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主體的意義
2012/06/13 17:16:33瀏覽3430|回應0|推薦2

 

當今世上的經濟強權之位,被中國共產黨所佔據,而政經關係連動,至為密切者,為台灣中華民國,執政之權杖,正由馬英九總統及其帶領的中國國民黨執持,繼 ECFA 及八次江陳會晤以後,台灣人民已逐漸喪失,與中國談判、角力的空間,換言之,「台灣認同」以及「台灣主體性」會否逐漸隱沒,代之而起「中華民國認同度」揚昇 (R.O.C idendity uproaring),有待觀察。

在兩岸統合學會的促進與教育部主導進行的新歷史教科書編撰內容底下,台灣 ( Taiwan )慢慢漸變,僅成地理名詞 ,而「中華民國」此一名稱,將盤旋並深植後幾代學子的心海之中,有待審視。中華民國在台灣此一歷史現實 ,與台灣主體的主張所進行往後十數年之對抗 ,中國共產黨全然不用參與此戰 ,成了鷸蚌相爭最大的受益者 。

台灣 、共黨、一中各表 ,在歷史唯物論的眼光底下,歷史的演繹會以「統一」作收結,這是現任馬英九正趨近的目標,而共黨人的眼裡,歷史的統一性會懾服在馬克思主義的威勢下,拿取台灣,對他們來講,並不是很困難的事,何況台灣現任馬英九總統與口徑一致的統合學會,在歷史教科書的內容編撰裡面,加入「統一先統合」的要素,則中華民國最後很有可能統一中國 ,然而卻不是多數台灣人真正想要的結果,只是順從領導人的意志,各為其主般為領導人作的護航和導引而已。

「一中各表」裡面有一個語言學灰色地帶在「一中」,這個灰色誤區就是"一個中國"這個前設蘊含 。 中華民國在國際地位上不具任何話語權,中華民國所發聲關於中華民國利益,中國第一個可以先否決 ,台灣在國際地位空間狹小,中華民國在許多方面不僅受制於中國,也同時受制其他會員國韓國和非邦交國,外交休兵也是一個困境,目前馬總統計畫發展統一之命題。

台灣,中華民國憲法核心在五權分立學說,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山樵,Dr. Sun-yiSan , 創立民國提出,與馬克思(Karl Marx) 共產主義,不僅不可能有任何交集,同時也不需要交集毫無疑問,在這種主張底下,台灣人走出了經濟奇蹟,而共黨人在蕭條了幾十年以後,靠取借資本主義之菁華,成為目前世界強權,經濟霸主,充分掌握話語權的優先權,在經濟、政治、國際影響力制肘中華民國台灣,台灣成為國際孤兒,並非沒有原因。

在經濟強烈依賴中國的關係,江陳八會的往來,台灣最終的淪陷,是可能性極高的,不僅歐洲學者提出的論述,還是我們自己思索之下,台灣再不凸顯其「主體必要性」,極難凝聚唯台灣認同(Taiwan Idendity Only),這是台灣人自省、自察與自覺,可是目前統合的勢力與經濟倚賴程度太高,台灣人可謂無所適從,台灣人需要自我醒覺,台灣認同殆無疑義 ,不用質疑 。

唯台灣認同就是凝聚台灣人的意識,台灣人的思想,但我個人的主張,不排斥中華文化,好的文化可以吸納為己之精神內涵,兼容並蓄,取長補短,我們要有包容的精神,何況在我們體內也有中華的一部分,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台灣人的主張和主義,是不會改變的 ,因為證實國父孫逸仙的的思想與前瞻相當明確 ,而圖書館相背坐的另一個人,馬克思,則開闢的是另外的一路。

近代中國取汲資本主義成功之處,反省共產主義,可是,共產黨人並未放棄、無法放棄、也不可能放棄馬克思,因為馬克思跟黑格爾都是他們的上帝,正如上帝耶和華,在西方世界的位階一樣,是至高,也是無上的。

歷史唯物論所論證的,以共產主義稱霸世界 ,共黨政權服膺極權統治,中華民國主權在民,到底是中華民國統一中國的歷史論證的結果 ? 還是,台灣將必須走出自己的路徑 ,其實台灣人是能夠自我去意識,做出抉擇的。「台灣意識」的定義須以「台灣認同」為優先基礎基柱,這不是附和也不是口號。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pkins&aid=654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