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01 12:32:52瀏覽835|回應0|推薦2 | |
袁世凱清裝朝服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忠實代表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開始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1913年10月,袁世凱當上正式大總統。他竊奪了全國統治大權,就開始做起“皇帝夢”來。袁世凱下令解散了國民党,撤銷了國民黨員的議員資格。後來乾脆下令解散了國會,又炮製出新的《約法》,規定總統任期10年,可以無限制地連任,總統繼承人由現任總統推薦。袁世凱要把共和國變成家天下的野心暴露出來。 為了推行帝制,袁世凱不惜出賣國家主權,以換取帝國主義的支援。1915年1月,日本帝國主義為加緊對中國的侵略,向中國提出了21項條件,以實現其獨佔中國的目的。同時暗示:“只要大總統承認這21條,日本政府就希望大總統再高升一步。”袁世凱接受“21條”的消息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怒。在人民群眾的壓力下,“21條”才沒能實行。 袁世凱雖然要當皇帝,但他卻不急於粉墨登場,甚至說:“我連總統都不願意當,哪還想當皇帝!”他口頭這樣說,可暗地卻加緊製造復辟帝制的輿論。他要為帝制涂上一層“民意”的色彩。於是一些政治投機分子和袁世凱的爪牙組織了“全國請願聯合會”,為袁世凱當皇帝搖旗吶喊。在1915年10月又召開了所謂“國民代表”會議,各省“代表”向袁世凱呈獻“推戴書”說:“我們以國民的公意,推戴現在的大總統袁世凱當中華帝國的皇帝。”袁世凱故作姿態,將“推戴書”退回,表示要“發揚共和”。當“推戴書”第二次呈上時,袁世凱便不再推辭。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佈接受帝位,改國號為“中華帝國”。接著,下令改民國五年為“洪憲元年”,準備于1916年元旦正式登極。可惜好夢不長。經過辛亥革命洗禮的人民決不允許帝制復辟,反袁、反日的愛國運動迅猛興起。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党,公開號召人們“乘時奮起”,把反袁鬥爭進行到底。一向擁護袁世凱的進步党也走上反袁道路。連北洋軍閥集團內部,也明顯分化。沒等袁世凱黃袍加身,雲南蔡鍔就發起護國運動,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 袁世凱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只得于1916年3月22日宣佈取消帝制,可還以大總統自居。但全國各地紛紛組織武裝起義,挂起護國軍的旗幟,要求懲辦袁世凱。袁世凱惱羞成病,于1916年6月6日在全國人民的唾罵聲中死去。 袁世凯一天吃12個雞蛋 康熙年间,有个刑部尚书徐乾学,此人每天上早朝,都要用一大堆点心把肚子填饱。都有哪些点心呢?馒头50个,鸡蛋50颗,烤黄雀50只,另加10壶小酒。《清代名人轶事》里说,徐尚书早上吃完这些东西,可以“竟日不饥”,一天都不会饿。这是废话,不管谁吃下去这么多东西,一天都不会饿。 传说袁世凯爱吃鸡蛋,一天能吃12个:早上4个、中午4个、晚上4个,跟坐月子的妇女似的。人家徐乾学一顿就吃50个,老袁要是知道,肯定甘拜下风。 乾隆年间,有个工部侍郎吴省钦(据说此人是大贪官和珅的死党),他跟某将军比试饭量,一顿吃下24碗米饭,结果还是输了。他不服,第二天中午又跟那个将军比试,这回只吃米饭不吃菜,竟然吃了36碗米饭。那将军挑食,“无肴不能下咽”,只吃了20碗,就吐得满地都是,让吴侍郎扳回了一局。 再一位是道光年间的闽浙总督孙尔准。孙总督去泉州阅兵,泉州知府请客,端上100个馒头、100个蒸饺,以及一个一品锅———锅里有两只鸭子两只鸡。孙总督阅兵阅饿了,竟把那些馒头啦、蒸饺啦、鸭子啦、鸡啦,一点儿不剩全倒进肚子里去了。泉州知府惊呼,席上众客瞠目结舌,孙总督摸着肚皮说:“我阅兵两省,惟至泉州乃得一饱耳。”敢情才刚刚吃饱。 环视当今,米饭能几十碗几十碗地吃,鸡蛋能几十个几十个的吃,馒头、蒸饺能吃上百,这样的变态级牛人还实在是找不到。这是否说明古人的饭量要比今人更大呢?我觉得未必。 我们看了建国后出土的汉代木简就知道,西汉时期,边疆士兵每月口粮是“三石三斗三升粟”,平均一天11升小米,而且还是没有脱壳的小米。这里的“升”是指汉朝小升,折合今天120毫升,11升无非也就1.32公升而已。1.32公升没脱壳的小米,能出一斤五两小米就不错了。这么点儿口粮,除了养活自己,还得养活家人,说明汉朝士兵及其家人的平均饭量决不会比今人强到哪儿去。 《汉书·匈奴传》载,西汉末年,干重活儿的壮年男子300天内平均要吃18石大米。300天吃18石,一天只吃6升。汉朝的“升”是200毫升,6升是1.2公升。1.2公升米,大约重一斤半。我记得我读大学时,寒假出去勤工俭学,在工地上刷涂料,一天也能吃一两斤米,这还不算早上吃的馒头、中午吃的面条,以及晚上吃米饭时就的菠菜豆腐什么的。 至于那些不干重活儿的古人,饭量就更小了,《四友斋丛说》卷10记载,明朝成化年间国子监祭酒章懋一家10口人,不算小孩,每人“日食一升”。明朝一升是980毫升,装米刚刚一斤。章懋一生节俭,严禁家人买肉以及吃零食,一人一天一斤米,最多只能补充两千大卡的热量,对现代人来说,这么点儿热量只是仅仅刚够维持生命。 清朝初年有个著名美女董小宛,每天只吃两餐,每餐只吃“水芹数段,豆豉数粒”,然后喝一小杯清茶,就开始打饱嗝。董小姐吃这么少,绝非为了减肥,恰是天生饭量小的缘故。 所以古人饭量并不比今人大,徐乾学、吴省钦和孙尔准等人只是非常鲜见的个案。事实上,如果不是非常鲜见,史学家也不会郑重其事地把一个人的饭量记下来,是吧?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