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這篇文章是我在2005年時,在數位文化誌的讀者意見欄發表的一些看法。當時他們請我整理一下,讓我以專文形式發表…剛才整理檔案時,無意間發現原稿,有點凌亂,不過意見的表達還是蠻完整的。我就原文照搬,喜歡罵老美的人可以找到共鳴…哈哈~喔…by the way,這篇文章是要倒著讀的…先從底下開始…pie sei~~
好啊!我會把罵人的那段話給刪掉...嘿嘿!可是要怎麼投稿呢?有稿費嗎?如果有稿費的話,我應該拿來請所有參與意見的朋友們喝個涼水...如果非常微薄的話,那乾脆我們就用sony clie的名義捐給慈善團體吧!請告訴怎麼投稿,好嗎?
大砲先生你好:
感謝您針對這篇文章踴躍的發言
數位文化誌尊重各種不同論點
不知您是否願意將相關看法整理成1500~1800字的文章,投稿到數位文化誌來
與更多網友一起分享?
期待您的來稿!!
5.
首先要感謝幾位朋友對我的看法的支持,但是得在這裡聲明:我不介入其他爭論,基本上我是讀聯合報的。
我想這是我就本文的最後一篇評論。有些讀友認為本文只是要強調「人機介面」跟「設計理念」,而認為我似乎沒看懂作者的重點,有點亂批評的味道。事實上,我瞭解作者要表達的觀念,但是我認為他犯了幾個錯:第一、拿PDA跟iPod比,是不倫不類,因為兩者的功能完全不同,設計理念當然不同;第二、sony的衰落有很多原因,用clie來佐證它的設計理念不合潮流,不僅立論薄弱,而且混淆了作者想表達的觀點,因為純以PDA來看,clie比起其他的的PDA(如我用的cassiopeia)設計上就精進的多。再進一步看,sony的play station的市佔率這麼高,不正好證明sony的人機介面(以電子遊樂器來看)還是很強嗎?第三、根據其他報導,iPod的成功原因其實不單是在設計理念或是人機介面的成功,商業模式(第一個成功完成單曲下載的營運模式)以及捨棄DRAM記憶體,直接採用東芝的小型硬碟,使得mp3 player可以一次下載上千首歌曲,這些都是原因,而且是重要的原因...
所以綜合上述,我認為作者想表達的意見,跟他採用的例證,其實是完全不合的,而且很顯然的他沒做更完整的研究及思考。把自己的失職躲在一句「喔!我要表達其實是...」這是不合格的,尤其對一個以專業爬格子為生的人來說(詹先生是數位週刊的『總編輯』)。以上。我喜歡這種就事論事的討論,至於其他的火氣,大家就省省吧!
4.
有人問到關於電池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好玩的issue。因為從頭到尾你幾乎都無法在主流報章雜誌看到這樣的報導,我想蘋果拿了它們相當一大部分的revenue去做了該做的公關...
情形是:在剛出來的前幾年,iPod的電池是有很大的問題,當時我記得台灣蘋果公司還大言不慚地在報上說:這就是他們的公司政策...後來隨著一些網路報導,加上美國有人對蘋果提出集體訴訟,情形似乎有點改善!但是所謂的「改善」是說:蘋果對iPod的替換電池降價,還是說他們延長了電池的壽命,這我不清楚...一件很確定的事,蘋果從來不公開討論iPod的電池壽命,iPod的電池是proprietary的,除了跟蘋果買,你外面是買不到的,所以基本上蘋果掐住了你的iPod生命線,這是為什麼至今小弟我還是iPodless,而觸目所見的iPoders讓我心中不由的生出了一種憐憫的情感...
隨著creative、sony甚至dell都看準了這個市場,iPod的市佔率在節節下降中(唉!可惜了,當初沒買蘋果的股票),或許Jobs會考慮換一副心腸,在電池問題上再大方一點。建議大家caveat emptor - let buyer beware,買之前先探聽一下其他受害者的經驗,再花大錢吧
如果作者真的拿甲牌的mp3播放器來跟iPod比,然後說:嗯!你看這個牌子的人機介面就是比那個牌子的人機介面好,所以趨勢是...那我就真的沒話說。他是拿PDA跟mp3 player來比,那真的是拿「滑鼠」來比「雞腿」!PDA怎麼搞,都不可能只剩下個轉盤跟螢幕,因為那違反了它基本的usability...
