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周禮》三大祭不用商調係作者融五行相生及相剋兩思維為一
2013/07/11 08:18:07瀏覽464|回應0|推薦2

談《周禮》三大祭不用商調係作者融五行相生及相剋兩思維為一

●不要以《周禮》為真正周朝禮制之書

論中國音樂史,一定會談到《周禮‧大司樂》的三大祭所使用祭樂的宮調問題.但是,《周禮》本身就是一本身份出身成謎的書,己詳論於《天祿閣曲談》內,今略言之.按,《周禮》原名為《周官》,始見於司馬遷《史記》內,而且《史記》內還明白引用了今《周禮》的字句,故不可能是或有後人臆度的是西漢末的劉歆所偽造.

按,有關《周禮》的真正作者是誰,歷史上紛訟不己,劉歆指的是周公所作,己沒有人相信了.東漢公羊學大師何休指其為『六國陰謀之書』倒有些相近.像是最佳的考據之文:錢穆的《周官著作年代考》(1932)裡,以堅強的論據考證了《周禮》,是出於戰國晚世,應在呂氏春秋之前.其實,亦即與何休之相同結論.而對於《周禮‧大司樂》,好像歷史上的出處更明白,因為班固在《漢書》裡就說了一段鬼話,指出了:
================
『《易》曰:「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享祖考。」故自黃帝下至三代,樂各有名。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二者相與並行。周衰俱壞,樂尤微眇,以音律為節,又為鄭衛所亂故無遺法。漢興,制氏以雅樂聲律,世在樂官,頗能紀其鏗鏘鼓舞,而不能言其義。六國之君,魏文侯最為好古,孝文時得其樂人竇公,獻其書,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樂章也。武帝時,河間獻王好儒,與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以作樂記,獻八佾之舞,與制氏不相遠。其內史丞王定傳之,以授常山王禹。禹,成帝時為謁者,數言其義,獻二十四卷記。劉向校書,得樂記二十三篇,與禹不同,其道浸以益微。』
==================
按,『六國之君,魏文侯最為好古,孝文時得其樂人竇公,獻其書,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樂章也』一段,時光亂置,西漢孝文帝時,上據魏文侯,己兩百多年了,竇公竟然活到兩百多歲可以獻書,可見所述含有非實的成份.

而今人論中國音樂史,於周代就往往只能舉到《周禮》的例子,因為,有關周代的音樂裡有關樂調結構的文獻稀少,因此,把《周禮》裡的一言一辭,都當成周代皇室必有的樂制,故也是造成往往多有糟糖成份,亦不足為奇.

按,《周禮》乃是戰國末期的人所寫的『建國方略』,要獻給君主以求晉用,及以之為建統一天下的治國建制的藍圖.雖有參考當日天下包含周天子及各諸侯國的官制,加上自已的想像,而成書.不是一五一十的周代的禮樂史記.要看比較近於周代真正的周官,還不如去讀《禮記‧王制》,但該文其中又沒有記載周代音樂調結構的史料.


●鄭玄主不用商聲(商音)

周代三大祭不用商聲,首創於鄭玄,於其《周禮》注:『凡五聲,宮之所生,濁者為角,清者為徵、羽,此樂無商者,祭尚柔,商堅剛也』.而唐代賈公彥的疏文裡亦支持之:『此經三者皆不言商,以商是西方金,故云祭尚柔,商堅剛不用.若然,上文云此此六樂者,皆文之以五聲,並據祭祀而立五聲者,凡音之起,由人心生,單出曰聲,雜比曰音.泛論樂法,以五聲言之,其實祭無商聲』.按,古籍裡又有《禮記‧樂記》裡孔子及賓牟賈之對談:

