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應】考試─必要之試煉
2008/07/04 22:20:47瀏覽391|回應0|推薦4

監考怪現象》非選交白卷 怎當大學生?

筆者擔任今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的監考人,兩天監考下來,我觀察到一些現象。

監考兩天中,共有六個科目(物理、化學、生物、國文、英文、數學甲)每科都有非選擇題的部分,如果我的監考考場不是特例,應該和大多數考場情況類似。我注意到每節考試都至少有十分之一以上的學生,在答完(或說猜完)選擇題後,就百般無奈的等著交卷時間來到,或是乾脆趴在桌上睡覺,等到可以交卷時,馬上跳起來交卷。

其中非選擇題的答案卷完全是白紙一張,除了國文的非選擇題(作文)還能瞎扯幾句以外,其他五科非選擇題都交白卷的大有人在,這種學生的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在少子化的今日,有考就上,他們可能全都會被大學錄取。說得難聽些,隨便一個國中生來考這些題目,除了非選擇題寫不出來以外,所得到的分數可能也足以被大學錄取。

我覺得大學還是應該有個最低入學門檻,依我之見,除了作文,其他非選擇題部分全部零分的考生,完全不具有思考判斷的能力,實在不應該進入大學。請教育部長與各大學校長深思,讓這樣的學生進大學,他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民意論壇》我指考非選零分 大學照樣念得通

【聯合報╱黃佳平/研究生(高雄市)】

三日「非選交白卷,怎當大學生?」一文,認為除作文之外,指考非選題零分的學生恐不具有上大學的程度。正巧,我在六年前就是那種作文之外非選題零分的學生,本人去年剛從國立大學畢業。

在檢討帳面上的分數之外,更該檢視分數背後所代表的意涵。雖然「多元智力」的概念已經為眾人所熟悉,但我們的大學入學制度依然極度偏重於考試能力。不管是學測或指考,其實都只能測出一個人某部分的能力與知識。由考試測出的能力,究竟跟念大學之間是不是有關係?有討論空間。

大學相較於高中,仍然是一專業較為分化的學習環境。在高中裡學習的許多科目,其實跟大學裡許多科系關係不大(當然,不是全部)。以筆者曾就讀的社會工作學門為例,我們著重的是各種社會福利政策、社會問題分析、個人諮商等專業,這些領域跟高中課程一點關係都沒有。

換句話說,就算我高中地理歷史數學物理化學非選擇題統統零分,也不會因此念不懂大學裡的課程。

【回應】

基本學科能力可作為一個衡量及測試的指標,若單純想削弱考試本身作為一種專才篩選,是低估了考試的存在性作用。作為一個篩選機制,大考的規格應該要再提升的。

為何一個大學錄格者會反駁考試過程加諸己身產生的束縛,主要肇因於整個社會需求與就業取向已變得多元,使得這些學子輕而易舉就跨過高等教育要求的基準線,原本具有理想且意願的勤學者,因此能夠獲取大學的教育資源,並幸運地研磨出自己的專業性,適取在社會謀生能力;所以對於高中時期的初階理化或數學邏輯便會越發不重視,這是沒有考慮整個的教育體制要栽培人才的多樣化,需要有許多扎實的學科能力基礎,否則無法兼顧及整全前段的學識建構過程。

第二篇文章的出現,讓我們驚愕的,並非學生資質有所退墮,而在於整個社會風氣及其價值觀已不自主地逐漸被媒體介質所扭轉。拉低觀測的一個視平面,若只為迎合從眾心理的消費性,這不是一個好現象。一個大學水準的學生,假如作文之外非選題考零分,代表國家的大學入學機制已產生結構性的問題,有全盤檢討的必要,否則我們的大學很快就會面臨降級的危機。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pkins&aid=201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