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孩子不被允許長大時......
2018/05/26 22:04:24瀏覽5282|回應0|推薦10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在我從事心理助人的生涯中,總會遇到一些不被允許長大的孩子。

他們的父母,常見的是,嘴裡總說著:「要是你成熟點就好了!」,但實際上卻過度保護,不敢讓孩子放手去嘗試與做決定。不過,也有些父母本身一直處於不夠成熟的心理狀態中,而無法放手讓孩子長大。


沒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

前一陣子,有位母親前來諮詢孩子的狀況。她告訴我,兒子上了國三之後,尤其到了會考前,時常情緒失控,在母親面前暴怒,並口出惡言。

我相信,事出必有因,孩子若對父母出現激動情緒,通常有著固定的模式,一定與某些事有關。於是我進一步問,孩子說話不客氣,都是為了什麼事情呢?

母親說:「這孩子曾說,若能考到第一志願,就要去念。我要他留在家裡附近的社區高中升學就好,沒想到,他就生氣了。」

「有一次,我們又談起這個話題,他說,他覺得最近的讀書狀況不好,很擔心自己考不上第一志願。我告訴他,考不上沒關係呀!可以留在家裡附近唸書就好。沒想到,他竟然很生氣地回應我:『媽!為什麼妳都不信任我呢!』」

母親嘆了口氣說:「我怎麼會不信任他,我知道他有這個實力,我只是希望他別這麼勉強……」說著說著,忍不住掉下淚水,啜泣地說:「這孩子以前不會這樣的,他很貼心,也常撒嬌,我們感情很好的。」

我同理地問道:「妳是不是一時很難接受孩子長大了!」

「什麼?」她似乎片刻沒能理解我的話。

我接著說:「一個孩子會對自己的父母怒氣沖沖,說話不客氣,通常是心裡有些期待或要求,但不被父母贊同,或者難以被父母理解,所以才會心急,講話越來越大聲,越來越用力,目的是設法讓父母能懂,甚至獲得認同。這是一個孩子開始邁向獨立自主常見的現象,」我停頓了一下,繼續說:「而你們發生衝突的導火線,好像也跟這個有關。」

母親點點頭,邊掉淚地說:「我光想到市區這麼複雜,孩子長時間在那裡,真的很不放心。想一想,一個孩子還那麼小,就得離我這麼遠……」原來,母親不希望孩子去就讀位在市區,每天需要花很多時間通勤的明星高中,而是希望將孩子留在自己身旁。而孩子抱怨母親不夠信任他,其實是要告訴母親:「放心吧!我有能力勇敢飛出去!」

我打斷她:「妳能將孩子留在你身邊多久?高中畢業後,仍得出去外地讀大學的。」母親說:「是呀!我知道,這孩子也是這麼跟我說的。」

在這個母親的心裡面,孩子似乎還停留在國小那個既可愛又與父母十分親暱的階段。也就是說,孩子一天一天長大了,但大人卻沒有跟著一起長大。


不讓孩子長大,父母內心能保有安全感

父母沒有跟著孩子一起長大,或不願意看到孩子長大,或者打從心底不允許孩子長大,通常與父母自己的心理狀態有關。父母在成長過程中,因為某些原因(通常與來自家庭中的情感創傷有關)而在情感連結上有很大的恐懼與不安全感,到了成人後仍無法有效化解或處理時,便可能透過「不允許孩子長大」來照顧父母本身的心情,此刻的大人,是處在一種未充分成熟的心理狀態中。

於是,大人會希望孩子永遠停留在最貼心與聽話的年紀。如此一來,孩子就可以永遠陪在父母身邊,父母就不會經歷到分離的痛苦了;而當孩子一直處在年幼階段,父母便需要一直擔心與照顧孩子,父母會在這過程中,感受到自己時時刻刻被需要,進而證明自己的價值。

因此,一想到孩子長大後便要離家、獨立,不再需要依賴父母時,父母便會焦慮不安,於是,拒絕在心理上與孩子一同成長。直到有一天,當孩子出現對立反抗的聲音時,父母先是受到驚嚇,接著是完全無法接受。


走鐘的孩子,原來是要維繫父母的感情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為了照顧父母在情感上的不安全感,以及內心的恐懼、匱乏或不安,會讓自己的行為退化,永遠以一個稚齡的面貌與父母互動。

曾遇過一個大學生,念了一年大學便因為出現精神症狀而休學在家,這讓父母及家人感到很頭痛,復學之路遙遙無期,但又不敢給他太大壓力。

他心裡面永遠惦記著母親的聲音:「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跟你爸離婚了。」於是,他不斷在內心深處提醒自己,自己是維繫父母婚姻與感情的重要關鍵。為了保全父母的婚姻,他必需留在家裡。所以,他的身體透過發病或在課業學習上失敗,讓他名正言順地回到家裡;他以這種方式來照顧父母,甚至想幫助父母解決問題,讓這個家不至於分崩離析。

這也是一種家人之間愛的連結,只不過是會帶來痛苦的連結方式罷了!


自己的人生自己照顧

生命系統永遠是往前進的。當下一代耗費了太多力量在上一代身上,便會使系統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處在痛苦之中。一個不被允許長大的孩子,目光的方向便是往後的,看到的都是父母的需要,而無法把自己的人生給活好,這正好讓父母有了他擔心的理由,就更不能讓孩子獨立自主了。

因此,父母必須有著自覺,上一代的任務便是支持下一代成長茁壯,讓生命系統有效延續。當父母不願意孩子成長獨立,這份訊息也很容易被孩子接收到,為了與父母保持情感連結,也會不允許自己長大。

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遭遇一些與情感連結有關的受創經驗,深刻影響到成年後的情緒與人格發展;然而,這需要由自己負起責任去面對與處理。當你知道自己可能是個壞掉的大人時,請負起自我維修的責任吧!如此,你才能確保孩子健康成長,邁向成熟,而不會成為下一個壞掉的大人。

(本文撰寫於2018年5月26日,文中案例為真實故事經充分改寫)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107年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heng711@hotmail.com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著作: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ng711&aid=11215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