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7年7月28日(周五)台灣新竹縣華嚴寺(華嚴蘭若)住持聖境法師心靈早課(四法印之3)
2017/12/11 21:39:23瀏覽29|回應0|推薦0

2、諸法無我:
宇宙萬象的刹那變遷,都是流動變化的過程而已,並無牢固可靠的實体可得,故說「三世不可得」。
我們對實体的概念,皆是依「自我」所見而起的,自我所見就是渴求恆久不變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又從愛、取、有所缘生,但萬有的一切都是彼此相缘相依的流動現象,並無實際的物体能為我所恆得,吾人所有的擁有,也就是所謂的「得」,都是依據我之所見而得。
吾人的這顆「心」也同樣是「了不可得」,因為此心並無實体的存在,比物質更難去捉摸,其流動變化的速度也比物質還快;此心並非指心臟血肉的肉團心,而是指吾人内在的心理,也就是精神思想体系的作用而已,並沒有心之實体可供把提。
反過來說「此心」不但無實体可捉,連影子、聲音和味道也沒有,凡是能看得到的、聽得見的、聞得出、抓得到的,都不算是「此心」了,只能算是一種暫時性的和合之相。
佛陀透過空慧的印証,而超越了「觀自在」了器世界,也就是心與物的世界,証悟到萬法存在現象的真實義「無我相」。
此「無我」的思想是佛教的絕對立場,也不同於其它的宗教哲學,其差別處就是「神權與人權」之別,也就是死後的天堂、地獄和有生之年,吾人所印証自己的内在極樂世界。
神權是由「人」的嘴巴去賦予,如果没有人,那來代天行道的神權?而吾人的内在極樂世界,是不無(不是沒有)不有(亦非實有)的存在於吾人的「一念之間」;神權代言的天堂、地獄,一口咬定世人無法見到的實有它方虚無飄渺世界。也因為這個關鍵,所發展出來的宗教信仰與教義,就差別在此最根本的「見地與想法」,而懸殊互見了。
「無我論」是中道和空慧的出發點,不同於神權信仰「灰身滅智」的空無思想。(未完待續)

(文圖:䇄立不摇的巨樟群,準備防颱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yen&aid=109423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