『賓牟賈侍坐於孔子.孔子與之言及樂.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何也.對曰.病不得其眾也.詠嘆之.淫液之.何也.對曰.恐不逮事也.發揚蹈厲之已蚤.何也.對曰.及時事也.武坐致右憲左.何也.對曰.非武坐也.聲淫及商.何也.對曰.非武音也.子曰.若非武音.則何音也.對曰.有司失其傳也.若非有司失其傳.則武王之誌荒矣.子曰.唯.丘之聞諸萇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亦是指大武之樂是當是沒有商(『聲淫及商』).清人孔廣森亦因此文而主張周樂是無商均的.而李光地《古樂經傳》則指出:『聲淫及商,謂歌奏之聲雜以商調也』.而朱載壻《律呂精義》卷五則以為:『周人未嘗盡避商音,其當避者,惟朝廷官樂耳,民間私樂則不必避』.

按:《周禮‧大司樂》明言:『以六律..五聲...大合樂』,則作者已明言是有商音的,故鄭玄及後人凡是主張不用商聲的,皆實己與《周禮》本文不合了.

●唐代趙慎言主商為商調

依《唐會要》,唐開元八年,趙慎言於《論郊廟用樂表》說:『周禮三處大祭,俱無商調.商,金聲也.周家木德,金能克木,作者去之』.後人亦多主之.清人江永亦以:『三大祭不用商者,無商調,非無商聲也』並指出:『祭尚柔,商堅克木也,愚疑周以木德王,不用商,避金克木也.是以佩玉右徵角,左宮羽,亦無商.荀子亦有太師審商之說』.孫詒讓《周禮正義》亦考為『乃宮角徵羽四調,非一調之中宮角徵羽四聲也』.而陳灃《聲律通考》亦謂:『周禮三大祭之樂,鄭注以為三宮,則角徵羽所用之律,皆不合.且但有宮角徵羽而無商,其說難通』.

●西周編鐘裡確無商聲

今存較完整可以測音準的編甬鐘,如陝西出土八件一套,以正鼓音及側鼓音連奏,可奏出如羽--宮--角--徵的四音;因如《國語‧周語》所言:『鐘尚羽』,故可能為羽調曲,以羽為主.亦可見於晉國的晉侯蘇編鐘、虢國的虢季編鐘等,這些都是編甬鐘一類.(見方建軍《周禮大司樂商聲商調考》(2008)一文所引),但他亦指出於西周晚期之後的編鈕鐘是有商聲的.而為何《周禮》不用商調,是配合當日的周代祭祀樂所用的編甬鐘無商音有關.

今按:因為,鐘是主均的樂器,即,是主調式的調式調首音的樂器,其擊鐘,以定節奏及強調調首音,亦即它是確定調式的樂器.故如『黃鐘為宮』在演奏時,擊黃鐘之鐘為調首音,且於演奏進行中,強調此一宮音為主的樂調架構,即,所謂黃鐘為宮,即是一首宮調曲,而其音階排列是以黃鐘為宮音所構成的正聲音階的宮調曲(五音時,缺變徵或變宮,但調結構本身仍是五度相生或三分損益以成律的正聲音階的).而西周早期的編甬鐘無商音,會不會因此是周公作《周禮》的定制,按:以周公寫《周禮》,經前人考證己證明己非,則西周前期的這些編甬鐘的無商音,是不是和商朝有何關連,或只是製造技術上對於發出商音的製造有困難的技術理由尚有瓶頸未突破,而到了西周晚期始克服,亦不能排除或有可能,但因更多史料可證,光臆測亦非明智,而暫存而不論可也,而從以下有明證的史料談起了.


