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07 10:37:33瀏覽8227|回應0|推薦0 | |
中庸第十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語譯: 君子只專心在本分地位上去做事,不希羡自己分外的事。 說我們君子的人要守本份,只求現在我們的地位,我們的環境是什麼,依照我們的環 境去修行,不願意去做自己環境以外的事情。 朱熹云:「素,猶見在也,言君子但因見在所居之位,而其所當為,無慕乎其外之心 也。」 論語泰伯第八: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我們沒擔當這個職位你就別去管別人做好或壞。 四書心德: 有其位,必有其職責,各行其道,各盡其務。 若越權干預職外之政,即有侵人炫己﹙誇自己﹚之嫌,故夫子以各守本分之責為教也。 論語憲問第十四: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一個君子他的思想不超過他的本位。 譬如說你種田不必去干涉人家做工的事。 素富貴,行乎富貴; 語譯:平素處在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環境上所應該做的事情; 論語學而第一:子貢曰:「富而無驕。」 論語學而第一:子曰:「富而好禮者也。」 孝經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 孔子曰:「可也。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 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喜揚人之美,不能匿人之過。常相魯衛,家累千金,卒終於齊史記集解: 廢舉,謂停貯也。 與時,謂逐時也。夫物賤則停貯,值貴即逐時轉易,貨賣取資利也。 素貧賤,行乎貧賤; 語譯:平素處在貧賤的地位,就做貧賤環境上所應該做的事情; 論語述而第七: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里仁第四: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君子憂道不憂貧。」 論語學而第一: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素夷狄,行乎夷狄; 語譯:平素處在夷狄的環境中,就做夷狄所應該做的事情; 辭海:古以未開化之民族曰夷狄。 王善人誠明錄: 天加福,都是逆來,所以人都不覺。人加福,都是順來,所以人都知道。 孟子告子章句下: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修真錄: 水者順下而流,若能逆水行舟,則名精進,亦名上流,修行亦如是。 俗情如水之下流,愈流愈下,終歸苦海。 修道逆水行舟,受盡萬苦,精進上流,終歸本源。 下流者下達,上流者上達。下流達於惡道,上流達於善處。 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語譯:君子無論處在什麼環境之下,都能悠然自樂其樂,不失其道。 呂純陽祖師: 不→加重語氣。自得→謂其心所向,皆不失其道。 言君子素其位而行,修道進德,其心悠然自樂其樂,所向皆不失其道。 故曰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也。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 語譯: 在上位的人不依恃權勢欺凌下位的人,在下位的人要忠實事奉上位的人,不用不正當的方法攀附上位的人。 端正自己而不去阿求別人,那麼就不會有所怨恨了。 朱熹夫子:君子無不反求諸己,小人反是。 刑昺先生:此章言君子責於己,小人責於人。求,責也。諸,於也。 皇侃先生: 求,責也。君子自責己德之不足,而不責人也。小人不自責己,而責人也。 呂純陽祖師: 君子責己而不責於人,故成其道也,小人反是。 惟知責人而不自責於己,故違道敗德。故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修真錄:天下最小人者,但見人過而責於人。 責人過者,成己之罪愆。君子反是,但見己過而責於己。責己者,成己之道德也。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語譯: 對上不會埋怨上天,對下不會怨恨他人。所以君子居心平直,一切憑上天的安排。而小人不知天命,做事不怕冒險,想求得非分之利。 中庸心德: 易,平正也。中庸之道,本是平正。 險,則反中庸。此節重在居易以字,足見命不可徒俟,必居易以俟之。 徼,求也。幸,不當得而得也。 小人不知天命,違背天理,妄作妄為,行詐冒險,想得分外不當得之利益。 呂純陽祖師: 今人不能修己之身,盡己之性。凡事不如意則歎天乎命也?愚哉!迷哉!當知人盡而後歸之天,性盡而後安之命,自作孽豈可託辭之命哉? 修身以俟命,不可不修身而俟命。 朱熹夫子:無罪而被罷者,是正命也。有罪而被罷者,非正命也。 孟子盡心章句上: 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 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朱熹夫子: 人之吉凶禍福,皆是天所命。然惟莫之致而至者,乃是正命。 知正命則不處危地以致之禍,盡其道則所值之吉凶,皆莫之致而至者矣。 致立巖牆之下,犯罪而死者同,皆人所取,非天之所為也。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語譯: 孔子說:射箭這項技藝很像君子修養的道理。射箭的時候,假若沒有射中靶心,就要檢討自己的姿勢、角度,怪自己的射藝不精確,不怪箭靶的中心不正。 禮記: 射者,所以觀盛德也。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選士,以立德行者,莫若射。 故聖王務焉。 禮記: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然後發。 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呂純陽祖師: 射,六藝之一。古為士者,必習之。正,音征,即正鵠也。求,責也。 射為君子之爭,射而不中,唯責己之射藝不精,而不怨勝己之人。 故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也。論語云君子無所爭,必 也射乎一語,與本文有相同之處。 論語八佾第三: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四書心德: 聖人垂教育兼文武,文則內修心靈,外治民生以安邦。 武則內養精神,外禦敵仇以定國。修文功,建武德,不爭功,不鬥強。 己學以利眾,己修以利民。為公不為己,此之謂君子也。 射之道,係乎人之修養。蓋心不靜則神不寧,神不寧則氣不平,氣不平則 力不均,力不均則發不正,發不正則射不順,射不順則鵠不中矣。 故射為君子所必爭者,君子欲爭修心以養真性也。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