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問鼎商周——揭開子龍鼎造假之謎 王顯春 欲問“子龍鼎”是真是假,不能問滿嘴謊言的朱鳳翰、王冠英等青銅器專家教授,要問就問商周青銅鼎。商周青銅鼎是那個時代科學技術的結晶,自身就是一部科技史;商周青銅禮器鼎是那個時代的國禮重器,自身就是一部宗教史。 一、殷商青銅鼎宗教思想的來源 殷商青銅鼎用途一是日用,二是禮器。日用方面來自史前7000年前陶鼎,禮器方面來自5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良渚文化重要的禮器是玉琮,殷商重要的禮器是青銅方鼎,殷商主體人群是良渚文化的後裔,殷商青銅鼎傳承了良渚文化玉琮的宗教思想。良渚人以天地為祖先,以方形祭壇祭祀天地(如浙江余杭瑤山良渚文化祭壇就是方形),以玉琮為溝通天地和祖先的主要禮器。良渚玉琮分祭祀亡靈升天的求嗣升天琮、祭祀太昊、少昊的昊天上帝琮和祭祀女媧伏羲天地祈豐的昊天大帝琮三種。僅舉一例昊天大帝琮和昊天大帝鼎進行說明。 1、良渚文化昊天大帝琮//2、殷商昊天大帝鼎 1、良渚文化玉琮,江蘇武進寺墩遺址M4出土。玉琮為方形,有四個平面,每個平面為豎槽分割,形成八個小平面,象徵四方八向和四季八節。玉琮分為兩節,上為天,下為地。從角上看,上節為簡化鳥面紋,角為鳥喙,兩個小圓圈為鳥目,鳥面紋象徵天,象徵太昊、少昊,象徵昊天上帝。從角上看,下節為簡化牛面紋,角為牛鼻,兩個大圓為牛目,下為牛嘴。牛面紋象徵地,象徵女媧,象徵媧皇大帝。昊天上帝、媧皇大帝合稱昊天大帝。 該琮是祭祀昊天大帝(女媧伏羲)天地合祭的禮器。 2、殷商青銅方鼎,1957年山東長清小屯出土。青銅鼎為方形,兩節,上為天,下為地。上節四面被短豎梁分割,形成八個小平面,象徵四方八向和四季八節。上節為簡化鳥面紋,短梁為鳥喙,兩個小圓圈為鳥目,鳥面紋象徵天,象徵太昊、少昊,象徵昊天上帝。下節為簡化牛面紋,鼻、目、眉、嘴清晰可見。牛面紋象徵地,象徵女媧,象徵媧皇大帝。昊天上帝、媧皇大帝合稱昊天大帝。 該鼎是祭祀昊天大帝(女媧伏羲)天地合祭的禮器,從形制上判斷,該鼎應為配器或諸侯王之器。 青銅器專家把鳥面紋、牛面紋籠統地解讀為饕餮紋或獸面紋,其宗教思想蕩然無存。 殷商沒有“子龍鼎”插足之地,因為它違背了殷商人的宗教理念和世界觀。殷商人認為四方八向就是天,祖先神“昊”就是天,為昊天,為天父;四季八節(或二十四節)就是地,祖先神“媧皇”就是地,為大帝,為地母。殷商沒有天圓地方的觀念。“司母戊”、“司母辛”鼎是方形的,既代表了天又代表了地,既代表了男祖先神又代表了女祖先神。殷商禮器鼎是殷商人的宇宙模型,是殷商人世界觀的反映。朱鳳翰、王冠英等人硬給“司母戊”配對,配上一個“偽君子”,是第三者插足。 三、問鼎殷商 殷商名鼎是殷商青銅器的代表,代表了殷商青銅鼎的基本特徵和宗教思想文化。 1、杜嶺方鼎 商代中前期。青銅禮器。亦稱“乳釘紋方鼎”,1974年由環衛工袁海軍在河南省鄭州杜嶺張寨前街時發現。乳釘紋應為穀紋,該鼎準確的稱謂為祈穀鼎。共兩件,(大)高100 釐米、口62.5×61釐米、重86.4公斤,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小)高87釐米、口61×61釐米、重64.25公斤,現藏河南省博物館。 杜嶺祈穀鼎 該鼎方形,上方為抽象鳥面紋,一豎短梁為鳥喙,短梁兩側的圓突為鳥目,周圍飾以雲紋。鳥喙、鳥目構成抽象鳥面紋,抽象鳥面紋象徵天,象徵祖先神太昊、少昊,象徵昊天上帝。三面佈滿谷紋,穀紋象徵豐收的大地,象徵地母,象徵媧皇大帝。該鼎是祭祀昊天大帝祈穀祈雨的國禮重器。 