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城池、世界遺產 – 日本京都旅遊紀行 (3)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857/f_16798857_1.jpg)
2015年3月,重新對外開放的姬路城,迎來了新的觀光熱潮,遊客們紛至沓來,大家共同一致的目標,就是大天守閣。
從2009年10月開始,歷時了5年半的平成大修繕工程終於竣工,此次的工程主要著重在外觀整修,以及建築耐震結構的加強。期間為數近7萬5千片的瓦片被取了下來逐一清洗,破損的瓦片全部重新製作,牆壁的灰漿也重新塗刷,用掉近100噸灰漿,整個工程耗資超過24億日圓,動用人力1萬5千多人。修繕完成後的姬路城,一身雪白的城池,名符其實的「白鷺城」。
2015年10月,我來到姬路市,看見了傳說中的美麗白色之城 - 姬路城。
(此篇圖文較多,謝謝您的耐心和時間觀看)
姬路市
姬路市位於兵庫縣,為該縣的第二大城市,面朝播摩灘,是日本屈指可數的工業城市,也是自古以來交通樞紐要道,這座城市的一大標誌,便是矗立在姬山上的姬路城。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855/f_16798855_1.jpg)
景 (2). JR姬路車站。當日早晨9點多抵達,展開一天姬路城的遊覽。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847/f_16798847_1.jpg)
景 (3). 步出車站,面對站前大道,赫見白色之城就在大道的底端,興奮與喜悅之情油然而起。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842/f_16798842_1.jpg)
景 (4). 大道上設有提供給國際觀光客使用的自行車,白色的車身對應雪白的城池,讓人突然之間對白色產生了莫名的喜愛。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839/f_16798839_1.jpg)
景 (5). 大道兩側人行步道寬廣整潔,綠樹成蔭,順著前行,約莫20分鐘便可抵達姬路城。
左圖︰早晨的陽光灑在樹梢,伴著清新的空氣,步行其中,讓人神清氣爽。右圖︰吹著薩克斯風樂器的雕塑,像是在用它的樂聲,鼓舞著每一個過往行人打起精神,迎接嶄新的一天。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829/f_16798829_1.jpg)
景 (6). 大道上擺置了許多的雕塑作品,有回眸的女孩、有做體操的女子、有玩耍的小童、還有必須動腦想像的抽象之作。不僅美化了環境,也為這座城市增添了現代人文藝術氣息。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826/f_16798826_1.jpg)
景 (7). 姬路城大天守閣與西小天守閣。(自站前大道上取景)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825/f_16798825_1.jpg)
景 (8). 姬路城大天守閣,新粉刷過的外牆,雪白發亮。(自站前大道上取景)
姬路城
姬路城是日本最具象徵意義的國寶級名城,與熊本城、松本城合稱為日本三大名城;也是被保留最為完整的歷史古城,於1993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日本第一個登錄的世界遺產。
姬路城始建於1333年,只是一座防禦性的小城堡;直至1580年時由豐臣秀吉下令建構三層的天守閣,才奠定了現在城池的基礎。1600年德川家康爭得天下,為了對當時的西日本地區加以監控,隔年指示城主池田輝政進行擴建,歷經8年動用民夫近5千萬人次,於1609年完成了保留至今400餘年的姬路城。
由於白色的外牆,加上造型似如白鷺,因此廣泛被稱為「白鷺城」,在日本也有人稱之為「太白城」。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808/f_16798808_1.jpg)
景 (9). 標示牌。為遊客標示出圍繞在城外的各個遊覽景點。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777/f_16798777_1.jpg)
景 (10). 石堆牆、護城河、木橋、城門,歷史的張力在這裡悄然展開,古城的呼喚自遠方飄揚而來,一段與400多年古蹟的邂逅即將相遇。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772/f_16798772_1.jpg)
景 (11). 姬路城大小天守閣。(自護城河外圍取景)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757/f_16798757_1.jpg)
景 (12). 櫻門橋,目前的木橋是於2007年,根據江戶時代的舊橋造型重新建造完成;大手門,由三扇門組成,是進入姬路城的首要之門,現今的大型高麗門是於1938年重建完成。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756/f_16798756_1.jpg)
景 (13). 豎立於櫻門橋邊的石碑。標示著歷史在這裡誕生,仍在這裡延續。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752/f_16798752_1.jpg)
景 (14). 護城河,看盡多少世間紛亂,流淌無數滄桑故事,此刻幽靜的守著一片祥和。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736/f_16798736_1.jpg)
景 (15). 護城河一隅,平靜的河面,美如風景畫。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715/f_16798715_1.jpg)
景 (16). 櫻門橋柱,護城河畔,沒有劍拔弩張廝殺,只見風和日麗清幽。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714/f_16798714_1.jpg)
景 (17). 走過櫻門橋,通過大手門,便是進入了姬路城內。
遊覽姬路城
姬路城聞名遐爾,不僅吸引了全球慕名而來的遊客,也因為是日本國寶之城,國內遊客同樣紛至沓來,加上歷經5年多修繕工程後重新開放,人潮可以預期,排隊等候在所難免。
姬路城只對外開放大天守閣和西之丸入內參觀,小天守閣皆不開放。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684/f_16798684_1.jpg)
景 (18). 通過大手門,便是城內的三之丸廣場。
