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化基本教材變為選修.祖先牌位下.丁龍講座的由來
2007/08/23 19:58:44瀏覽1792|回應0|推薦6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將變為選修

[摘錄網路上的討論]

【首先發言】:

  九十五學年高中國文課程綱要,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四書選),從必修改為選修,這種作為真令人震驚!

  這意謂什麼呢?就是,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各校可以教,也可以不敎。更令人傷心的是,顯示出主事者的態度:中華文化可以要,也可以不要了!

  昔日台灣的學者大儒,莫不極力弘揚中華文化,以之為道德教育與傳承民族精神的基石。他們時常感嘆,當時政府對復興中華文化,徒喊口號、有名無實、弘揚不力!然而觀於今日,「弘揚中華文化」,非但名實俱無,且還欲去之而後快,顛倒如此,怎不令人憂心忡忡--台灣的前途何在?

  今日的作為,歷史上絕少出現,縱使外族政權如:北魏、滿清,也絕不如此!自古只聞夷狄變華夏;未聞華夏變夷狄。而華夏、夷狄的分別,並非血統、種族、國號而是中華文化呀!

【回應一】:

以前在課堂上記得我的老師曾說過:

(一)中國講五倫社會,人與人彼此都有關係,因此有五倫就講八德,至今至少口上還如此說,外國就不講這五倫。今日是我們自己去求「用夷變夏」,前途可知。

(二)如今所有報紙刊登,百分之一是中華文化,百分之九十九是雜說,要想前途好,難了!大家不覺悟。縱使只學老莊楊墨,也絕不會造出原子彈來毀滅世界,外國哲學就不一定是如此了!

(三)以往「上過學的」與「普通人家隨便說話」,絕對不同。自古「車同軌,書同文」,如火車都有一定的尺寸,為「車同軌」。

  再者「書同文」,必須寫正字,不許寫簡體字,要用官版正字。如「戍」與「戌」不同,讀書須念清楚,不許錯,從前公文錯寫了字,都須受處分,公文都有校對有監印,不能馬虎。正字外還必須「雅言」,所讀的書不可用土話。各地,方言都不同,但寫時必須寫官話,語言縱然不同,但文字相同,這有政治上的意義,國家才能統一,「雅言」書同文也。如今學校不寫正字,不說雅言,漸漸變了!

【回應二】:

  俗語說:「水清則無魚。」恐怕,這不是事實!

  台灣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就相當講究生活的品質,牠必須在低水溫,水量充沛且毫無污染的水質中,才能夠順利成長,但是這樣的環境少之又少。而大量混濁的水中,只能養一般的吳郭魚而已。

  可見,選擇清流或濁流生存,在於每個生命對自己價值的認定與期待。

  相信,尊重己靈者,決不會甘於濁流合污,寧可守住一方清流,但求不昧己靈。而這優良的傳統文化,就是我們要堅守的一方清流呀!

【回應三】:

  當時宏揚中華文化雖被譏為有名無實,然因上位者提倡,因此公務機關勉強配合,學校亦推動倡導,加上社會上的娛樂活動,如小說、電影、戲劇、及至野台戲等,無不以忠孝節義為主軸,人心自然受其薰陶而心存忠厚,無論如何也有個樣子。

  現在的社會情形,從上以至於販夫走卒,無不以功利是尚,言行舉止甚少以聖賢君子自勉,能潔身自愛的人已難能可貴,欲為中流砥柱者,誠鳯毛麟角!

  如今萬萬沒想到,中華文化、孔孟精髓最後卻要由民間來提倡,真是令人感傷!

【回應四】:

  我覺得放著中華文化不學非常可惜!以前還在台灣的時候,並沒有感覺有什麼不同,現在離開一陣子了,才真能體會,如果一個人忘了自己的根,放棄了自己的文化,在生活上會很難有一個依止,在人生目標上會容易迷惘,在世界舞臺中也會找不到自己的定位(identity)。這就好像迷了路一樣,想往前走,卻看不清楚去路,也不知道要往那裡走。

  我曾經迷惘過一陣子,因為怕英文學不好,就刻意的把自己的生活儘可能美國化,不講中文也不用中文,到都快忘記怎麼寫中文的地步。終於有一天,遇到一個 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朋友,她告訴我她很羨慕同學在台灣長大,她很後悔小時候父母親送她去上中文學校時,她因為那時以為自己是美國人,而拒絕學中文,上了大學之後,才發現自己的Identity是多麼的重要,失去中華文化的感覺讓她很難受。為此她在大學畢業後,去北京大學留學兩年學習中文。她努力的用美國口音和我說國語,又用心生嚮往的口氣讚嘆中華文化,我才發現原來擁有中華文化,是一件多麼值得高興的事。

【回應五】:

  住在珍惜五倫的固有文化之中,許多人卻想去之而後快!謹上傳「祖先牌位下」一文,看看在國外,一個家庭,如何努力保有合乎人性、人情的中華文化!

