哨吹』,是當日六朝的實情,論述亦更為有根有砥. ●明代黃佐《樂典》明言笛有『哨吹』之法 按,依近古以來的文獻到現在的國樂器裡的能哨吹,乃是『管』類樂器所用,這是今人的經驗及有限古籍下可以得知.但實際上,古書失傳不少,古人之智也失傳不少.以笛子的『哨吹』而言,即使到了明代,黃佐《樂典》『古笛今笛』章:『今笛.....第六孔無射應鐘變宮也,其哨聲黃鐘半律清宮也,然則今笛其實古清角之調耳』(亦見於明代唐順之《稗編》卷四十二)也還寫出明代的笛有『哨聲』法,以其舉例可以看出可以吹出高半音來,一如荀勖清角之調裡有關『哨吹』以吹出高半音一致. ●明末科學家李之藻《泮宮禮樂疏》明言造笛之『哨聲』 『造笛者,.....第五孔羽也,哨聲變宮也.....』也還寫出明代的笛有『哨聲』法,以其舉例可以看出可以吹出高二律來.
論樂者若未參明古籍只憑今世經驗,不知古人絕傳實多.如果以今人的耳目及製笛經驗之資,就臆度古人失傳之技,則於論中國音樂史上,難免不有大失誤,尤其,像是對於西晉初年荀勖笛上三調裡的『清角之調』,雖論著如雲,但迄今仍無真正解析出所謂的『清角之調』是何也.不如明代的黃佐,以其當日的笛子,仍保有『哨吹』法下,得出『今笛其實古清角之調』的結論,反而稍近於實. 按,荀勖笛上三調裡的『清角之調』,實即今日所稱的清樂音階(或誤稱為下徵音階者)的前身,而南宋蔡元定的《燕樂原辨》的用意,即是要證明荀勖的『清角之調』實即清樂音階,而認為此為唐燕樂的本源.皆見於《天祿閣曲談》所論.(劉有恒)(取材自《天祿閣曲談》,台北)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