在這一片大廣場上,遊客與大小天守閣有了更近距離的視野交會,無不紛紛拿起相機手機拍攝留影。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676/f_16798676_1.jpg)
景 (19). 重新粉刷煥然一新的城郭,在陽光下雪白耀眼。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672/f_16798672_1.jpg)
景 (20). 菱門,是從三之丸進入內城的城門,也是城內最大的一道門,樓閣裝飾簡樸古雅,至今整個城門還完整保存安土桃山時期的樣貌。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667/f_16798667_1.jpg)
景 (21). 從內城到大天守閣,必須經過一段相當蜿蜒曲折的路徑,以及通過眾多的城門才能抵達,這樣精心複雜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防禦功能上的考量。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665/f_16798665_1.jpg)
景 (22). 通過的眾多城門之一。整個內城城門最多時高達84道,現在僅存21道。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652/f_16798652_1.jpg)
景 (23). 排隊循序進入大天守閣參觀。
排隊人龍的長短和等候時間,全視當時遊客的多寡。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641/f_16798641_1.jpg)
景 (24). 天守閣一樓陳設了一些展示物品。
(透過玻璃的反射取景,形成為數頗多的效果)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635/f_16798635_1.jpg)
景 (25). 基於古蹟維護,進入天守閣參觀,必須脫去外鞋;兩側牆壁上許多的突出物,是為擺放槍枝的長槍架。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631/f_16798631_1.jpg)
景 (26). 左圖︰天守閣參觀採上樓與下樓分開不同的通道路徑,彼此不會交錯相疊。右圖︰排隊等候登樓。遇上參觀人潮,考量到樓層空間與承載,有時會等上一層的參觀人潮疏散一些後,才放行新的一批登樓。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628/f_16798628_1.jpg)
景 (27). 從大天守閣樓層向外眺望,看見了過去,也看到了現在;過去不是幻象,現在也不是虛擬,它們在時代造化下共生並存。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609/f_16798609_1.jpg)
景 (28). 登上大天守閣頂層,有了更高更廣的視野俯瞰城內外景致,無奈頂層空間不大,加上蜂擁的人潮,無法多停留拍些遠景。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160/f_16800160_1.jpg)
景 (29). 同樣是基於對古蹟的維護,大天守閣內各樓層沒有任何的陳設,呈現出古蹟最原始真實的樣貌。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594/f_16798594_1.jpg)
景 (30). 左下圖︰議事大廳。右下圖︰廁所。(為免參觀遊客誤用,門前有欄杆阻隔)左上圖︰角落的儲水池。右上圖︰樓梯。(垂直陡峭的樓梯,狹窄的腳踏板,讓人上下樓充滿戰戰兢兢,對於上了年紀的參觀者而言,多少會是一項吃力的挑戰)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593/f_16798593_1.jpg)
景 (31). 結束了大天守閣內的參觀,循著進出不同的路徑回到起始點三之丸廣場,除了一樣要通過眾多的城門外,因為少了排隊的無奈,以及參觀時的緊湊,此刻的心情多了悠閒與輕鬆,可以更自在的欣賞這座美麗之城。
姬路城/大天守閣建築
姬路城的建築呈三重螺旋形狀排列,高聳的大天守閣為中心主體,連結三座小天守閣及其他79座建築群共同組合而成。
大天守閣為地下一層,地上六層的七層建築,包括奠基石牆在內,整體建築高達46公尺;建造模式採用四箱疊加架構,這樣可以建出較高的樓層,再以雙柱並立貫穿各樓層之間加固,達到耐震的功效,兩根巨柱從地下一直通到5樓,長約25公尺,最大直徑95公分,體現了當時日本在木造建築上的精巧和發達。
大天守閣是日本從江戶時代保存至今最大的天守閣。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576/f_16798576_1.jpg)
景 (32). 大天守閣軸組構造模型展示。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571/f_16798571_1.jpg)
景 (33). 從地下一直貫穿至5樓的東西兩大巨柱,具有支撐及耐震兩大作用。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551/f_16798551_1.jpg)
景 (34). 灰漿不僅將城池變得雪白,最主要還是在防火功能,不論窗框木條,或是瓦片之間的細縫,都會被塗填得滿滿的。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537/f_16798537_1.jpg)
景 (35). 白色灰漿的製作︰首先是將一種名為銀杏草的海藻煮成漿糊,因為該海藻含有大量獨特的粘著成分,可以使灰漿不易脫落,然後再加入石灰混合而成,經過塗刷乾透,就會變成雪白的顏色。至今這道工序仍是依照400多年前的古法製作。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533/f_16798533_1.jpg)
景 (36). 瓦紋。每個城主各自有不同的瓦紋,姬路城共經歷過384位城主治理。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531/f_16798531_1.jpg)
景 (37). 鯱鉾。屋頂上的神獸裝飾物,巨大華麗,突出在屋簷上,具有防火辟邪意謂。每個時代有不同象徵樣貌。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98/f_16798498_1.jpg)
景 (38). 屋脊上的鯱鉾與瓦紋。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90/f_16798490_1.jpg)
