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認識翡翠
2015/09/08 13:55:29瀏覽874|回應0|推薦33

翡翠的形成 

      翡翠是如何形成的?民間有很多神奇的傳說;地質學家以前一直把它看成一個謎,曾有人認為翡翠與鑽石一樣,都是在地殼深部幾千度高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的,其實不然;美國不少地球物理學家在實驗室做了大量的模擬實驗,再結合世界各地發現翡翠礦床的實際情況,他們認為,翡翠並不是在高溫情況下形成的,而是在中─低溫條件下在極高壓力下變質成因的。  

        緬甸聯邦政府每年舉辦一次翡翠拍賣會,吸引了不少買家。

        日本東北大學砂川一郎教授在《話說寶石》(1983年出版)一書中,更具體指出翡翠是在一萬個大氣壓和比較低的溫度(200 - 300oC )下形成的。我們知道地球由地表到深部,越往深處溫度越高,壓力也越大。但翡翠既是在低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當然不可能處於較深部份,那麼高壓究竟從何而來呢? 

        這高壓是由於地殼運動引起的擠壓力所形成的,現已獲得證實,凡是有翡翠礦床分佈的區域,均是地殼運動較強烈的地帶。

        還有另外一個因素是:凡發現有翡翠形成的地方均有含鈉長石的火成岩侵入體(中─基性岩)。鈉長石的化學成份為 NaAlSi3O8,所以可以推測翡翠是在中─低溫、高壓條件下由含鈉長石的岩石去矽作用而形成的。

