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27 13:12:40瀏覽6860|回應0|推薦4 | |
這學期,我在空大修一門《聊齋志異選讀》課程,學習過程收獲很豐富。以前,曾讀過《聊齊》,印象中,只歸類為好看的神鬼小說,很巧,剛好看到空大有開這門課,於是,帶著好奇心,修這門課,試圖用另一種角度去研讀,除了神鬼,還能讀到什麼?以下,是授課老師出的作業題目,我以「個人」的觀點試著回答作業題目。嘗試剖析《聊齊》試著去探索,蒲松齡寫這篇小說想表達的意旨,蒲松齡除了異駛氏曰所表達的主題,身為現代讀者,還能讀到什麼?老師有老師的看法,專家有專家的看法,但是,身為學生與一般讀者,我又有什麼看法?而我的看法,就只是我的看法,沒有對錯,只有真實誠懇的寫下我的想法。
問:試分析〈阿寶〉裡的人物塑造手法,進而歸納出孫子楚在小說裡,展現了哪些痴 性特質?作者藉此人物形象塑造,傳達了哪些主題意旨? 答: (一)、一切從孫子楚本身具備「癡」的性格開始,展開「性之癡」「情之癡」「書之癡」 三個面向。癡的特質,分別出現在斷指、離魂、化鳥/化人、再生、中榜。雖然是獨立 事件,但彼此間都有關聯。 孫子楚是一個有名的人物,他手上長有六個手指頭。性情憨厚,誠實不多話, 別人 對他說的謊話,往往信以為真。凡遇宴會上有歌妓,就遠遠的避開。別人知道他這個脾氣,故意讓歌妓靠近他身邊,逗弄他。孫子楚羞怯臉紅,額角流汗的憨厚模樣,讓人大笑,被取綽號叫「孫癡」。 有位富商為絕美出眾的女兒阿寶擇婿,大家都爭相送聘禮,但都不符合富商的心意。孫子楚喪妻,竟然聽別人的戲謔之語也託媒求親。阿寶開玩笑地說:「他要把枝指去掉,我就嫁給他」。媒婆把阿寶的話告訴孫子楚。孫子楚信以為真拿斧頭砍斷自己的枝指。當時疼痛到椎心徹骨,鮮血直往外流,差點死去。這樁「斷指」事件,再次的強調孫子楚容易相信別人的話,不會分辨真偽的癡性。 接下來,孫子楚在郊遊時見到美麗無雙的阿寶,一見面就失了魂,落了魄,完全癡傻了,他的魂離身體,隨阿寶而去,魂夢均擁有阿寶,阿寶也有同樣的夢,像是心電交感。此時,家人發現孫子楚終日不起,昏睡如酒醉,懷疑失了魂,請法師做招魂才醒過來。彼時,阿寶聽說孫子楚醒來後,對她的房間有哪些家具物品,形狀、顏色,都能說得正確無誤,雖是吃驚又害怕,但是,私底下能感受到孫子楚對她的一片深情。 孫子楚雖然已回魂醒來,但是,又思念起阿寶,坐也想、立著也想,往往忘記自己的存在。直到在浴佛節那天,阿寶將去水月寺燒香,孫子楚早早起來,在路旁等候。阿寶在車上看見孫子楚,仔細打量他。孫子楚更加激動,緊跟隨車後。阿寶命令丫環問他姓名,使孫子楚受寵若驚,神魂顛倒的回家。到家後又病倒了,不吃不喝,口裡只叫「阿寶」。剛好家裡養一隻鸚鵡,忽然死去,孫子楚的魂魄附在已死的鸚鵡身上,飛到阿寶的住所。阿寶見到鸚鵡,高興地把牠捉來,拴住牠的腳。鸚鵡大聲叫:「姐姐不要拴,我是孫子楚啊!」阿寶非常憐愛鸚鵡,同時私下派人探望孫子楚,才知道孫子楚已經死了三天,僅在胸口還有點溫度。阿寶對鸚鵡說:「你能再變成人,我立誓嫁給你。」鸚鵡叼走阿寶脫在床下的繡花鞋,阿寶請老媽子去孫子楚家探望,這時孫子楚已經甦醒過來。孫子楚因為迷戀阿寶發生離魂的癡性,接著變成鸚鵡,又變回人。孫子楚的專一深情,終於感動了阿寶,有了鞋花鞋的證物,終於說服父母答應阿寶嫁給孫子楚。 過了三年,孫子楚忽然間得糖尿病死了。阿寶很傷心,不吃不喝、失眠,趁著夜深人靜時上吊了。被丫環發現,搶救回來,仍是不吃不喝。