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聲音階,直到西漢都是『概念』 七聲音階,直到西漢都是『概念』,劉歆西漢末偽造《周禮》裡都還是用五聲音階 此吾人另亦有專文剖析。略言之:中國自民初以來的音樂學界,皆誤拿東吳韋昭誤注《國語》裡講到『七律』的文字,以為是七聲音階,但實一如吾人另文指出,此七律完全和七聲音階的七聲搭不起來,只是周代人談天文數術迷信的七律。而七聲裡的『二變』的入史料,始於西漢時代的《淮南子》而已。到了西漢元帝時京房始首創七聲音階的說法。文字史料中,要到西晉初年雅樂派的荀勖的笛律,就正式使用了七聲音階。但七聲音階之起或在東漢、魏,故西晉初的笛工列和於其在東漢末到魏代的二笛之律裡或已使用了七聲音階,只是尚無直接證據的推想。 有學者為了要在學界出頭而標新立異,隨便把『音列』和『音階』相混。如,一隻考古發掘到的幾千年前的古塤或古骨笛,能有多少音而形成『音列』,並不表示該古代即有多少聲的『音階』,而且『音階』的那個『宮』音,在考古上也尚不能明確發掘出律準之下,故不可能確定能出現什『音階』,此應係十分粗淺的樂理基礎知識,但是不少學者,不知是學術基礎不紮實,或為求名心切,故意掩蔽樂理實質,『宮』都隨意唬人以求成名而定,以把『音列』轉化為『音階』,而大談如賈湖骨笛或曾侯乙編鐘已有七聲音階或下徵音階等,大見於黃翔鵬、崔憲、童忠良等人的著作裡,故而真相不可不辨。(劉有恒,2019.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