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0隻猴子13根香蕉 的學童邏輯教育
2022/05/26 20:31:32瀏覽407|回應0|推薦2

.


“10隻猴子,1隻分1根香蕉,還不夠3根,香蕉有幾根?”

在談論這個主題之前,必須先建立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上述的題目中,必須字字和原題目不差。“一字千金”在這個題目上來說,是真的明明白白,因為只要有一個字的出入,所有的口水都是“廢話”!

“數學”本身就是邏輯,而從小學堂的“算術”課程開始,所做的教育訓練,也就是從邏輯的建立和理解中,進而有條件去做更深奧和更大範圍的邏輯思維。
拿著這個態度去做教育,這是數學,所以就是絕對和必須,如果這是“國語”課,“說話”課,當然就可以從“我強烈的要求”開始訓練,因為那不是邏輯訓練的課程,而是辯證。

因為這個題目是算術,是數學,所以必須是邏輯,那就得從邏輯來探討解答。
首先就必須給出明確的命題的初始點和界定。
在這個題目中,命題的初始界定就是:“10 隻猴子”。

這個前提不容許模糊化,在不同的文字描述下,所代表的就是不同的命題,在數學的領域中,不允許拿著一個模糊的初始界定做為命題。
而之後的“1隻分1根香蕉”以及“還不夠3根”,也就是賦予的邏輯指定方向。
如果這個命題的初始界定和方向都是明確的,這就是個正確的命題。
而當這個命題被模糊化解釋,那就不是邏輯,而是辯證。而辯證就不應該拿著來放在小學堂的“基礎教育”課程中。

以下是老師的回覆,在這個回覆之中,從邏輯的角度老說,那是匪夷所思。
“前面已經一隻分1根,表示已分完10 根,之後還少3 根。所以才是10+3=13的意思。”
在這個回覆中,首先就說明了“語文有問題”。
從語文的結構來說:
在回覆中說的:“已分完10 根”,標示的是命題中的猴子有10 隻,是這10隻猴子各分派了一根,那麼“還少3 根”指的就是還有3 隻猴子等待分派。
所以邏輯上,依然就是猴子比香蕉多,不夠表示的是沒有那三根香蕉,那麼香蕉不就是10根了!這又是什麼問題,和13根怎麼會扯上關係了?

最後是命題所要求的邏輯結果究竟是什麼?
題目中標示的是:“香蕉有幾根?”
這個問句並不存在任何的邏輯疑問,它是問“存在”的部分,如果“存在”的,是回覆中所說的“香蕉有13根”,而命題中又說了“不夠3根”,那麼這個答案也就引向了邏輯矛盾的循環,因為命題中的猴子比香蕉多。


網上同時有人提到了,這個題目是否是一個分項的出題?
先不說這個命題的語意已經完整,而先假定“是”,那麼問題反而就更嚴肅了。因為解題所採取的邏輯模式完全錯誤。
為了要符合“13 根香蕉”的結果,那麼“前提”就是有另外的6根香蕉“已經”“不存在”,因此解題的邏輯就應該是:

10根香蕉-3根香蕉=7跟香蕉
7根香蕉+6根香蕉=13根香蕉

無論如何,10根香蕉+3根香蕉,在這個命題中來說,都完全無法對任何的前提做為解題的邏輯。

而如果是一樣的,也是從邏輯上來看這件事,那麼說穿了,這看來就只是個簡單的因為“面子”而產生的辯證。
因為只要將“香蕉有幾根”,改成“猴子有幾隻”?所有的邏輯思維就都是完整的,除了“合乎語意”,其它更包括了“13” 這個解題模式,方方面面的全都合乎命題指向的邏輯結果。

但很不幸的是,網上也同時就有人說了:“四年前就已經談過這個問題了”。
一個被眾人公開評論的“教育”例證,卻能夠四年始終持續存在,這說明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堅持沒有錯”,也就是拿著“辯證”來教育孩子的心態被堅持。

好萊塢電影拿著表現的劇情,說的是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因此“國家至上”也就可以對一切的行為和決定做闡釋,而其真實的目的卻只是在維護自己的立場。
但是對孩童的教育,如果也堅持從基本的邏輯教育就開始混為辯證,那麼在多年以後的教育成果中,依著“辯證”而成長的“數學”成就,又將可能是什麼?




.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eh1951&aid=17454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