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周是德國19世紀醫學代表人物,他人文修養很深,反對種族優秀論,明白告知當時的國家主義者,國民由許多種族的來源分合而成,不只讓柏林在下水道現代化上領先世界,更在世界一家的想法上,鏗然有聲。如今經過光纖從有線電視、網路上就能吸收各種不同來源的專業資訊,也讓我們跟著節目作者遨遊四海,超越宗教,政治,人種的界線與藩籬,往返時間、也超越古代的移動距離,當一個自由自在的時空旅人。
近年來台灣醫學較注重人文精神,所以設了一些衙門與評鑑機制,來檢視人文教育在醫預科時的成果,在2011年的大內科醫學會上,看到所有大學都開始重視,醫師遇到少數族群,或不會說醫師懂的話時,要如何看病?首先醫師要表達傾聽的態度,不能了解時,就要找人翻譯,而不是要求別人說自己的話,表達不耐。在語言學的時空隧道裡,考古人類學是一起翱翔的,怪不得高醫創校校長度聰明博士,就以語言學習填滿醫預課程,曾經被學生軟性抗議稱:我們要來學醫的,不是要進外文系。但是也因為有這種傳統,在21年後,我進入一個獨立醫學院,也能開啟接觸世界之門,當時的英語有一位美國大學生來台教繪畫,一年後嫁給學長,德文是必修,由德國籍天主教道明會神父桂偉擔綱,大二的醫學拉丁文由另一位德國籍天主教道明會神父盧丁擔任,日文選修由一位藥理學教授的日籍夫人擔任,開啟了同學國際的視窗。 請參閱人文醫師洪建德網站文章-『無垠的人文-人文是什麼?』 、『洪醫師如何看待人文』、『人文的腳印』、『人文的醫師』 網站 http://www.humanityman.com 部落格 http://blog.udn.com/humanityman/artic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