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突破包容的思想窠臼嚴格檢驗政治與宗教人物
2013/12/07 07:44:48瀏覽194|回應0|推薦1

一個思想家或者哲學家,最容易從當權政治人物口中得到前言不對後語,或者言語邏輯矛盾的說法。

比如說:「我不戀棧職位﹞,實際上卻不遞表請辭。

比如,嘴巴上稱揚陶淵明的歸隱山林,實際上經常參與政治酬酢。

這些人都無法認清自己的真正想法,以致於在評價自己或者事情狀態時,言過其實或者邏輯混亂。

一方面講儒家的思想治術,另方面又私搞權鬥。

公開場合喊團結,私底下本身的圈圈極小。

這些,前言不對後語、言不顧行的行為,在媒體極其發達的台灣社會,都會被雪亮眼睛的大衆一覽無遺。

其實,「言」與「行」本來就極難兼顧;但這卻牽涉到「信」的問題。

「言」不顧「行」,早已傷到公眾對特定公眾人物的信任。

做為普羅大眾的一份子,應該有一個信念:愈是富麗堂皇,愈是漂亮,愈是充滿自信的談話,言與行愈容易不一致。

應該無情地、嚴格地檢視每一個政治人物的言行,台灣的政治才有希望。

另外,更應該嚴格地、無情地以邏輯、學理檢視宗教領導者或宗教家、具發言權人物的言、行;才不會發生「日月神功」的慘劇。

當然,如果台灣人對於政治人物過於寬容,的確難以保證「日月神功」事件不會發生在政治的場域!

一個結論:對於政治人物或者宗教團體不能以包容二字待之。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bart10110&aid=979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