景 (39). 石牆。左圖較暗處為豐臣秀吉時代遺留的石堆牆,當時豐臣秀吉為了急於建構防禦城牆,曾多處搜括民間廟宇石塔及石棺做為築牆石材。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74/f_16798474_1.jpg)
景 (40). 石牆建構採扇形斜坡方式,除了因為底部加大更為堅固外,陡斜的弧度,也讓敵人難以攀登。
姬路城的防禦
姬路城素以易守難攻、固若金湯馳名日本。整座城池的佈局,展現了古代高度發達的防禦系統和防護裝置,不僅周圍築有壕溝、城河、石牆守護,同時,各個城郭間皆有渡櫓通道連結,既可相通又可分別阻斷,設計之慎密精細,為姬路城贏得了最強堡壘之盛名。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67/f_16798467_1.jpg)
景 (41). 狹間(射擊孔)。城牆上鑿有不同形狀的射擊孔對敵人進行狙擊。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66/f_16798466_1.jpg)
景 (42). 三角形、圓形和方形射擊孔,主要用於槍炮射擊;長方形則為弓箭射擊,城內總共設有300多個射擊孔,分佈在各處。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48/f_16798448_1.jpg)
景 (43). 城內通道千回百轉,好似迷魂陣,守城方透過頂樓觀察,對敵方動態掌握無遺,藉助蜿蜒曲折路徑,將來襲者消耗殲滅。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46/f_16798446_1.jpg)
景 (44). 從菱門到天守閣,直線距離為140公尺,但是因為左右反覆彎曲的路徑,使得距離變為350公尺,讓來襲者產生一種錯覺和沮喪,分明朝著天守閣進攻,卻感覺越離越遠。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31/f_16798431_1.jpg)
景 (45). 每個城門上備有瞭望塔,旁邊石牆上則設置射擊孔。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14/f_16798414_1.jpg)
景 (46). 木門外加裝厚實鐵板防護,阻擋火功及槍彈。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412/f_16798412_1.jpg)
景 (47). 城牆上的投石機關,可以將石塊、熱油、燙水自該細縫投擲或傾倒而下,攻擊企圖攀牆而上的來襲者。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628/f_16800628_1.jpg)
景 (48). 呈扇形陡斜的石牆,遍佈的射擊孔和投擲機關,讓這座城固若金湯,傲視群城。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65/f_16798365_1.jpg)
景 (49). 大天守閣內的幾扇鐵門厚實堅固,是阻擋來襲者的最後防線。
姬路城之美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64/f_16798364_1.jpg)
景 (50). 雄姿威武,易守難攻。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50/f_16798350_1.jpg)
景 (51). 威風凜凜,震懾四方。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49/f_16798349_1.jpg)
景 (52). 舊貌換新顏,展現煥然一新的力與美。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47/f_16798347_1.jpg)
景 (53). 大天守閣與另外三座小天守閣(乾小天守閣(左)、西小天守閣(右)、東小天守閣)透過渡櫓連結,合稱連立天守,賦予了姬路城豐富多彩的表情和姿態。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22/f_16798322_1.jpg)
景 (54). 姬路城不僅外觀雪白亮麗,更是日本古城的巔峰之作,深具歷史文物價值。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13/f_16798313_1.jpg)
景 (55). 姬路城結構堅固宏大,外觀線條清晰,展現了極高的建築美學造詣。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312/f_16798312_1.jpg)
景 (56). 勢如白鷺,翩然若舞。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292/f_16798292_1.jpg)
景 (57). 氣勢恢宏,華麗壯觀。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269/f_16798269_1.jpg)
景 (58). 黃昏的陽光,為大小天守閣塗抹上一層新的彩妝。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254/f_16798254_1.jpg)
景 (59). 傍晚,雪白的大天守閣在夕陽映照下,變成了夢幻般的紅色城池。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250/f_16798250_1.jpg)
景 (60). 晚霞餘暉下的天守閣,散發出更誘人傾心的魅力。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239/f_16798239_1.jpg)
景 (61). 唯美姬路城,雪白天守閣,展翅的白鷺。
姬路城,一座為防禦而建的堅固城池,因為命運的安排,並沒有參予到任何一場戰爭,它美麗的姿態樣貌才能保留至今,一如400多年前那般。
![](https://g.udn.com.tw/upfiles/B_HR/hrs098/PSN_PHOTO/238/f_16798238_1.jpg)
景 (62). 跟隨著商場裡學生的談笑聲,結束一天姬路城的遊覽,雖然有些疲憊,但是心情上卻有豐收的濃濃喜悅感。不能與400多年的古城朝夕相處,但是可以將400多年保存下來的古蹟之美,從此牢牢鎖在記憶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