  祖先牌位下/洗 心

  印尼政府自2000年起撤銷部分歧視華人法例,部分華文學校可以招收學生,華文書刊也可以流通在市面上,也容許華人慶祝農曆新年。回首印尼的排華史,已近三十年了。

  一位印尼華僑,前幾代的祖先是由廣東渡海來印尼,經過幾代在印尼的奮鬥,家境還稱不上富裕,但是這一家蘊含著一股感人的精神。

  這一戶人家的客廳堂上供著歷代祖先,祖先牌位下放著兩樣東西,一面中華民國國旗和一本論語。每當遇到中國的春節過年,華人向來是低調慶祝,深怕招惹印尼人的反感,當祭完祖先後,父親就拿出這兩樣東西來告誡我們:「這面國旗,表示我們的祖國永遠是中華民國。這一本論語,提醒我們不要忘了我們永遠都是中國人。」每天晚飯,父親領著全家人讀一章論語,然後開飯。父親還抄錄一章一章的論語,貼在牆壁上,日子久了,家裡的壁紙,就是這些寫的還夾有錯字的論語經文。

  民國六十七年左右,印尼排華運動達到最高潮,華文學校被迫關閉,華文書刊也全面禁止發行,父親下定決心說:「我們家一定要留住一條中國文化的根!」於是,在女兒從僑大先修班考上臺灣師範大學就讀時,父親也把年僅一年級的弟弟送到臺灣就學,為的就是讓他親近中華文化。

  當時,每個月父親都會寄來微薄的生活費,有時候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從印尼寄來時,便不知下落!姊弟倆只好用師大提供的一點公費湊合著過一個月。當時姊姊住在師大宿舍,弟弟在親戚家寄宿,姊姊每天在師大上完課,多要趕去照料弟弟,對一位學生而言,很難想像這是什麼樣的生活。

  離鄉背井的日子,任何人都難以適應,而爹娘又遠在萬里之外,縱有萬般心事也無處傾訴,但是每當想起父親的叮嚀:「我們的祖國是中華民國!我們永遠都是中國人!」,心頭的苦水便嚥了回去,埋首在故國文化中,以撫慰孤寂的心靈,只想早日體會父親為何要費盡心思把孩子送回故國?為何對中華文化那般珍惜?那樣不捨?

  近年來,據印尼《羅盤報》報道,印尼各地華人從農曆十二月初起,便開始準備過年打掃房子,或趕去燒香拜神祈求平安,大小華人商舖也早已擺賣各類年貨,市場如一片紅海,賀年卡、華文掛曆、紅封包、紅燈籠以及各類吉祥物和帶有「福」字的裝飾品掛滿一地。如此熱鬧的迎接過年場面,是數年前難以想像的。回首來時路,才深信這體貼人心的傳統中國文化,洋溢著人性的光輝,歷久彌新,令人珍惜!再看那滿牆的子曰論語壁紙,正訴說著一位父親的一生堅持,想來也是智者的遠見吧!

  丁龍講座的由來

  美國南北戰爭中的一個名卡賓特的將軍,退休後獨自住在紐約。丁龍先生是山東人,民國前五十二年到美國,先是當修路工人,後來經人介炤到卡賓特將軍家中當工友。由於勤勞誠實被將軍提昇為親近雇員。卡賓特將軍獨身,性情乖戾,脾氣爆躁動不動就出言惡語,給人難堪,僕人無法忍受,一個個離開了,他最後丁龍也忍無可忍,離他而去了。

  有一天,卡賓特將軍,家中失火了,火光熊熊,一把火燒得到處殘破,後來火雖被撲滅了,整個家園凌亂不堪,到處是破敗的景象。在這百廢待舉的當兒,丁龍回來了,在將軍最需要幫忙的時候,自動回來為他整理一切。將軍很感激他,問他說:「我待你不好,你為什麼還要回來?」丁龍說:「您家裏失火了,我本著中國孔夫子忠厚愛人的道理,才回來幫助你的。」將軍以為丁龍是一個讀書人,丁龍說:「不,我一個字也不認識,我知道的道理,是我小時候父親告訢我的。」將軍又以為他出生在一個讀書世家。丁龍又否認了。他說:「我的父親,祖父都不認識字,這忠恕愛人的道理,是中國人一代一代傳留下來的。是做人應有的態度。」卡賓特將軍聽到這裏更感動了,兩人便成為好朋友。

  後來丁龍老了,病倒了,臨死,他對將軍說:「將軍,我跟你幾十年了,吃的,穿的,住的,用的,都是你的。現在我存了一萬多元,我死了,就把這些錢奉還給你,做為報恩的禮物吧」將軍深受感動。心中想,一個不識字的中國工人,竟有如此高尚的品德!那麼孔夫子的道理,一定更高明,內容更豐富了。將軍從此立下志,願要在他畢業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內設立一中國講座,請人講述中國的孔孟學說。

  卡賓特是哥大1850年的法學院畢業生,於是與哥大聯繫此事。得知為了設立一 個漢學系,12000多美元根本不夠,於是,丁龍的傾其所有,導致卡賓特也傾其所有,他一共為這一計劃投資27萬5千美元。丁龍的興學之心感動了慈禧太后,她捐獻了5000冊圖書給該系。李鴻章和當時的駐美官員伍廷芳也各有捐贈。當時哥大的意見是以卡賓特的名字命名 漢學講席,卡賓特堅持以丁龍的名字命名。該講席是1901年設立的,至今其講席是丁龍命名,叫「丁龍講座」。在世界範圍內,這都是異數。接著美國的其他大學也相隨創立中文系和中國圖書館了。大都是以哥倫比亞的成就為藍本。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manconcern&aid=118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