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14 22:42:46瀏覽32859|回應0|推薦0 | |
(圖片來源:https://stocksnap.io/photo/9QHVUI2QRW)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轉科重讀好嗎?
「老師,我真的不知道我父母在想什麼!」一位男同學聲淚俱下地跟我說父母不讓他轉科,我很好奇父母的理由是什麼?
「他們叫我認份地待在原科念到畢業後,先考個大學念。想要轉換領域,到大學去再轉跑道。但是,我對現在念的科目一點興趣也沒有,我怎麼會考得好呢?為什麼就不讓我轉科,直接去念我有興趣的科目,對我的升學不是才有利嗎?」
學生說的也不是沒道理。我問他有跟父母溝通過想法嗎?學生說:「說了幾千遍了!但是他們就是不聽!他們就是不要我轉科再重讀一次高一。不過,書是我在讀,我不懂,這樣真的對我比較好嗎?」
學生進入高職唸書,念了一年發現原來所選的科別與自己的志趣不合,想要轉換跑道。轉科或轉學的代價是從新科別的一年級重讀起,晚同屆同學一年,這樣的選擇好嗎?
每年總有幾個因面臨轉科重讀而感到困擾的學生。但令他們最感困擾的其實是來自父母的壓力。孩子已經做好重讀一年的心理準備了,但父母卻說什麼都不准。 --
父母的想法:重讀=留級
曾經有一位學生因為不堪功課壓力而出現身心反應,常莫名感到頭痛不舒服,時常請假在家,課業因而嚴重落後給班上同學,這又更加重其身心反應,形成惡性循環。我與導師討論後認為,或許可以考慮讓孩子暫時休學,休學期間仍正常到校上課,在沒有成績壓力下跟著學習;而下學年復學後再讀一遍學過的課業,或許適應狀況會更好。與孩子溝通後孩子也認同這樣的安排,但父親說什麼就是不同意。
父親告訴她:「重讀一年就是留級!我的孩子讀到留級怎麼得了,別人聽到會怎麼說?」眼看孩子的功課快混不下去了,他老爹趕忙在學期結束前將孩子轉學到家裡附近的私立學校去了。
而文章開頭那位聲淚俱下、哭得柔腸寸斷的男同學,經過我與家長聯繫後,發現家長儘管不准轉科的理由再多,內心深處的顧慮也是:「重讀一年不就晚人家一年畢業,不就跟留級沒兩樣嗎?」
這些父母或許還活在石器時代,但高中職教育早就改為學分制,「留級」已經成為歷史名詞了! -- 在那個留級制的年代
記得以前讀高中時,曾有遇過「高一入學時是學長,畢業時變學弟」的同學。當時,這樣的學生還不少,因為愛玩而荒廢學業,比別人早入學,比別人晚畢業,把高中當五專念。但現在的高中職教育改為學分制,多數學校又盡可能廣開重補修的大門,徹底實踐「友善校園」的精神;如果不是不得已,想要玩到重讀或畢不了業,可真不容易。
過去的父母很流行讓孩子提早一年進小學唸書,理由是大學聯考(這個詞也是歷史名詞了)有重考一年的機會。現在的大腦科學與發展心理學的研究都指出,當孩子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大腦功能)尚未發展成熟時,提早入學通常適得其反。學校教育中不同年級的教材難度都是依據兒童心智發展成熟度而設計的,提早入學的孩子反而不堪負荷,在學習挫敗下,很可能不再有學習意願。 -- 學習動力是一切學習活動的源頭
我們都知道,沒有學習動力的孩子,你怎麼逼他讀書都是枉然。學習動力是一切學習活動的源頭,不論你的學習動力來自於哪裡。最近不少心理學者紛紛指出,現代社會出現越來越多沒有動機的孩子,不僅對課業學習提不起勁,對生活中的一切都缺乏熱情,就算是整天泡在線上遊戲裡,也是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而不是因為「好玩」或「有趣」,這種「無聊症候群」正在迅速蔓延中。
然而,人類大腦生而用來學習,對於求知的慾望應是與生俱來的;學習動力的低落卻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累積創傷經驗的結果。還有,當人們從事自己不感興趣或不擅長的事情時,也容易備受挫折,自然失去繼續投入的動機。
