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依圓成實性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轉載)
2013/10/20 15:05:03瀏覽117|回應0|推薦0
Share this

圓成實性是如來藏心體自身的體性,《楞伽經》中說阿賴耶識也具有圓成實性,然而圓成實性只有一個心體才會有,不可能是兩個心體同有此一圓成實性,所以說,由如來藏與阿賴耶識都具有圓成實性,也可以證明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說: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謂妄想自性、緣起自性、成自性。大慧!妄想自性從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自性從相生?」佛告大慧:「緣起自性事相相行,顯現事相相。計著有二種妄想自性,如來、應供、等正覺之所建立,謂名相計著相,及事相計著相。名相計著相者,謂內外法計著。事相計著相者,謂即彼如是內外自共相計著。是名二種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緣生,是名緣起。云何成自性?謂離名相事相妄想,聖智所得及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來藏心。」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名相覺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是則成相。」〈一切佛語心品之一〉

這一段經文裡面,佛這樣開示說: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應當要善於證知三種自性。如何是三種自性呢?第一、妄想自性;第二、緣起自性;第三、圓成自性。妄想自性是從『相自性』而生;『相自性』是從『緣起相』上面出生的。」隨後大慧菩薩又為我們發問:「世尊!什麼叫作『妄想自性從相而生』呢?」佛告訴大慧菩薩說:「世間法緣起的自性相,有種種相的演變過程,這叫作『相行』,也就是由演變過程中所顯現的『事相』相。」

換句話說,緣起的自性,它就是我們的色身等法(也就是五根加上意根,加上六塵以及六識,然後就有了六塵中的種種法出現),在這一些事相上面,才有依他起性的前六識覺知心,在這六塵裡面去領納,因此有了種種的貪瞋癡等心行;有了這些心行的時候,就顯現了種種的事相──不是在理上的──都是在三界中的事相上出現的法相,這個就是依他起性。

依他起性是由於六根和六塵相觸,相觸的結果,六識就在這根與塵相觸的地方出現──由阿賴耶識流注出六識心的種子──六識心的種子流注出來時,就有六塵裡面的種種「分別相」出現,這叫作緣起自性;因為這些都是因緣所生法,所以叫作緣起自性。如果有人對於這個「緣起法」非常的體性不瞭解,產生了執著,那就是妄想自性,也就是遍計所執性:對緣起法不瞭解,所以執著依他起性的六識、六根、六塵,在這十八界法裡面,意根對其餘的十七界加以執著;執著的原因當然是從虛妄想而出生的;如果不是因為對於依他起性有妄想──譬如誤認離念靈知的意識心為真實常住心──就不會有這個執著。由於對依他起性產生了錯誤的理解,所以產生了執著;有了這個執著,就叫作遍計所執性──這就是第二種的這個「名相計著相」,也就是在依他起性上面產生妄想,不知道緣起法的依他起性而誤認依他起的法為實有不壞法,所以就有了執著,就不能出離生死。

這個「名相計著相」,是執著內法與外法;內法是說六根、六塵、六識;外法是說,對內六塵所映現的六塵根源──外六塵──加以執著,也就是說,對外法的錯誤的判斷,以為自己確實接觸到外六塵,而對外六塵及內六塵加以執著。在這種事相上面,以及遍計、錯誤的認知上產生了事相上的計著相;有了這一種內外自共相的計著,以及事相上面的計著,這就是兩種妄想的自性。

因此,如果某一個法是依他法而出生的,或者說要依某一個因緣,它才能出生的,這個就是緣起的法性;就是說見聞覺知心要依處處作主的意根,要依我們的色身的五根和六塵接觸,我們的見聞覺知心才能出生,這個就是「緣生」的真理──知道這個緣生的真實道理,就叫作「懂得緣起法」的賢聖。

那如何是圓成實的自性呢?也就是說,離開「名」的「相」以及「事」的「相」上面的那種錯誤的想法──虛妄想,而獲得什麼呢?獲得聖智所得的那個境界,以及「自覺聖智趣」所行的境界,叫作圓成實性的如來藏。圓成實性就是如來藏自體的自性,可是我們要注意:《楞伽經》所說的如來藏是什麼呢?就是講阿賴耶識啊!從卷一開始到最後結束,講的都是阿賴耶識。既然如來藏是圓成實性,阿賴耶識心體自身也是圓成實性,由這個緣故,就可以證實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

