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126)
2017/12/03 20:48:41瀏覽350|回應0|推薦13

[讀後心得]

    從經文上我們就可以看出,釋迦牟尼佛可以看出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還可以看到每一個人的過去生。阿闍王子等五百人在心中暗自發願時,佛陀立刻就能夠感應到,然後看到了這五百位弟子從很久遠以前就修菩薩行,供養了四百億的佛,如今發大願,表示已經離成佛不遠了。且在伽葉佛住世的時代,其實那時就是佛陀的弟子了,現今又再度的相遇了。

    我記得我剛接觸佛法的時候,在書店看到一本袖珍本的「六祖壇經」,其實這本書並不是將每個經文加以解說,而是作者用白話的方式簡單的寫出,並寫下了一些心得。當時我對頓悟與漸悟一直弄不清楚。我花了很久的時間才弄清楚,原來頓悟與漸悟兩者並無差別,這都是後人在這兩個地方大作文章。當時會有這兩派,主要也是當時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將衣缽傳給慧能之後,大家心生不滿,認為慧能目不識丁,身分卑賤,如何能接受衣缽這至高無上的榮耀。就這樣分為兩派,搞出了頓悟與漸悟兩個學說出來,讓大家搞得霧煞煞。

    佛教經典裡面有一部叫做「百喻經」,這部經書主要是紀載佛陀所說的寓言故事,其中有一個六個半餅的故事,內容是說,從前有一個人,肚子非常的餓,買了七個餅,當吃到第六個半時,感覺到肚子已經飽了,這時這個人非常懊惱的說道,早知道吃這半個餅就好了,前面六個餅都浪費掉了。大家聽到這個故事通常都會反應,沒有吃那六個餅,吃那半個餅根本就不會飽。故事中的這個人也真的太笨了。但這世界上就是有非常多的人,跟故事中的主角一樣。沒有循序漸進的努力學習,又何來頓悟呢?所以說頓悟與漸悟根本是沒有差別的。

    所以說很多事情不是偶然的,阿闍王子等五百人,其實在過去生中早已深植德本。事實上我們現在可以轉世為人,也不是偶然的,也是過去生中花了很長的時間與下了很多功夫才能夠來人世間做人,非常的不容易,因此我們都要把我時間趕緊努力才行。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art360&aid=109286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