●《周禮》作者的融五行相生及相剋思維為一

戰國時代,鄒衍的五德終始說,風行一時(詳見筆者《中國上古思想史稿》(1975)第五章『諸子百家的興盛』).何謂五德終始.即唐初的李善《文選注》所引《七略》:『鄒子終始五德,從所不勝,木德繼之,火德繼之,水德繼之』.亦即西晉張華《博物志》所說:『自古帝王五運之次有二:鄒衍以五行相勝為說』.亦即六朝時裴駰《史記集解》引如淳的話:『今其書,有五德終始,五德各以所勝為行』.有關五德終始說,其論較完整的叙述,可見於《呂氏春秋》的《有始覽‧應同》: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水氣至而不知,數備,將徙于土。天為者時,而不助農於下。類固相召,氣同則合,聲比則應。鼓宮而宮動,鼓角而角動。平地注水,水流溼。均薪施火,火就燥。山雲草莽,水雲魚鱗,旱雲煙火,雨雲水波,無不皆類其所生以示人。故以龍致雨,以形逐影。師之所處,必生棘楚。禍福之所自來,眾人以為命,安知其所。』可以看出,依五德終始說,黃帝為木德,禹為木德,商為金德,周為火德,而代周者為水德.

從五德終紿及五行相剋而言,木勝土、金勝木、火勝金、水勝火、土勝水;而商朝為水德,周朝為火德,周勝商而火勝金,商為敗國.按,明顯地,可以看出賈公彥的疏,以周主木德,是自由心證的,其實,今人馮洁軒《論鄭衛之音》(《音樂研究》1984年第1期)己指出了,周朝不是主木德,而是火德.而周主木德乃是五行相生的新的歷史循環論的說法.是也.

按,依《管子》的《幼官》及《幼官圖》,則己排出如:

   黃色--宮五
東--青色--角八
南--赤色--羽七
西--白色--商九
北--黑色--徵六

只有五方與五色及五音的關係,而未有與五行之間的關係.在《管子‧五行篇》,則言:

『奢龍辯乎東方,故使為土師。祝融辨乎南方,故使為司徒,大封辨於西方,故使為司馬。后土辨乎北方,故使為李,是故春者土師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馬也,冬者李也。昔黃帝以其緩急,作五聲,以政五鍾。令其五鍾,一曰青鍾,大音,二曰赤鍾,重心,三曰黃鍾,灑光,四曰景鍾,昧其明,五曰黑鍾,隱其常。五聲既調,然後作立五行,以正天時。五官以正人位,人與天調,然後天地之美生.....睹甲子,木行御....睹丙子,火行御....睹戊子,土行御....睹庚子,金行御....睹壬子,水行御』.

可以看出,此時:

東--春
南--夏
西--秋
北--冬

及:

東--木(甲子)
南--火(丙子)
   土(戊子)
西--金(庚子)
北--水(壬子)

而如果再整合來看,則《管子》的這三篇的內容,如下:

東--春--木--青色
南--夏--火--赤色
      土--黃色
西--秋--金--白色
北--冬--水--黑色


此時是五行相生的排法,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角生羽,羽生宮,宮生商,商生徵.

此一排法的五行相生,和《呂氏春秋》及《禮記‧月令》及《淮南子‧天文訓》《桓橝新論》《漢書‧律歷志》的五行相生法是不同的.也是後世所絕跡的五行相生法.而後來北朝及隋唐燕樂則是使用《呂氏春秋》及《禮記‧月令》及《淮南子‧天文訓》《桓橝新論》《漢書‧律歷志》的五行相生排列法構成燕樂的宮調的四調『羽、角、宮、商』的構成架構,己詳論於《天祿閣曲談》內,是依:

東--春--木--角
南--夏--火--徵
中央----土--宮
西--秋--金--商
北--冬--水--羽

即,徵及羽是對換的.但商音位置都沒有變,就是於五行相生時,商在西方,屬秋天,屬金的那個位置上,而金位,即《呂氏春秋‧有始覽‧應同》所言,因為:

『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

金主西,其色白,為商代的金德,不管是五行相生,或是五德終始,正好是五行相生及相剋時的商音位置,故不用代表敗國及祖先的敵國的金德的商的商調曲.但於音樂演奏中,仍是用全了『五聲』,此戰國晚期《周禮》作者受了五德終始的五行相剋加上當日的五行相生的雙重影響的思維之下的產物也.和鄭玄所說的商音堅剛與否無關.(劉有恒)(取材自《天祿閣曲談》,台北)

( 興趣嗜好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uhuuhang&aid=792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