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政府在機場管理、警察風紀以及其他施政上一再發生問題,本報在7月13日的社論沉痛指出:「當政府各個部門頻繁的出現不同狀況時,這已經不是一、兩個螺絲的偶爾鬆脫,而是整個政府長期失靈的問題。」當時我們就直言,「這樣的問題無法靠更換少數一、兩位主管就能解決」,因此呼籲政府要勇於突破窠臼,「先改變自身,才可能開創不一樣的未來」。
僅僅兩周內,政府中又發生重大事件。7月14日,台灣爆發有史以來最大的司法醜聞,三名高等法院法官及一名板橋地檢署的檢察官因涉嫌集體受賄遭到羈押。此案讓社會看到司法界長期的黑暗與腐敗,也嚴重衝擊司法的公信力。司法院院長賴英照為此案負起政治責任,辭職獲准;馬英九總統接著宣布,將在法務部之下成立廉政署,專司政府中的肅貪工作。
在這個醜聞的籠罩下,又發生了另一個事件。馬總統極為重視的兩岸直航增班,7月19日傳出我方要求的增班受阻。在雙方民航單位的協商中,大陸明文要求新增的50個航班中,有20班必須飛航福州與廈門,我方卻在同意後,解讀為只要總航班中有20班達到此一要求即可。由於我方申請的多個新增航點不符合當初的協商規定,因而未獲大陸同意,雙方將於10月再議,也使得新增航班中,僅開出松山、虹橋航線,其他都停擺。對於這樣的結果,交通部認為只是談判上的「失誤」,但非「錯誤」。
但任何從事國際談判的人都知道,談判結果當然以文件為準。大陸的要求形諸於文字,我方也已經認可,事後卻以雙方默契做為改變的藉口(其實是想蒙混過關),這當然是嚴重錯誤。這樣的交通部,對內管不好機場,對外不懂國際協商談判;如同前述社論所言,這不是交通部一、兩個螺絲的偶爾鬆脫,而是交通部長期失靈的結果。
交通部這次的表現,其實並非無因。由於中國大陸的阻礙,台灣多年來幾乎絕跡於主要的國際活動,對國際事務與國際禮儀都極為陌生。台灣在這次談判中表現的就像「野孩子」,自以為可以不遵循國際規矩,而大陸得任我們予取予求。不僅如此,在 兩岸經濟協議(ECFA)協商中也傳出類似事情。我方總以為大陸一定得對台灣讓利,談判時漫天要價,結果造成協商不順,而且貽笑大方。
當經濟危機逐漸遠離,台灣如今要做的事太多了。我們要全球招商,我們要發展六大新興產業,我們要推動海空交通建設,我們要改變城鄉風貌,我們還要和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拓展國際間的活動。有這麼多事,其中又有許多是新的嘗試,都需要有不同的作法始克奏功。所以,我們要再問一次:「目前的政府體系是否足以承擔所期待的建設與改革?」
過去那位司法院長沒有矢言司法改革?結果司法院長一換再換,改革的成果安在?交通部十年來五易其長,結果連機場手推車都要勞動馬總統關切。這絕不是司法院或交通部獨有的問題,各個單位都會一再出事,只是遲早有別。種種經驗已清楚顯示,我們的政府組織分工、人員與考核方式,都早就腐朽不堪,無法適應新的時代了。
馬總統一定要體認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如果總統不去思考更根本的改變,只想對組織做枝節的修補,只想調整幾位首長或主管,那我們現在就可以說:我們還會繼續看到各單位頻頻出錯、大家推諉卸責,但絕對不會出現開創局面、令人耳目一新的作為。黃金十年不會是水到渠成的事,唯有徹底的改變,我們才可能把握住機會,卒底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