孫子楚死後三天,突然復活說:「原本死後去見閻王,閻王因我為人樸實誠懇,安置做部曹,受到妻子的節義行為受感動,就被賜再生。」從此,孫子楚的身體漸漸好起來。 這年,剛好趕上三年一鄉試的「大比」之年。一些少年捉弄孫子楚,共同商量擬出七道極冷僻的試題,把孫子楚帶到無人處,對他說:「這是別人用重金買通關節弄來的試題,特秘密相告。孫子楚深信不疑,夜以繼日的用心練習,把七道題都寫成文章。少年們暗中嘲笑他。誰知道這次派來的主考官,認為一般熟題很容易被抄襲、舞弊,決定一反歷年來的做法,考的題目竟然與孫子楚所準備的全都符合,結果,孫子楚得第一名。 〈阿寶〉這篇小說,蒲松齡藉由人物的行動彰顯性格,展現命運。從故事開始,刻 畫孫子楚的「癡態」,極力鋪陳「孫癡」這個典型,其後描述孫子楚的「癡行」,發生 斷指、離魂、化鳥/化人、再生、中榜,展現癡的特質,演繹著離奇曲折的情節。孫子 楚既癡且貧,雖然與阿寶條件高下懸殊,卻以超越現實的「癡情」打動阿寶,贏得真 愛。 (二)、作者蒲松齡藉孫子楚的形象塑造,傳達了以下幾個主題意旨,分述說明如下: 1、 從情節結構分析: 依據法國結構主義學者格雷馬斯提出的實踐的(考驗、掙扎)、契約的(建立與破壞) 以及離合的〈分離、回歸〉等三種結構模式。 其中「契約型結構」的模式,是以契約為著眼點,將人物的活動以及其間關係的運作看作如同若干契約的建立、完成、破壞或發現,並隨之而來得到的獎賞與懲罰所產生的結果組構的故事情節。〈阿寶〉屬於這模式。孫子楚為了達到娶阿寶的目的,將阿寶提出的「去指」「去癡」「去鳥形/化人」三次要約,看作若干契約的建立、完成、破壞或發現,視為婚姻契約的訂立,孫子楚很認真的一一履行,終於以「癡」情真心,獲得獎賞。這些契約的建立、實踐、完成到破壞,乃至新的契約出現形成一個循環,一再測試人際關係真誠執著的底線,帶動高潮起伏。 2、癡性是真正的聰明、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敗: 〈阿寶〉的故事裡,對當時風氣以科舉考試為敲門磚,為了要得到功名,有人打通 關節以獲取考題,掌文柄的人如同掌握了考生的生殺大權的情節安排。對於這點,孫 子楚可不「癡」了,他是士人,瞭解官場文化。另外一面,他是一位容易相信別人, 展現的是另一層面的癡性,所以,當別人開玩笑的想出冷僻的考題捉弄孫子楚,告知 是買通關節得的試題,孫子楚當然深信不疑。小說情節在這裡作轉折。反諷這是一場 不公不義的考試。根本無法透過考試評選出真正有才學的人。這種已被人為扭曲意義 的考試,勢必遇到正直的考官,才有改善的機會。重金賄賂弄來的試題,反而派不上 用場。別人認為孫子楚是「癡」,反而考了第一名。正是以反襯方式暗喻諷刺科舉考試 的賄賂公行。除了讚揚孫子楚的誠意真心的癡性才是真正的聰明,並且抨擊科舉制度 的腐敗。 3、「癡」的真諦: 異史氏曰:「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 皆自謂不癡者也。」這段話,是作者藉孫子楚的人物形象塑造,傳達「癡」只是表象, 其背後是一種心無旁騖的專注,用在讀書、技藝上會有很好的成就,用在愛情上亦是 如此,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成功的秘密就是專注,唯有全神貫注在眼前的事 情上,做任何事才能成功。這種專注真心誠意的「癡性」,才是真正的聰明,是蒲松齡 寫〈阿寶〉這個故事的主要精神所在。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