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3/28 16:10:16瀏覽282|回應0|推薦8 | |
喜歡閱讀商業周刊,內容充實多元,尤其是前面幾頁的「商周專欄」更不會錯過,都是一些重量級的文化人輪流執筆的短文,可看性很高,對社會脈動提出發人深省的觀點很能引起共鳴。 第1267期,封面的主題是《日本錢來了!》商周編者張毅君寫一篇《慈悲的能量》提到日本人在三一一地震之後,興起了一股出走潮;之前日本的經濟已失落二了十年,又發生嚴重的三一一地震,許多日本中小企業擔心再不走會坐困愁城大舉移向台灣,聽說去年二O一一年日本人來台投資的件數就創下六十年來的新高記錄,其中爭取到十家具有世界第一關鍵技術的日本企業。從北到南分別在路竹、虎尾、大里、銅鑼、大園設點。專家指出,這些日本大廠在台灣設據點,可以協助台灣製造業的功力提升十年,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作者分析一向謹慎出名的日本人為何會選擇台灣做為他們的海外投資的重要基地? 文章提到,他在採訪日本人的過程中,不只一個人談起台灣是日本三一一地震捐款最多的國家,這是他們最後會選擇來台灣落腳的原因之一。 南懷謹在《論語別裁》中引佛學裡的一句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舉例台灣人的捐款賑災,基本上就是活菩薩的修行,出自於自發自願,這股集體的動念在日本不斷地被傳誦。剛好驗證南懷謹說的,菩薩重視的是「起心動念」,動機是什麼?起心是善念,不必去擔心會結什麼果。 作者舉例,對岸大陸很有本事將一個本來交通、人才、產業供應鏈並不是那麼優的重慶市,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筆電基地,將許多重量級的公司惠普與舉足輕重的企業人物如郭台銘、林百里等聚集在重慶,成為全世界矚目的「重慶神話」。但是當發生重慶市市委書記薄熙來的貪汙事件,很容易讓人不得不懷疑,是否神話會就此破滅? 大陸的造神運動其產值與金額比台灣人對日本的捐款大上好幾十倍,但因薄熙來事件很容易看得出來在這番經濟榮景背後其實隱含著個人的權力,若非以團隊的思考做出發很容易瓦解。這個道理,相信日本人一定也懂。 當日本企業評估來台灣投資以後,相對台灣在技術人員薪資、電力、供應鏈上,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力;但是這些日本駐台的負責人還是提起台灣人的慈悲和善念。 「慈悲」是一股巨大無形的力量,一個以善為出發的起心動念所集合起的感動力量,身為台灣一份子與予榮焉。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