什麼樣的心可以叫作圓成實性的心呢?也就是說這一個心,祂的自體──不是指祂所含藏的種子──祂的自體一定是真如性。「真」與「如」的兩個意思要先弄清楚;「真」就是說,祂是體恆常住,恆而不壞,性如金剛,無法毀壞的,而且不是虛妄想像的法,祂是真實存在的一個心體,這叫作「真」;「如」就是說,對於六塵「我所」也好,對於「七識心的我」也好,祂通通如如不動,這叫作「如」。阿賴耶識心體同時具有「真」與「如」的兩個體性,才能夠說祂是圓成實性,因為具有「真」與「如」的體性時,祂才能夠含藏一切的染污種子。這個心體如果沒有「真」的體性,當祂毀壞的時候,就無法繼續含藏種子;這個心體如果沒有「如」的體性,祂就一定不肯執藏惡業種子;這樣一來,就不可能出生世間萬法而使得善惡因果都昭昭不爽,就不可能出生一切的六道眾生世間,那就不是圓成實性了,就是有所欠缺而不能出生世間萬法的心體了。所以,如果沒有如的體性,祂會有所揀擇:「惡業種子我不要執藏,染污種子我也不要執藏」,那就應該一切眾生一出生就是阿羅漢,都成佛、都清淨,但在眾生的現量上觀察,這顯然不是事實。

也就是說,這一個具有真如性的阿賴耶識心體,才能夠是圓成實性,如果不是像阿賴耶、異熟、無垢識一樣具有真如性的心體──不是雙具有為與無為性的心體──那就一定不是圓成實性,因為祂將只能在無餘涅槃裡面住,不能在三界中出現,不能在三界中運作;換句話說,祂將會只剩下真如──阿賴耶識──而沒有世間的無漏有為法的功德,那就是有缺陷的心體;有缺陷的「如來藏」心,怎麼可以叫作圓成實性呢?所以真正的如來藏一定是雙具有為法性與無為法性的,那才是真正的圓成實性。

經中所說的如來藏,與阿賴耶識的體性完全一樣,祂也具有這一種體性,本性正是真如性,但可以含藏七轉識所熏染的種種的無明,以及種種的業種;祂從來都不揀擇一切的業種,因為祂對善惡業種都是一樣的如如不動,所以祂不揀擇;不揀擇的緣故,所以不但含藏了眾生所造的善業種子,也含藏了這些能夠導致眾生流轉生死的惡業種,所以說這個如來藏叫作圓成實性。我們大家都來觀察:在八識心王裡面,哪一個心有圓成實性呢?只有阿賴耶識有,其餘的七個識都沒有;而「真如」又是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出來的真實性,不能把祂從阿賴耶識心體上分割出來獨立為另一個法;這個留到後面舉證時再來說。

所以《楞伽經》說:什麼叫作成自性──圓成實的自性呢?也就是說有一個法──這個法就是指如來藏──祂離開「名」的相、和「事」的相。「名」相就是指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這就是「名」的相;廣義的說,包括意根在裡頭,都是「名」的相;狹義的說,意根攝在六根中,所以在聲聞法中,通常不將意根攝在「名」中。「名」就是指「名」與「色」,「名色」就是我們的五陰,「名」就是這前六識或者前七識;「名」運作的那一些心行,所顯示出來的「心」的法相,就是「名相」;「名相」在三界中運作的時候,就有種種「事相」出現。如果有一個心體,祂能夠配合著名相與事相,在這裡面運作,但對於「名相」和「事相」都沒有任何的執著;這個心,祂同時也是離一切六塵上的分別;如果你證得了這一種心──第八識阿賴耶──又名如來藏識,就叫作「親證自證聖智所行真如」。換句話說,「真如」是什麼呢?就是指稱這個圓成實性心,也就是指「出生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阿賴耶、異熟、無垢識。

那證得這樣的「真如」,是證得什麼心呢?佛說:「大慧!此是圓成自性如來藏心。」《大乘入楞伽經》(大正藏十六卷)裡面說,如來藏即是圓成實性心;《楞伽經》的三種譯本中,又處處說圓成實性就是阿賴耶識的體性,不勝枚舉;此處經文中又說圓成實性是如來藏心的體性,所以很顯然的: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

世尊為了重新說明這個真實義,又說了一首頌:「名相覺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是則成相。」這一段在《大乘入楞伽經》〈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中別譯為:「名相分別,二自性相;正智真如,是圓成性。」頌文中既說真如也和阿賴耶識一樣都是圓成實性,由此也可以證明阿賴耶識就是真如。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z786428&aid=909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