祈谷是我國傳統的國家級祭祀大典,地點是天壇,吉日是正月上辛或驚蟄。 2、司母辛鼎 商代晚期。青銅禮器。1976年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方形。出土時為一對,高80.1釐米、口徑64×48釐米、重128公斤;高80.5釐米、長64×47.6釐米、重128(?)公斤。司母辛鼎為祈穀禮器,準確的稱謂應為司母辛祈穀鼎 司母辛祈穀鼎與“司母辛”銘 該鼎方形,口下飾簡化鳥面紋,鳥面紋象徵天,象徵昊天上帝。腹部三邊飾谷紋,穀紋象徵地母。足上飾簡化牛面紋,簡化牛面紋象徵大地,象徵媧皇大帝。內壁鑄銘“司母辛”。司:祭祀。母:地母,象徵媧皇大帝(後土皇地祇)。辛:正月上辛。正月上辛為祈谷的吉日。(參見《禮記•月令》:“天子及以元日祈谷於上帝”)。 該鼎是商王舉行祈穀大典,祭祀天地祖先的國禮重器(注:陝西寶雞出土的銘文為“田告作,母辛尊”的小方鼎應為祈谷大典時的配器——酒器)。 據婦好墓隨葬品以及湖南寧鄉出土的“人面方鼎”等判斷,婦好的真實身份應是“女媧屍”,就是扮演媧皇、接受祭祀、能和昊天上帝溝通的發佈“大令”的“宗教領袖”,其社會地位應在 “皇后”、“女將軍”之上。 青銅器專家把鳥面紋、牛面紋釋讀為饕餮紋,把“司母辛”改讀為“後母辛”,把婦好解讀為“商王武丁之後”,把“辛”解讀為婦好的廟號、諡號等。請問朱鳳翰、王冠英先生,殷商的女同志有諡號、廟號嗎?食古不化、穿鑿附會,嚴重歪曲了中國文化。 3、司母戊鼎 商代晚期。青銅禮器。1939年于河南安陽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內壁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方形。高133米釐米,口長110釐米,重875公斤 。司母戊鼎是舉行告祭的禮器,準確稱謂應是司母戊祰鼎。 司母戊祰鼎和“司母戊”銘文 鼎四面飾簡化鳥面紋,鳥面紋象徵昊天上帝。鼎足飾簡化牛面紋,簡化牛面紋象徵女媧大帝。鼎內有銘文‘司母戊’三字。司母戊:司,祭祀;母,地母,女媧大帝;戊:正月上戊(見上圖:戊在金文裡為鉞形,戊通鉞。上戊,尚武,出兵的吉日)。耳部外側飾雙虎含人首紋。 雙虎含人首紋 1、司母戊祰鼎鼎耳,上部是雙虎含人首紋,雙虎含人首紋象徵軍隊(這可能就是“虎符”的來歷)。下部是牛頭紋,牛頭紋象徵大地,象徵女媧大帝。鼎耳的整體含義是動員軍隊保衛祖先,保衛國土。 2、婦好墓出土的銅鉞,其雙虎含人首紋有動員軍隊保衛國家的含義。 司母戊祰鼎是商王舉行告祭之禮,祭祀昊天大帝禮告天地祖先,動員軍隊保衛國家或御駕親征的國禮重器。 小結 數字說明歷史:杜嶺祈穀鼎大小兩件、司母辛祈穀鼎兩件、司母戊祰鼎一件,是殷商青銅鼎的代表作。在五件青銅方鼎中,百公斤以上者有三件,一百至五十公斤之間的有兩件。殷商尚方,不尚圓,不是技術原因,是宗教思想所致。殷商有圓鼎,高度在50釐米以下,重量在30公斤以內,達不到國禮重器的規格。據傳:“2003年,考古工作站,在安陽再次發現了1.68米直徑的圓鼎鑄鼎遺址。”(發現之旅:司母戊鼎留給世人的未解之謎)。是真是假?這不過是為今後大規模造假“埋地雷”罷啦。 殷商沒有“子龍鼎”的位置。 四、問鼎西周 西周初期,天圓地方的思想初步產生,天父地母的思想更加清晰。認識西周的宗教思想,首先認識周武王開國大典用過的祰鼎——淳化大祰鼎。請朱鳳翰、王冠英等青銅器專家看看真正的國禮重器是什麼樣子? 淳化大鼎,西周早期,青銅禮器。1980年陝西淳化縣史家原出土。圓形。高122釐米,口徑83釐米,重226公斤。腹部鑄三個圖形“告”字,為祰鼎,準確稱謂應是淳化大祰鼎。 淳化大祰鼎 該鼎五耳,口上兩耳,腹部三耳。