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跳脫生涯兩難的零和遊戲:生涯抉擇中的現實妥協
2015/08/17 22:33:51瀏覽3868|回應0|推薦0

敢填那個科系給我試試看 

這個時間點,也是同學們最常光臨輔導室的時刻。煩惱的總是未來的人生抉擇。學測放榜後,有一位同學拿著學測成績到輔導室找我。 

「老師,我的學測成績收到了,接下來要進行個人申請的校系選擇。告訴我,我該怎麼選?」

「妳自己是否有什麼想法?例如,喜歡什麼?想念什麼科系?未來對走那個方向有興趣?」我好奇地問。

「老師,不瞞您說,我是想念美術相關的科系的,但我媽說念那個會餓死,叫我千萬別填,還說『敢填給我試試看!』」。 

真有這麼慘?但是,究竟她母親希望她念什麼呢?「我媽說,我念的是社會組,走財經或企管將來比較好找工作!」

喔!這個母親還真有遠見……

「可是,我不喜歡啊……」她接著說。 

其實,帶著類似矛盾衝突前來找輔導老師「開釋」的孩子還真不少。有的人就像上述例子一樣,明確地知道自己的興趣與能力,心中已有屬意的科系。但也有多的是腦中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自己適合讀什麼、將來走什麼路。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父母安排的那條路,是最不想走的路。

 

所謂「熱門科系」是生涯規劃中的最大迷思 

「老師,我可以問你,將來讀什麼科系最有前途嗎?」這是學生最常問我的問題。他們老當我是算命師,彷彿能未卜先知。(輔導室門口貼著「鐵口直斷」四個字嗎?)如果我知道答案,我早就發了!「你考倒我了,說真的,我無法回答你。」我只能老實說。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今日的冷門可以是明日的熱門。在這以十倍速前進的時代,誰也說不準幾年後的社會脈動與景氣循環,所謂「熱門科系」早就成為生涯規劃中的最大迷思了。

 

更多元的選擇意味著更難做出令人滿意的決定 

自從一般大學或技職體系的多元入學制度開始實施,甄選入學成為高三生進入大學的主要管道之一,這些孩子提早面臨了生涯選擇的十字路口。

過去的聯考時代,往往接到成績單選填志願時,再來考慮未來念什麼就可以了(事實上,分數到那裡就填那裡,也沒多大選擇機會)。如今,學子們提早半年開始考量自己的機會與命運,他們必須利用申請入學管道中僅有的六個(或三個)機會為自己安排好未來的路,除了是否通過錄取外,還得思考所選擇的是否是自己喜歡的科系。他們必須比過去的人想得更細緻、更周延,也得考慮得更多、更複雜。

多元入學提供(或者是逼著)孩子一個思索自己興趣、能力、人格特質與價值觀的機會,要求孩子得向內探索自己,瞭解自己,並為自己做出生涯決定。你若要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抉擇,就得認真思考,馬虎不得。

但這也讓孩子們困住了,常常夾在自己的興趣與現實考量中動彈不得。現實考量包括:景氣不好,不得不考慮未來好找工作的科系,而最關鍵的還是父母的期待,加諸在孩子身上的生涯抉擇壓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這也顯示出父母對孩子的生涯規劃焦慮不已。

 

夾在「堅持走自己的路」與「符合父母期待」間的煎熬

在我高中時,父母要我選讀自然組。他們的理由是,醫生的名聲好、收入高,會唸書的男生將來當醫生最適合不過了。但我對數理或自然科一點興趣也沒有,堅決選擇社會組。來到社會組,我對課業得心應手,向父母證明我是社會組的料。但焦慮的雙親又有意見了,要我考慮將來念法律、當律師。雖然我的生涯目標仍不明確,但唯一確定的一件事,就是我對法律沒興趣。

見我對法律興趣缺缺,他們又要我考慮商管科系。還是高中生的我,對商管領域完全不了解,我到學校圖書館去搬了一堆商業經營、企業管理、財務、經濟等厚厚一疊書,花了一個暑假認真地做了一番功課。最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還是沒興趣。

就這樣,父母的意見一一被我推翻。越接近高三,每當談起大學的科系選擇,父母的臉也越來越沈,親子間似乎有一道隱形的牆,阻隔了彼此的內心交流。

我還記得,母親用嚴肅的神情、擔憂的口吻問我:「你到底對什麼感興趣?」我說:「我想當老師,我要學心理輔導,將來我要當個輔導老師。」

大學推薦甄試放榜後,當我告訴他們,我錄取了大學的輔導與諮商學系時,我永遠忘不了他們臉上失望的表情:「你真的要去念嗎?依你的實力可以讀更好的科系。」那片刻間,我明白了,如果我堅持走我要的路,我將有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是艱困、衝突與對立的,直到我證明自己的選擇是對的,能讓他們放心為止。

我想,我還算是幸運的,即使父母親的意見與我相左,但終究尊重我的選擇。雖然我能感受到他們在情感上無法認同我、支持我,但仍然不會強硬地逼迫我照著他們的主張而行。

如今,我仍然確認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父母也不再對我的生涯擔憂不已(他們改擔憂別的事了......)。然而,這樣的堅持卻要冒著家庭革命的風險。當自己的理想與父母的期待相左時,勢必彼此要有一番不斷妥協的過程。我耗費大量心思與雙親爭辯彼此的看法,即使爭取到自己做決定的空間,仍然要不斷透過各種表現證明自己的選擇。這長期抗戰的過程是痛苦的、孤獨的、焦慮不堪的。

我常問自己,如果還能重來過,我會做出不同的決定嗎?

