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七十二)
2014/06/22 20:19:12瀏覽90|回應0|推薦1

 

[讀後心得]

    這一段經文直接這樣看,看不出這願的目的是什麼?但如果跟下一段經文連結就完全可得知。因為這一本書的解釋是特別解成第十九「聞名發心願」因此才獨立出這一段做解說。在我看來應該是要跟下一段經文結合成了「聞名發心臨終接引願」才對,不過這樣一解釋,大家所講的四十八大願就少了一願了。其實經文本來就是怎麼讀都會通的,不同人讀經因每人修為程度的不同,理解自然有所不同了。

    這段經文明白的點出如果要到極樂世界的修行的重點與方法,那就是要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密、持之以恆不退轉、將善根回向,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淨土。想要到公家機關做事就要發願考公職的決心,並且開始準備考試的科目。想要讀台大的就要發考上台大的決心,並且開始準備要考試的科目。同樣的想要成佛就必須發願成佛的決心,並努力學習佛的教誨。學習淨土法門最重要的就是發願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其實求生極樂世界就等於是下定要成佛的決心。接下來就是要有實際的行動就是修清淨心,修清淨心就是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密則是修行的重點與方法,一定要持之以恆,最後一切的目的就是發願往生到極樂世界修行,因此須將所修行努力的一切做回向。

    一個人的修行如何,從六度波羅密實行的程度便可瞭解,其實六度波羅密是很困難的,就以最簡單的布施來說,我們也只能做少許的布施,有目的的布施,例如最有名的了凡四訓這本善書,袁了凡先生做的也是有目的布施,無法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布施,雖是如此也大大的改變了一生的命運。持戒來說就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但往往起心動念都是不好的念頭。忍辱更是不容易,人與人之間只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往往不經大腦就犯下了瞋怒的行為,這三樣簡單修行方法都做的這麼辛苦了,那麼精進、禪定、般若實行起來更是困難了重重。我們現在所要知道的是,這六波羅密是非常重要的,阿彌陀佛發的大願就明白的告訴我們要奉行,這是進入極樂世界的條件,因此不論再怎麼困難,如何的做不到,也都要努力的往這個方向學習,否則要往生極樂世界困難度更加的不容易,因此我們每天一有空就要趕緊檢討,遇到什麼是無法做到的,如何才能夠改進。

    六波羅密雖然是六種修行的方法,但實際上都可相通,例如布施要做的好,必先克服貪念,情執等,那麼對於禪定與智慧就會互相呼應。持戒與忍辱做的好,自然培養清淨心的功夫能夠精進。在台灣宗教團體相當多,光是佛教就有非常多的法門,有非常多的法要修,其實沒有這麼複雜,重要的還是要將布施;持戒、忍辱這些基楚學好才行,這些都學不好了,就如孩童還不會站,就要學跑步、跳躍一樣。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art360&aid=1442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