翡翠的地子 

玻璃地

    完全透明,玻璃光澤。 翡翠的透明度與寶石不同。好的玻璃地鐲子看上去透明如水晶,無雜質。極品為冰地。我收藏的一款牌子,很多自認為是專家的人都認定是水晶。

水地

    透明如水,玻璃光澤。 與玻璃地相似,有少量的雜質。

蛋青地

    質地如同雞蛋青,玻璃光澤。 半透明,但比較純正,無雜質。 

鼻涕地

    質地如同青鼻涕,玻璃光澤。 半透明,但比較純正,少量雜質。

青水地

     質地透明,但泛青綠色 是帶青綠色的水地品種,因色干擾,不如水地品種。

灰水地

    質地半透明,但泛灰色。 因有灰色,品質又比青水地又差。

紫水地

    質地半透明,但泛紫色調。 與紫羅蘭不同的是強調透明,實際上是半透明的紫羅蘭。 

渾水地

    質地半透明,象渾水。 透明度差的水地。 

細白地

    半透明,細膩色白。 如果光澤好,也是好的玉雕原料。 

白沙地

    半透明,有沙性,白色。 不細膩的細白地。

灰沙地

    半透明,有沙性,灰色。 不細膩的灰色白沙地。 

豆青地

    半透明,豆青色地子。 實際上是豆青色地半透明品種。

紫花地

    半透明,有不均勻的紫花。 為顏色不均勻的紫羅蘭。

青花地

    半透明至不透明,有青色石花。 質地不均勻,只適合做玉雕。

白花地

    半透明至不透明,質糙亦有石花  

瓷地

    半透明至不透明,白色。  

白地

    不透明,白色。  

糙白地

    不透明,粗糙,白色。  

糙灰地

    不透明,粗糙,灰色。  

狗屎地

    褐色,黑褐色。

翡翠的種類

結合翡翠顏色、透明度、結構三方面特徵,翡翠大致分為以下種類。

  (A)老坑玻璃種:特點是顏色鮮豔、純正、均勻,質地細而透明度高(水份足)為高檔翡翠。此戒面屬於老坑玻璃種,既有色又有種。

  (B)白底青種:白底青種的特點是底色雪白,其中鮮綠色成斑狀分佈。質地粗,透明度較差。

  (C)油青種:油青種的特點是綠色較暗,偏灰,分佈均勻、油脂光澤,透明度好水份足、質地細、不見粒狀結構。

  (D)金絲種:金絲種的特點是綠色成平行絲狀分佈。其品質決定於質地、透明度、色澤。

  (E)豆種:豆種的特點是顏色淡、質地粗,可見粗粒晶體,透明度差。按色澤、透明度可分為糖豆、冰豆、豆底花青等。

  (F)馬牙種:馬牙種的特點是色夠綠,但瓷底,不透明,仔細看可見一絲絲的白色。

  (G)芙蓉種:芙蓉種的特點是淡綠色、較純正、分佈均勻,感覺清澈,質地比豆種細,結構使人感到有顆粒狀,但看不到顆粒的界限,半透明,具有一定的水份。

  (H)紫羅蘭:紫色的翡翠,紫色一般較淡,按色調一般分為粉紫、茄紫、藍紫。粉紫質地細,透明度好,較難得,茄紫較次,藍紫一般質地粗又稱為紫豆。

  (I)紫羅蘭:紫色的翡翠,紫色一般較淡,按色調一般分為粉紫、茄紫、藍紫。粉紫質地細,透明度好,較難得,茄紫較次,藍紫一般質地粗又稱為紫豆。

  (J)福祿壽:一塊翡翠中同時具有紅、綠、紫三種顏色,這塊翡翠被認為是十分吉祥的象徵;它代表著福祿壽,三喜。

尤其是三種顏色能均勻分佈在手鐲上時更為難得,假如它更有種有色的話,那就價值不菲了。

  (K)紅色翡翠:中國人喜歡紅色,紅色翡翠代表吉祥,天然紅色的翡翠為鐵礦物浸染形成的,鮮紅不多,常見為棕紅、最好的紅色稱為雞冠紅,天然質好色好的紅翡翠不易找到。

  (L)黃色翡翠:黃色翡翠,是次生形成的,它是由於褐鐵礦礦物的浸染而致的,顏色不是很純,往往帶些褐色,古人稱黃色,它的黃色為粟子黃,這種純的黃色,加上透明的質地,在今天真可謂鳳毛麟角了。

翡翠的顏色

多姿多采,歸納起來有五種,即:綠色、白色、紫色、紅色、黃色。它的顏色分佈是不均勻的,並且這五種顏色可以在一塊翡翠裡出現。其中綠色的變化最大,與其它寶石的顏色不同,往往有鮮豔的綠色,這是軟玉及其它玉種所沒有的。

翡翠的價值

翡翠是唯一不能僅用重量來衡量它價值的一種寶石。

  評估翡翠的價值可以從4C2T,即顏色、淨度、切工、裂紋、透明度、結構等六個方面去作出評估。

  1、顏色

  顏色是評價翡翠的第一位因素,好的顏色要達到的標準是:正、濃、陽、均。

  正:指色調的範圍,根據主色與次色的比例而定,就是就要純色的綠,不要混有其他的顏色。純正綠色為最佳,其次為微黃綠色、帶藍綠色、帶黃綠色、微灰綠色,帶灰綠色最差。

  濃:濃度是指顏色的深淺,就翡翠綠色來講濃度最好是在70%—80%之間,90%已較為過濃了。

  陽:指翡翠顏色的鮮陽明亮程度,翡翠的明度程度主要是由於翡翠含綠色和黑色或灰色的比例來決定的。綠色比例多顏色會明亮,若含黑或灰色多了,顏色就暗了。越鮮陽的翡翠,自然價值越高。

  均:指翡翠顏色分佈的均勻度。翡翠的顏色一般分佈都是不均勻的,能得到顏色分佈均勻的翡翠實在不是容易的事。

  最佳的顏色:應該是綠色純正,綠色濃度在70%—80%,鮮陽明亮、顏色分佈均勻,這類高檔翡翠,行家習慣稱為老坑種。

  2、透明度

  行家稱透明度為“種”又稱為“水頭”或“水份”。

  翡翠是多晶體,多數為半透明、甚至不透明,透明度高則是水份足、種好,透明度差則稱為種差和很乾。

  翡翠的透明度分為以下幾級,它們和種質及品質的關係如下表:

  3、結構

  結構指的是組成翡翠的結晶微粒的粗細,結晶體的形狀及其結合的方式。行話稱翡翠結構為“底”又稱“地”。

  結晶顆粒越細,翡翠的質地越細,也可以打磨拋光得越光亮,使我們感到具“鋼”性。若結晶越粗,打磨拋光很難得到光滑的面,使我們感到質地很鬆散,反光條件很差。

  4、淨度

  淨度是評價翡翠價值的一大因素。翡翠的瑕疵主要有白色和黑色兩種。

  黑色的瑕疵,有的是黑狀出現,稱為黑點,也有成為絲狀的和帶狀的,稱為黑絲和黑帶,主要是一種黑色的礦物。如角閃石最多,黑點多半出現在較深色的翡翠中。

  白色的瑕疵主要是粒狀及塊狀,一般稱為石花、水泡等,主要是白色的翡翠和長石礦物。在粗粒的翡翠中較易出現。

  5、切工

  翡翠成品加工分為光身成品和雕花成品兩大類。光身切工主要有橢圓型、瓜子型、馬眼型、心型、馬鞍型等,雕花主要指的是掛牌之類,大一些的來講,可以是花卉及人物的雕刻品。在評價光身製品時要看切工的比例,製品的厚薄,及它的對稱是否正確。在評價花件時,首先要看的是舊的工還是新的工。另外重要的要看它的設計是否利用了翡翠的巧色。精湛的雕刻技藝往往可以使翡翠雕件的價值大增。

  6、裂紋

  裂紋的存在往往是翡翠成品的致命傷,有了裂紋,翡翠的價值會大減,尤其對於高檔翡翠來講。裂紋對手鐲的價值影響特別大,手鐲若有裂紋很快就會破裂,因此選購手鐲時要注意裂紋。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nkong&aid=2975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