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成湯”談混入周原甲骨出土之偽甲骨的H11:1
2020/08/10 12:20:22瀏覽317|回應0|推薦0

從“成湯”談混入周原甲骨出土之偽甲骨的H11:1

 

在1977年,在陝西岐山縣鳳雛村的周人遺址內出土了甲骨萬餘片,其中二百多片上面刻有甲骨文字。而到了1979年,《文物》第10期公布了包括H11:1在內的30多片甲骨。其中的H11:1文字如下:

 

『癸子(巳)彝文武帝乙宗,貞:王其昭祭成唐(湯)[將鼎]。禦奴二女,其彝血[羊士]三、豚三,惟有禎?』(此依朱歧祥《周原甲骨研究》)

 

(一)為何一見此片所謂周原出土的甲骨,就知道是有人在真出土甲骨裡滲加此一偽甲骨,先不談其企圖,先談為何一眼就知道此片為今人所偽造而加入真周原出土甲骨裡去的呢?原來就在其中的『成唐』兩字。

 

在甲骨文裡,商人對於先王的祭祀,其稱呼,對於開國的商王的湯,謂之“大乙”(太乙)。而有一片甲骨裡,發現一個謂“唐”之例,即“湯”之謂。《甲骨文合集》〇一二八三:『壬申卜,賓貞:發有(侑)于唐。』又於另一甲骨裡見到一個像是“戌”而從“口”之甲骨文字,學者有共識釋為“成”。《甲骨文合集》〇一四〇三:『有(侑)于成、大丁、大甲、大庚、大戊、中丁、祖乙、三……』。按,此以上二片甲骨裡的“唐”當成商湯,及“成”當成商湯的此二片特異的甲骨,即便真是商王對其祖先先君商湯的稱呼而不稱太乙如此二稱者,已是對於商湯的特殊孤稱。

 

不過,今天所謂在周原出土的周人故土上的甲骨裡,有四片看似商人祭其先王的甲骨,學者議論紛紛,在西周的祖居的周原,怎會有商人甲骨,而且學者分析其字體,乃和其他周原出土周人甲骨相同或相近,於是學者各陳其見。像朱歧祥先生即認為此四片為商人甲骨。

 

吾人認為,像是所謂四片提到商先王的甲骨,至少此編號H11:1即是今人的偽造物。像是“成湯”之稱,首見於《尚書‧酒誥》《尚書‧多士》《尚書‧君奭》《尚書‧多方》,周公稱商始王大乙為“成湯“。《詩經•商頌•殷武》:『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但是有關《商頌》真正寫成的時間,眾說紛紛,有早至西周中期,晚至東周春秋等各種說法。故所謂“成湯”者,不是商人的稱呼商始王的商湯的稱號,因為商人除“大乙”外,至多稱“成”或“唐”(湯)。

 

今天,周原出土的甲骨裡此明顯係商人祭其先君湯之文字,竟可以採用了後來西周立國之後的“成湯”的說法,而不見於商人甲骨裡,則此片甲骨乃非當日的甲骨,乃是今人混在周原出土甲骨裡的偽造的甲骨文字片。

 

(二)所謂稱帝乙為“文武帝乙”亦見其偽

 

在清末民初,北京尊古齋的黃濬(字伯川)偽造二祀[必卩]其卣和四祀[必卩]其卣偽銘文。魯實先(1913~1977年)在《殷契新詮》之六裡的《後記》中談到曾與曲阜孔德成先生言及[弋卩]其卣之偽。指出了據孔氏說:『二器底銘皆舊京琉璃廠賈人黃濬所作,器或不偽,其底銘則偽作而綴合者,以銘置底外者,所以便摹拓也。』『孔君與其過從頗密,知之最審。』而在四祀[必卩]其卣偽銘文裡,黃濬創造了一個偽造的商王帝乙的稱呼“文武帝乙”,此稱皆不見於甲骨文。對於二祀[必卩]其卣和四祀[必卩]其卣的真偽,張政烺曾經檢查四祀[必卩]其卣的外底部被貼上了銅片,上刻了銘文,故認為其偽。但因為商末年帝辛祀譜,如不用二祀[必卩]其卣和四祀[必卩]其卣偽銘文,則排不出來,所以李學勤為排出帝辛祀譜,力主此二器為真。於是如果能出土一甲骨片,上有“文武帝乙”的稱謂的,不就可以使此二偽器被認證為真而打下堅實基礎了嗎。於是1977到1979年間,此一恰合於排帝辛祀譜的重要證物的周原甲骨H11:1,就恰好因應需要而跟著周原甲骨的公佈而適時地出現了。在所謂周原甲骨H11:1裡,出現了“文武帝乙”的字眼,於是李學勤就高興地表示,此證明二祀[必卩]其卣和四祀[必卩]其卣必為真器了,帝辛祀譜也就可以排出來了。

 

按,所謂“文武帝乙”的稱號根本就不通。在甲骨卜辭裡,殷先王的稱號,有“文武”之號者,乃殷末的屬文丁、帝乙、帝辛的黃組卜辭裡,帝乙對於先父王文丁的稱“文武丁”或“文武帝”。按,文獻雖稱“文丁”為“文丁”,但甲骨文只見稱其為“文武丁”或稱“文武帝”,故或商代此王之王號應作“文武丁”,因商王多有“帝”稱,故亦或稱“文武帝”,此號由此可見,乃文丁專用。而偽造之“文武帝乙”則是黃濬仿“文武帝”稱“文丁”而偽造以“文武帝乙”稱“帝乙”,誤以為“文武”可擅加於“帝乙”之上,不知“文武”者,文丁之稱號而係其專用,實指文武丁此王。而偽造之周原偽甲骨H11:1抄之而洩偽。不久前又有偽青銅器〈版方鼎〉之出,又將此不通之偽商王號“文武帝乙”抄入,又是偽中偽,不值一哂了。(劉有恒,2020,8,10於台北)

 

( 興趣嗜好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uhuuhang&aid=1481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