 

生涯抉擇歷程中的機會成本考量 

如果我們將一個人的生涯規劃當作一種決策行為來看時,就會談到成本與效益的問題。在經濟學理論上,任何決策都涉及了「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所謂機會成本,指的是一個人為了追求某項利益而做出某個決定,犧牲了眾多其他選擇中可能帶來利益的最高者,亦即「在眾多放棄的選擇之中,價值最高者」。例如,你最喜歡吃的早餐依序是漢堡、蛋餅與燒餅,如果今天早上你選擇吃漢堡做為早餐,蛋餅便是機會成本。經濟學假設人類行為是理性的,會做出某項決策必定是經過審慎評估,而認為機會成本的損失是可以忍受的。 

在商業上,機會成本包括金錢成本與時間成本。在人類行為上,機會成本牽涉的更為複雜,通常還包括人際關係成本。夾在自我理想與父母期待間掙扎的人,通常需要考量自我實現與親子關係孰輕孰重。他們認為生涯是自己的,強烈渴望由自己決定走出自己的路;但又害怕挑戰父母權威,與父母發生意見衝突,甚至失去與父母之間的情感連結。 

追求自我實現的觀念是由西方個人主義風潮傳進華人世界的。傳統以來,華人世界的子女多數繼承父母的職業,世代相襲,父母在子女生涯決定上的權威自然不可撼動。華人重視家庭關係及長幼倫常的傳統價值,在現代子女追尋自我與生涯統合的過程中成為重要的考量因素,畢竟冒著家庭失和的風險與代價是相當大的。

從「把書讀好就好」到「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的矛盾與壓力 

在這個困局中,還有一個讓孩子們卡住的關鍵,就是面對承擔責任的壓力。追尋自我實現的過程意味著自我選擇、自我負責。這些從小由父母一路安排到大的學子們,被灌輸的觀念是「只要把書讀好,其他的不用管」,使得他們對承擔責任的能力相對不足。面對生涯抉擇時,常見父母擱下狠話,「你自己選的自己負責,將來養不活自己不要回來找我!」

這些徬徨的子女內心是恐懼的,是擔憂的。「如果真的如父母所說的,將來沒前途怎麼辦?會不會是我太天真了?」「到時候如果混不出名堂,我真的沒臉見我的父母!」許多困惑的同學都這樣告訴我。在內心深處,他們渴望的其實是父母毫無條件的支持。

難道面對這種兩難情境就只剩下二選一的零和遊戲了嗎?在這典型的雙趨衝突中,是否還有其他觀點來看待此事,幫助孩子們跳脫這個困局?

 

「生涯不確定」是現代人生涯規劃無法逃避的課題 

有個研究所的同學疑惑地問我:「他們真的那麼急著做出生涯的最終決定嗎?他們怎麼知道現在選擇的大學科系會是他們一輩子要走的路?」我好奇地看著他。 

「你想一想,我們之中有多少人,是上了研究所才真正找到自己想走的路,才義無反顧、毫不猶豫地往前走。」在我輔導研究所的同學中,有一半以上大學是非相關科系畢業的(來自哲學、語文、商管、資訊甚至理工領域的都有)。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原來,我和我的學生們都困在一種過時的迷思中了!生涯探索是一輩子的事,似乎不用急著在大學就做出唯一或最終的選擇。有些人很幸運,大學階段就能確立自己的目標,走上了人生的正確道路,這輩子從一而終,不再有太多生涯變動。但對於六、七年級以後的學子而言,在生涯中數度面臨生涯抉擇與轉變,似乎是常態。生涯探索的時間拉長了,也必須因應與接納生涯的各種不確定性。 

「不確定」將會是現代人生涯選擇過程中的常態,這是時代變動與局勢潮流的產物。但這種不確定也為青年學子們換取更多生涯決策的彈性空間,包括面對與因應他們父母的期待。或許,他們可以不用陷入二選一或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了! 

透過時間妥協自我實現與父母期待之間的衝突 

回到學校的諮商室中。我對著這位愁容滿面的年輕高三女孩說:「我有個想法供妳參考,不知道妳是否願意聽聽?」

「喔?」她抬起了頭,好奇地看著我。

「妳知道嗎?從妳現在到出社會開始工作,還有著好久的時間。」 

「不是只剩四年嗎?就大學四年。」

「看起來是四年,實際上可能六年、八年或更長。因為,這個年代的人,多數還會繼續攻讀研究所。而在這過程中,妳還有不只一次重新做生涯決定的機會。」我停頓一會兒,見她點點頭,繼續說。

「卡在走自己的路和父母的期待之間,實在不好受。尤其是冒著鬧家庭革命或親子失和的風險,更是讓人感到痛苦。如果堅持做自己和與父母的情感聯繫都是妳重視的,或許妳可以透過時間去妥協兩者。」 

女孩的眼睛亮了起來。

「父母對妳有所期待,甚至給妳壓力,是不放心妳現在的決定。如果不是這麼排斥父母的安排,或許在大學階段可以先順著父母的意。上大學後,依然可以透過雙主修、修習輔系、跨校選課、參加社團、補習或自修等方式,繼續鑽研與探索自己的喜好。甚至可以慢慢累積成果,適時展現給父母看,不斷讓父母知道妳在某個領域的努力與熱情。藉此逐漸爭取做決定的空間,也獲得父母親的認同與支持。」

「四年後,妳將是個更成熟、更具有自我決定與自我負責能力的人,妳將能有更多的空間與權力為自己做生涯決定。父母的影響力也會相對變小,也會對妳更放心。或許,那時就是在學術上轉換跑道,真正能選妳所愛的成熟時機了!」

我看著她臉上的表情漸漸柔和起來,我知道她心中的石頭放下了。「老師,我知道了!謝謝您的意見,我會好好思考。」女孩帶著滿意的笑容離去了。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ng711&aid=2809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