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3/06 22:30:06瀏覽111|回應0|推薦0 | |
189 – 出世間法 雪公說:「無論何種世間皆是變化無常,厭離此無常須學習出世間法。《華嚴經》上云:『何等為出世間法,所謂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五者由世間的五蘊轉變而成,別名為無陋五蘊,又名無取五蘊,總稱五分法身。 世間法的色蘊為變礙。受為領納苦樂憂喜諸煩惱,皆是邪受。想者取像,相續妄想。行者遷流,不得解脫。識者了別,不得正見。五蘊轉變則成戒等五分法身。 戒由色蘊轉成,簡(簡別,簡擇差別)外道之有陋戒,故稱無陋淨戒。定由受蘊轉成,為簡邪受,故稱正受;簡世間禪,故稱出世間定。慧由定發,轉自想蘊,因不妄想,故稱無陋定慧。解脫轉自行蘊,須破見思惑,位至無學(小乘指阿羅漢果,大乘指等覺以上),開發勝解(信解,即淨心信順教法),不復遷流,故稱無學勝解。解脫知見謂之無學正見,得解脫後轉識成智,見一切法皆起解脫之念,所知所見悉與定慧相應,故謂之正。 五蘊假身為眾生之苦本,能轉五分法身則得究竟之樂。因地修行為隨分轉,到了成佛為究竟轉。於隨分轉時必須破除假法,方得顯露真法。」 註:無學 學與無學並稱。學即有學,指雖已覺四諦之理,但因未斷煩惱,故仍須學習戒、定、慧三學者。在小乘四向四果(四向指的是:當修行達到加行位時,稱為初果向或向須陀洹;至斷惑時,則得初果-須陀洹果。接下來進一步修行,稱為二果向;達致於得二果-斯陀含果。再重行前行,稱為三果向;斷欲界煩惱不再還至欲界,則為得三果-阿那含果。再往前修行,四果向;斷盡一切煩惱,則為得四果-阿羅漢果)中,除最後的阿羅漢果外,其餘四向三果等七者皆為有學;相對於此,證得阿羅漢果者,已斷盡一切煩惱而無所學習,稱為無學。大乘佛教則謂十地以前的菩薩皆為有學,佛果方為無學。 感想:世間不離五蘊之身,五蘊所出皆有為法,最終如夢幻影,是故為假法。假法非恆真又變化無常,人生無常則苦多樂少,惟有出離世間才得解脫。 淨域—2015.03.06
接下文 190 – 有為法
http://blog.udn.com/huagong0501/21459443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