HCI跟UE聽起來很唬人,其實不過就是一般的工業設計概念而已!sony在clie上或許是受了「非戰之罪」而敗,但它在play station上也把那間不太硬的公司打的招架無力...雅痞們,拿那個來談談如何?
3.
說我太無聊了吧!七月四日,大家都在度假,只有我一個人在家裡發呆,只好把自己掛在網上。
誰能抓住消費者?或是比較坦率的問法:消費者真的能被抓的住嗎?借用一句順口溜:共產黨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消費者更像月亮,而且說變就變,根本不用等到初一十五。消費者不容易被抓住,或者說「消費者根本抓不住」,可是消費者可以被騙...你知道iPod在剛開始賣時,它的電池壽命只能維持兩年不到,而且換電池的價錢就等於逼你買一台新的iPod。一對猶太兄弟為此還拍了一段抗議電影,在網路上播放,而蘋果前一陣子才跟一群消費者和解了一場集體訴訟,同意給這群消費者折價券,讓他們換新電池。你看所有的歌頌iPod的文章中,絕對不會有人去研究電池的問題,但是回頭想想,一台將近新台幣一萬五千元的電子產品,竟然「壽命」只有兩年,而且公司在賣你之前,全然沒跟你「提醒」一下,這不是騙,是什麼?可是蘋果就是有本事堵住報章媒體的宣傳,加上像本文這種雅痞的評論者前仆後繼的加入對iPod歌功頌德的行列,所以iPod風潮莫之未然能禦!如果這種手法也叫「行銷」的話,sony、sharp應該也設定他們的電視映像管兩年就得報銷,那時看消費者還買不買他們生產的液晶電視囉!
2.
寫完上一篇修理人的文章後,我想加一段比較少人提的論點。有些時候一個大公司的主宰者(像出井伸一)是可以高瞻遠矚,就像台聯喜歡說李登輝「站在制高點」一樣。但是科技的東西畢竟變化得太快,快到讓人無法預測,那此時一個執行長的成與敗,就不完全是看他的視野與能力,而是他的運氣!steve jobs(蘋果的執行長)出的漏子比成功的機率高多了,這是為什麼他中間跑去搞動畫卡通,因為他被蘋果給幹掉了...clie的失敗,真的是因為手機的進展太快,而這種「快」往往是再大的公司也無法預料的事!比爾、蓋茲夠神了吧!你去翻翻書,看看他以前對internet的評價為何?講一個大家都不熟的例子:磨拖羅拉十幾年前花了四百億美金發展衛星電話網絡,代號iridium,結果在規劃的過程中,GSM手機已經悄悄地攻佔了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地表,所以最後小蝦米咬死了大鯨魚,那六七十顆的iridium衛星,現在在天空一閃一閃亮晶晶。類似這種失敗的例子,產業界比比皆是,以前有,將來還會繼續發生。說不上誰的眼光高人一等,在我看來,運氣的成分比較多,而這點是這些評論家不會承認的,因為如果只是探討運氣,那他們怎麼再繼續騙稿費呢?
1.
大家都講到重點了,那就由我點出一句最「傷人」「的實話,這篇文章簡直就是在混版面,騙稿費。拿PDA跟MP3 player比,就像一位仁兄寫的,為什麼不去拿雞腿跟滑鼠比!
Clie只所以會停產,是因為手機功能增加得太快,PDA其實已經變成手機的附加功能之一了。而iPod之所以能成功,硬體的設計固然有功勞,根據紐約時報的分析(對不起,我買不起那個四五百美金,然後只有兩年壽命的『怪物』),iTune居功蹶偉。這篇文章通篇沒提整個產業的趨勢,及下載音樂對mp3的影響,只是去拿設計的角度來探討。即使只就設計的角度探討,也不能這麼武斷地說sony的設計就真的需要多困難的學習過程。畢竟玩mp3跟拍一段完美的畫面,本來難易程度就不同。sony的數位攝影機上面附有一個easy button,如果你不想讀手冊的話,按一個鍵,就讓電腦程式替你決定曝光、色調這些很煩人的事情!總之,這是一篇騙稿費的文章,而且台灣的出版界充斥這種讀似有理,其實空洞不堪的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