腹耳與腹耳之間鑄造一圖形,該圖像可解讀為昊天大帝圖、“告”字圖和“定鼎鎬京”文字畫。 1、昊天大帝圖 該圖形分上下兩部分,上部以龍紋為背景,在背景之上,在兩龍紋之間為一短豎梁,為鳥喙,短豎梁兩側有兩個圓突,為鳥目。鳥喙、鳥目構成簡化鳥面紋,簡化鳥面紋象徵天,象徵昊天上帝。下部是牛頭,牛頭象徵大地,象徵媧皇大帝。昊天上帝和媧皇大帝合稱昊天大帝。 2、“告”字圖 整體看,該圖形近似甲骨文、商周金文的“告”字。 3、“定鼎鎬京”文字畫 該圖單獨一個鳥目就讀“丁”,兩鳥目之間的短豎梁會意為“定”,短梁與牛頭的接觸點為“頂”,“頂”為鼎,有“定鼎”之含義。 該圖形也是一幅古代地形圖:上部兩條龍為涇水和渭水,龍頭在涇渭交匯處(從現代地形圖上看,涇渭交匯處向下遊移了幾十公斤)。下部是平原,牛頭在最高處,因該鼎為金屬器,高為鎬。在金文、甲骨文裡“高”、“京”近似,為鎬京。該圖是一幅“定鼎鎬京”的文字畫。 淳化大祰鼎是周武王祭祀昊天大帝,禮告天地祖先“定鼎鎬京”的國禮重器。 小結 大盂鼎高102.1 釐米、口徑78.4 釐米、重153.5 公斤。大克鼎高93.1釐米、口徑75.6 釐米、重201.5 公斤。大盂鼎、大克鼎準確的稱謂應為大盂誥鼎、大克誥鼎,是天子賜寶,不是國禮重器,也不是國禮配器。大盂誥鼎、大克誥鼎屬於國鼎,代表了西周國鼎的形制規格。毛公鼎是臣工鑄寶,不是國禮重器。排除配器,目前見到的西周名鼎中,只有淳化大祰鼎屬於國禮重器。 “子龍鼎”高103釐米、口徑80釐米、重230公斤。它不是國禮重器,不是天子賜寶,如此體積和重量,在等級制度森嚴的西周社會已經是嚴重越位。西周遠沒有產生問鼎輕重的故事,“子龍鼎”在西周沒有位置。 五、問鼎“子龍” 殷商沒有“子龍鼎”的位置,因為殷商尚方不尚圓;西周沒有“子龍鼎”的位置,因為西周遠沒有產生問鼎輕重的故事。“子龍鼎”的位置在青銅器製造有限公司。“子龍鼎”從形制、紋飾、銘文、功能上都透出陣陣假氣,最假的還是銘文。 子龍鼎和“子龍”銘文 “‘龍’字作雙勾形”(朱鳳翰:《子龍鼎的年代與銘文之內涵》) 王冠英介紹:“而‘龍’字則在右下,系雙鉤而成……”(新京報:《子龍鼎身世之謎》) “雙勾”、“ 雙鉤”是子龍鼎的死穴。造假者為什麼要用“雙勾”呢? 1、子龍鼎造假背景 “我們知道作偽和成偽都有他們的環境的誘惑和壓迫,所以只須認清他們的環境,辨偽的工作便已做了一半。”(《古史辯》第七冊,顧頡剛:《三二六 戰國秦漢間人的造偽與辨偽》)。1985年春晚一曲《龍的傳人》,啟發了龍文化考古造假,1986年,內蒙古赤峰市敖漠旗小山四靈尊、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蚌塑龍虎墓、1993年,湖北黃梅焦墩河卵石擺塑龍、1994年,遼寧阜新查海石塊堆砌龍、1995年,河北陽原姜家梁玉豬龍、1998年,湖北秭歸縣東門頭河卵石擺塑龍、以及商代晚期“子龍鼎” 等假貨相繼誕生。這就“子龍鼎”的造假背景。 2、埋“地雷” 1985年版《金文編》第四版埋有兩處地雷,一處在正文,一處在軟皮封面。在正文龍、龔字例裡埋下了○子觶所謂的“龍”、“龔”字,造成龍、龔通假的假像。1959年版《金文編》沒有○子觶字例。見四版《金文編》校補:“[81]0405號 (龏)1一六0頁第六欄金文(○)。此文見○子觶,第四版《金文編》所增收,釋如此。今按:林澐先生指出:此文‘釋龏 無據,宜刪(見《商榷》’甚是”。一處是軟皮封面使用了子龏簋字例為封面標誌。子龏簋的“龏”字為原版所有,在四版軟封皮上出現“龏”字例,起到提示的作用。 如果不出子龍鼎造假事件,這只是個學術問題,有了子龍鼎造假事件,就不能等閒視之。請問朱鳳翰、王冠英先生,龍、龏真的通假嗎?原始“龍”字象形文是神話動物形,“龏”字是上打七寸,下捉龍尾的屠龍、縛龍形,通的什麼假?