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的《天下》雜誌主題報導為「亞洲六強:中日韓港新台年輕人才比一比」,我看完之後震驚不已,這個震驚不是來自日本平均投資卅萬元到每個大學生身上,韓國廿五萬,連中國大陸也有廿萬,而我們只有十四萬;也不是來自韓國、新加坡的學生有抱負,要為國家贏得全世界,而我們的學生只想開咖啡館。我震驚的是韓國學生都讀中、日歷史,因為「不讀歷史不知道中國人、日本人在想什麼」。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不讀歷史,就不知道該民族思想的來源及脈絡,不能掌握思想就無法掌握行為,在談判時就會吃虧。看到韓國抓到了天下所有競爭的核心酖酖攻心為上,扣準對方的思路酖酖真教我震撼心驚。
一九九四年,美國著名大學商學院的院長帶著應屆畢業生去新加坡見習,因為世界經濟重心正移向環太平洋國家(Pacific Rims),但是美國人不了解東方文化及東方思維,常吃悶虧:東方人不直接拒絕,不同意時只是微笑不語,因此他帶學生到東方來見識一下「含蓄」的作生意方式。我問他為何選擇新加坡,如果要了解東方文化應該來台灣才對。他說因為語言通,對學生比較方便。一晃眼十年過去了,中國已經躍上世界經濟舞台,世界各大學都有中國熱,爭著送學生去學中文、了解中國歷史,只有我們在去中國化,歷史只從渡黑水溝教起,更減少文言文的比例,使得以後的學生無法再享用先人的智慧。不讀史,不知自己從何而來,更不知該往哪裡去。學生在政治的意識型態下迷失了自我認同,更遑論國家認同。
人生有些東西是無法用金錢去堆砌,如愛國心,它必須從讀史中油然而生。韓國人用「飢餓的精神」要幫國家贏得全世界,而我們的學生只關心自己的就業,缺少歷史使命感,然而這個錯不在學生而在社會,我們的教育沒有教他們應該有承先啟後的社會責任。一九五O、六O年代的大學生出國留學時,心中總有股要使國家富強、揚眉吐氣的志願;現在的大學生碰到問題先逃避,今年延畢的大學生竟然有兩萬四千人,比起兩千年政黨輪替時增加了三倍,但是我們能怪他們嗎?當眼裡看的盡是爭功諉過、只問立場不問是非、信口雌黃、顛倒黑白的榜樣,在上位者無理想,居下位者就無熱情,他們只有選擇逃避,留在大學裡準備考研究所,把這個社會責任再往後延個幾年。
在這天涯若比鄰的時代,如果我們沒有世界觀、走不出去的話,我們會困死在這座島上。國際化不是靠推全民英檢就可以達到,會說英語還得要言之有物才行。假如我們學生不讀史,又沒有機會與外國人來往(北大學生人數與台大差不多,他們有四千名外國留學生,台大只有兩百多一點),真會連自己競爭對手長什麼樣都不知道。關起門來作皇帝,除了自己爽外,沒有任何好處。
看到韓國大學生認真研讀我們的歷史,為的是要掌握我們的思維邏輯,而我們自己卻不讀,也不管人家的歷史,只怕一覺醒來,世界已無我們容身之地。最近看了一齣《王熙鳳大鬧寧國府》的京戲,但願台灣前途不會像榮、寧兩府一樣,繁華落盡,日暮西山。
【2005-05-23/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
推薦閱讀:
溫柔的正義之士 ─ 洪蘭
採訪.撰稿/江明瑾 中央大學電子快訊第29期 2005/05/23
中秋節的前兩天,一抹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之中,打包著一疊疊為原住民孩子所募得的書籍,以及自掏腰包剛買來的新鮮月餅,希望能在中秋月圓之日,給偏遠地區的原住民孩子們一份溫暖的驚喜,年復一年,這樣一份份大大小小的禮物,從她手中傳遞到台灣各地的許多角落,愛心持續也在這塊土地上散播著,不曾間斷……
頑童少年遇上深閨少女 ......直到大三那年,在乾爹林紀東家中遇見了與自己截然不同的曾志朗。 在鄉下長大的曾志朗,生性自由自在,從事各項運動、觀賞各類電影、甚至為捧朋友場而上舞廳,生活中充滿了多采多姿的驚奇,面對這樣一位「動如脫兔」的頑童,對「靜如處子」的洪蘭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兩人最初約會看電影時,電影看到一半,就因為洪蘭家中「天黑前必須回家」的規定而匆匆結束,曾志朗表示「電影才看到一半,就說要走,氣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