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蒙蔽之下 井底蛙的思考
之一,不得不自己幫自己做分析和判斷
.
這是心中有事,是有了心思,期望這是膚淺幼稚的杞人憂天心思,但無論如何,從8月3日開始,這就是個心事。
壁壘分明的不只是口水,而是幾乎包羅了各方各面,從孤立的部分到互動的部分,都有可能是分明之下的偏頗。別的事情或許都還能忍受,就說是眼不見為淨吧,但是遇到了真正的“事情大條”時,就像今天的被人家圍起來做對方的軍演,卻依然得面對色彩分明的新聞和消息時,那麼誰還能獲得正確的訊息?
沒有了正確的訊息和新聞,那是怎麼去做思考和判斷?
這就是眼前,就是這個對立下的社會現狀。
多年來的“孤勇”式思想分化教育,讓今天看著形勢的一代,竟然搞不清楚明明就是主權和領土,卻為什麼沒有任何一位領導在這上面“大聲”?包括了始終大聲台灣主權的美國,為什麼就沒有任何的官方嗆聲?
在新聞角度上的旗幟分明,能從新聞標題就知道新聞的觀點角度,在Youtube上,只要看見了標題,不必知道底下的視頻出處名字,就已經知道內容的傾斜角度和其原始坐標,這就是今天的現實狀況。
所以,看著新聞的人永遠不會知道完整的“真相”,
所以,看著新聞的人,也就不得不自己幫自己做分析和判斷。
那是一段1分40秒的影片,是對於一句話,做的辯論記錄。
那句話是主題,隨著主題的表達,接著就是CNN的主持人,立刻以自己的認知角度做了反面論述,然後就是那位英國人和主持人之間,雙方各自基於自己的認知所做的辯解來去。
影片沒有“共同的結論”,因為說的是一個觀點。但是雙方辯解的後半段,主持人並沒有提出新的辯解言辭來駁斥那位英國人。
如果是引用這段影片的完整對話,來做為自己的“新聞觀點”,當然合理。
但是今天在台灣所明白呈現的現實,就是在特定的新聞頻道上,總是拿著“斷章取義”的手段,來做為他們的新聞角度引申。因此上面說的這整段影片,在特定的新聞頻道中,拿著的是同一個主題,但是引用的就只是截取了主持人的第一句反面論述,而同時也就以這個反面論述做為了他們的新聞“觀點”,命名為“打臉”。
這就是同一段影片,為什麼會有南轅北轍的二個“新聞觀點”。
當台灣的新聞充塞的就是這樣的“特意”引申時,如果“盡信”這些新聞的所述,當然也就會被引導到錯誤的認知中。在面對環台軍演的現實情況時,有心的百姓現在遇到的困擾就是這個。
更進而的,就以官方來說,國防部拿著正經八百的“記者會”來強調的,竟然是“尺寸計較”下的“沒有侵犯”!
也因此,包括了國防部沒有任何的反制行動,也都是“合理”。
我們要問的是,隔壁鄰居牽了狗在咱家門口撒尿,我們會先拿尺來量,然後問狗尿濺到大門了沒有嗎?
就說日本,日本人說的是侵犯日本經濟海域,而不是代為強烈抗議侵犯台灣,我們自己對這事兒沒個屁的反而還說了“沒事”,卻也能拿著日本人的“侵犯日本經濟海域”反應,在“觀點”轉述下成了對台灣的“支持表態”?
當老百姓的“邏輯”腦袋還能派用,也足以判定“距離”的時候,老百姓不會問是11.9 海哩還是12.1海哩,反正就是“都已經靠近海岸”了,“國防”都已經到了這個“位置”上,難不成還要繼續批判國防二個字是幾筆幾畫嗎?
說這些,只是在表明二個意思,第一個,在台灣的新聞頻道,我們已經“看不見聽不到新聞的真實面”,其次是,官方也不再是可以“全心”信賴的對象。
所以,老百姓也就絕對不會因為總統在美食展逛街,而一樣的認為環台軍演是紙老虎作秀,無須在意!
當咱們那些有影響力的大員滿嘴依然只有紙老虎的時候,他們本身有本錢可以輕易的面對巨變,但是當老百姓愕然的突然面對巨變時,“政治” 二個字難道就不包括對人民的道義和責任嗎?
也所以,老百姓也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拿著自己所能知道的事實,以自己的邏輯能力和認知,去做事態的分析,去做形勢的判斷。”
這是當著個人的看法,不是寫的新聞,不是寫的消息,所以也就無需拿著“假”來看待批判。
事實上是,隨著時間的前移,這些文字就只有二個結果,一個是邏輯和判斷全部錯誤,這是好事,誰不期望天下太平,終究這也只是井底蛙的觀點。
但另一方面則是反向的,如果判斷是正確的,所言也俱成真,要問自己的也就是:
“有準備面對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