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1/02 07:14:26瀏覽106|回應0|推薦0 | |
給周翠珊的文章 20160101黃淑美 問: 網上教會已經不光是一種潮流,她彷彿成為了不少基督徒的信仰方式。在網上教會的網站中能找到精彩的講道﹑優美的聖樂﹑深度的查經;有些基督徒群組甚至設置代禱博客﹑聖經答問,由傳道人在網上回應代禱需要﹑安慰心靈﹑解答聖經/信仰疑問,傳統教堂所有的信仰資源,網上教會似乎都不缺。教會不是建築物,是被上帝呼召的一群人,奉主耶穌的名聚集在一起 — 當他們尊基督為群體的元首,他們就是「教會」。這麼說,網上教會也是「教會群體」的其中一種存在方式吧。那麼,為什麼還要到教堂聚會/崇拜? 答: 我們真是一群蒙福的人,生活在過去人類夢寐以求,或甚至是從未思想過的情境當中。 人類受造是在時空的限制裡,但這一個世代,藉著科技的發達與進步,我們往往可以迅速穿越時空的阻隔,傳遞思想、感受、畫面給遠方的人,企圖製造更多的客觀,結集更多的共識,達到更大的目標。似乎藉此凝聚了彼此的關係,也分享了各自的喜怒哀樂,讓我們能夠跨越出人類受造的侷限事實,征服了造物主賜給人類的設定。 但是,真相是甚麼?我們真的可以完全依賴此方法,而得到身心靈的滿足與快樂嗎?在我自己的經驗裡,答案是否定的。現實的畫面再好,攝影的機器再棒,可能我們最想的只是:有人可以一起共享,一起感覺,一起了解我的起心動念、我的關懷。 藉著臉書,藉著line,藉著電郵,我們拍攝照相錄影,我們分享傳遞現實,我們依舊回到了最基本的原始點──我,與你。你在乎我嗎?我不知道,但我假設你是的,所以我傳給了你。而我真正在乎的,實在是我,是的,是我生命的某一部分,渴望藉此獲得你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接納。 但我又真的在乎你的了解與接納嗎?不,多半我的分享是──表達,這就是我,是我生命的部分的一個完成的儀式。於是通過這樣的儀式,我接納了自己,完成了自我,因而以更勇敢的步伐,繼續前面形塑與完成的人生旅途。 在這裡面,我不需要對和錯的標準原則,甚至可以說,我企圖跳出傳統、文化、社會所欲加諸於我的生命與生活的規範,活出真正的我。我需要你──你的了解、你的接納、你的支持與鼓勵。但,很抱歉,我只需要這些,我不需要你。因而,我們可以在手機、電腦、網路上如火如荼,及至見了面,卻又陌生如路人甲。 這是多麼詭異的現象啊!我們生命真正的需要──愛,被切斷成兩半,一半在畫面的這一邊,一半在畫面的另一邊。而實際上,我們只要在一起,不用手機,無需美麗的場景,沒有驚悚的畫面,在平淡與平凡中,彼此忠貞守信,彼此承擔共享,生命最深的需要與力量──愛,就此飽滿無虞了。 我們就在一起做麵包吧!先量麵粉,全麥多少克,高筋多少克,鹽要多少,糖要多少,將它們混合在一起,裝袋分好,然後另秤酵母粉,然後將它們放入攪拌機混合好,加上足量的水和冰塊,一點耐高溫的橄欖油,還有老麵,然後攪拌……,試驗,取出,揉好,等待……,然後切割、秤重、再等待。然後取出、桿平、放餡、捲起、捏好,再等待。 我們一邊做,我們一邊聊,我們東拉西扯,或者上山或者下海,有人安靜,有人聒噪。我們就在麵糰逐漸完成的過程中,彼此有了更多的互動與了解。生命的展現越來越清楚,如同麵糰的發酵越來越接近完成。我們不一定彼此接納,但我們一定比划手機有對對方更加清楚的認識。因為,我們是整個的人──身、心、靈,在和另一個完整的人在一起,連靜默都嗅得出不一樣的味道。 聖誕節剛過,我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慶祝耶穌的誕生,邀親朋好友齊聚一堂,渴想趁機帶領他認識耶穌。但,耶穌為什麼需要誕生呢?如果祂比我們都大,能完成我們所無法做到的事,為何仍需如此痛苦地來到人間走這一遭呢?祂不是告訴我們,祂乃是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的神嗎?祂為何不遙控就讓一切的救贖計畫完成,也省得我們這些很難扶得起的阿斗教友輕省些?因為祂知道,我們聚在一起,也常常把芝麻綠豆大的小事,搞得雞飛狗跳天下大亂的啊! 但是,主還是來了,脫下祂的王袍,走下祂的寶座,為我們成為人,過我們在罪中艱苦的人生。祂說得不多,祂做得比較多,祂用祂的人生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是在彼此的同行共話裡,在相同與差異中,成就在接納與拒絕的相反道路上。雖然有眼淚、會心酸,但依舊有盼望、有喜樂、有平安。我們在其中經歷挫折過犯,我們在期間學習緊緊抓著祂的手,我們高大的形體越來越小,祂渺小的身軀越來越大,直到完全覆蓋了我們。 主說:祂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我們既稱祂為主,我們也必須效法祂的榜樣,放下現代的科技,走入實體的教會,在與人真實的接觸裡,在失敗痛苦與錯誤中,品嘗真實的信心、真實的希望、真實的愛情。主應許我們:我的恩典夠你用。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