過去的父母以為提早入學的安排對孩子好,反而讓孩子在讀書學習才正要起步時便傷痕累累,不斷挫折之下失去對學習的熱情,現在的父母逐漸不再這樣做了。但仍有不少父母錯把重讀當留級,讓孩子繼續留在不感興趣的學習環境中,或許父母的面子顧到了,但也苦了孩子。成績不好不打緊,就此失去學習動力,逐漸害怕學習、拒絕學習,付出的代價才大。 --
面對轉換生涯跑道的難題
不少家長反對孩子在高中職階段轉換跑道的原因確實來自於面子問題,有時候會反過來責怪孩子當初為什麼不好好做決定,現在才在後悔沒興趣。殊不知有多少孩子的升學選擇權是掌握在父母手中。的確,父母對於孩子的生涯發展常有具關鍵性的影響力。當孩子要求轉換生涯跑道時,父母自然也很傷腦筋,必須與孩子一同面對諸多難題。
之前有個學生才剛入學時,每天到學校便呈現「遊魂」狀態。每節上課都在睡,成績墊底就算了,還逐漸成了班上的邊緣人物。導師看這樣下去不行,趕快來找我協助。我與孩子談了之後,孩子告訴我,他喜歡的是可以實際動手操做的事情,不喜歡與人互動,也討厭書本;他希望能去做學徒,來學校只是在浪費時間。我找來母親討論孩子的狀況。
母親說:「我以前也是念這間學校的,也是很討厭唸書,但混也混畢業了,才能餬口飯吃到現在。」又說:「這孩子不是不能讀,只是不願意讀。我不需要他多會讀書,但逼也要把他逼到畢業,我不要他以後恨我!」
「不是不能讀,只是不願意讀......」可是你知道孩子不願意讀書背後的原因嗎?孩子的興趣不在此,當然提不起勁!
「我不要他以後恨我......」多麼沈重的一句話!當父母把孩子未來的成敗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時,卻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讓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情才是長久之計
之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生涯抉擇的現實妥協」,是想告訴孩子,當你的生涯選擇不被父母認同時,你該如何?是該順應父母期待,還是堅持追求自我理想?
我要讓孩子知道的是,人生的每一個選擇都有其機會成本,也就是代價。堅持念與父母期待不相符合的科系,機會成本便是親子關係的破裂或冷戰,或者勢必要大鬧一番家庭革命。而人生永遠有再選擇的機會,如果和父母的關係也是你重視的(而且父母出錢讓你唸書便是老大),不妨先順應父母的期待,等未來更成熟或更有能力時,再透過各種途徑完成自己的理想。這就是暫時先與現實妥協的權宜之計。
但現在我也想讓父母們知道,你為孩子做的每一個決定也有機會成本。重讀不過就是晚別人一年,人生拉長來看,這一年根本微不足道。但你的某些堅持若是讓孩子就此失去了學習動機,開始拒絕學習,這個代價卻是難以彌補的。凡從事心理與教育的人員都知道,要一個沒有動機的人自己動起來,是何等困難的事!
沒有人知道轉科、轉系、轉學或重讀的結果是好是壞。重要的是,孩子在這過程中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能在充分考量一切利弊得失之後做出選擇(這句是廢話,永遠不可能充分考量所有因素),並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那就信任他,讓他去闖一闖吧!
一時的成敗不能代表什麼,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小失誤也不會就此斷送一生前程。有智慧的父母眼光是長遠的,知道讓孩子保有對學習的熱情才是長久之計。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heng711@hotmail.com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著作: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