要通只能通造假之假。 1、四版《金文編》校補引文。2、1985年版《金文編》封面。3、正文龔字。 子龏簋的“龏”字不是雙勾字形,頭部不是雙勾,兩手不是雙勾。其字形有龍頭被打,龍尾被抓之意象,類似雙勾的部分表示龍身體來回扭動。或為描摹所誤,其他龏(龔)字就沒有類似雙勾的部分。 “子龍壺”也是埋地雷,為今後文物批量造假打下伏筆。我們相信朱鳳翰、王冠英等人有足夠的能力偽造出“子龍壺”、“子龍簋”、“子龍大鼎”等系列“文物”。 3、子龍鼎造假經過探索 從子龍鼎造假背景和四版《金文編》出版時間上判斷,子龍鼎形制設計銘文構思時間在1985年上半年。“李學勤說,他是在上世紀80年代知道有子龍鼎這件文物的,直到參加回購工作,在香港才首次得見其廬山真面目”( 深圳商報:《國之重器“子龍鼎”遭質疑》)此話不虛。參考複製司母戊鼎等資訊判斷,製造子龍鼎的時間在1990年前後(製造子龍鼎用的是現代計量單位)。參考廣島《漢字的誕生與歷史展》等資訊,子龍鼎運往日本的時間應為1995年前後。子龍鼎運往日本時是工藝品無銘青銅鼎,因是工藝品,不是文物或複製品,便於海關通過;因無銘,海關沒有“子龍鼎”的記錄。鑿銘的時間是子龍鼎到日本之後。 從學術的角度審視,朱鳳翰先生的大作《子龍鼎的年代與銘文之內涵》是扛鼎之作。朱鳳翰、王冠英等人一唱一和,開發出大量的“子龍”謊言,是子龍鼎造假主要嫌疑人。 “在王冠英看來,這些子龍器,有的與子龍鼎‘龍’字構形相同,有的作‘卷龍’形象。而與子龍鼎‘龍’字形相同的子龍壺應與子龍鼎有同人或同族的聯繫。(子龍壺:現藏英國某地)” “對此,朱鳳瀚也表示,在商晚期與周初的金文中,作器者稱呼‘子某’時可能為私名,但也可能是氏名。” “朱鳳瀚指出,從‘龔’與‘龍’的通假關係中,也許可以給出子龍鼎出土地之謎。”(新京報:《子龍鼎身世之謎(組圖)》) 通過朱鳳翰、王冠英上面高論,《金文編》四版所埋的地雷已經起作用了,“英國某地”所埋的地雷已經起作用。探索到這裡,我們才窺見鑿銘“雙勾”的奧秘之一斑。為了出關,不能鑄銘,只能出關後鑿銘。殷周青銅鼎國禮重器沒有刻銘,沒有鑿銘,司母辛鼎、司母戊鼎、大克鼎、大盂鼎,甚至毛公鼎都不是刻銘鑿銘。鑄禮器鼎是計劃性目的性很強的工作,紋飾能說明主題思想的無須鑄銘,紋飾不能說明主題思想的用鑄銘突出,紋飾和銘文起互補作用。故宮有件小鼎叫父乙鼎,重6.88公斤,其刻銘五字應為後世收藏者所為,非鑄造者之工。公孫灶壺等應為鑄造者補刻。鑿銘是子龍鼎的死穴。“雙勾”龍字為造假者開發謊言立下汗馬功勞,因“雙勾”開發出龍、龏通假的謊言,因“雙勾”開發出子龍鼎“出土地”的謊言,因“雙勾”開發出“子龍”家族的謊言,等等。中學生都知道,雙勾筆法產生于唐代,雙勾的載體是紙張不是殷周青銅器。《金文編》附錄中有個來歷不明的雙勾式爵文,在《四體大字典》有雙勾碑文,這些都不能證明子龍鼎的“龍”字雙勾是合理的。“雙勾”是子龍鼎最後的死穴,是造假者的狐狸尾巴。 小結 回過頭來看,朱鳳翰、王冠英等人篡改司母戊為“後母戊”,只是練膽,只是為了轉移公眾的注意力,目的是為了給子龍鼎造假打掩護。子龍鼎的主要造假嫌疑人是朱鳳翰、王冠英。朱鳳翰:中國國家博物館常務副館長。王冠英: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研究中心主任。 從造假動機到《金文編》四版埋地雷,從《子龍鼎的年代與銘文之內涵》、《子龍鼎身世之謎(組圖)》謊言到子龍鼎,事實是清楚的,證據鏈是清晰的。子龍鼎造假比監守自盜更惡劣。http://bbs.tianya.cn/post-666-15934-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