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01 15:23:16瀏覽5107|回應12|推薦132 | |
我是東東,靈婆是我的阿姨,她已離開人世,但她曾經教會我的東西仍在我腦海,我想這是一個關於傳承的故事。 -----------------------------------------------------------------------------------------------------------------------
這也是一個羞赧男孩的成長故事,和一個不凡女孩的生命故事。 * 那時他還是個幼小的男孩,住在靠海邊的三芝鄉下,寫功課、練鋼琴、看書、玩樂高這四件事,就佔據了他幾乎全部的課後時間。每隔幾個月,媽媽會說:「今天要去找台北阿姨。」而後就是三芝前往台北的漫長車程,和一個陌生的繁華城市。 男孩當時不懂台北阿姨是誰,大人們說:這個拄著拐杖,手指關節歪曲的怪女人是媽媽的姐姐,但媽媽的姐姐是什麼?他不了解,男孩自己沒有姐姐;再說他在她身上也找不到和媽媽的相似之處。母親身型修長,面容姣好,打扮入時,非常愛乾淨;而台北阿姨臉色蠟黃,穿著怪異,家裡充滿著亂七八糟的雜物,和四處蠢動的蟑螂。 高一時,男孩的母親去世,頓失重心的家庭,不再是個溫暖安全的避風港。他迷惘徬徨,他想反抗,但不知道該向什麼反抗,他想嘶吼,但不知道能吼些什麼;於是他逃跑,逃離那個家,逃向當時眼前唯一的容身之處:「台北阿姨家」。那一年,男孩剛升上高二,而阿姨當時的身體已無法出門工作,終日臥床。
* 高中的生活是苦悶的。 建國中學,北台灣高中男生第一志願,一群天之驕子的俱樂部,男孩在此是格格不入的。一個來自鄉下的小男生,除了讀書什麼也不會,但在這裡,每一個人都會讀書;為了打入同學們的生活,他開始逛玫瑰與大眾,購買當紅的CD,他關注最即時的NBA戰報,最新的娛樂圈八卦,欣賞所有熱門電影,嘗試記住台北市各地區的名稱和地標。 在這裡,無論什麼東西,似乎都都得懂上那一點半點,都得說得出些什麼道理;不然,你就只是個無聊的人,沒人想和你多說一句話。 在校,男孩是辛苦的,而三芝的家,只是一個孵化爭吵的溫床;終於在某天晚上,男孩走向她的床邊,開始了他與她的對話。
* 她於六十多年前出生於雲林縣饒平村,那是一個極為純樸寧靜的農村;暴戾的父親,登堂入室的小三,被逼遠走北上幫傭的母親,是她的成長背景。身為大姊的她,好勝且獨立,大學畢業後,在台北謀了份差事,兩年多後就在景美買了間房子;她有能力,有野心,有手段。要讓父親正眼看她,讓母親有好日子過,讓弟妹有依靠,都是她努力的動力。 然後,二十八歲的她發病了,類風溼性關節炎,關節逐漸扭曲變形,她一點一點地失去行動能力,從尚可拄拐杖行走,終至長年臥床;一顆熾熱的心,被封在無法獨力生活的病軀裡,憤怒與不甘日日積累,於是她開始靈修,尋找情緒與能量的出口。
她坐臥在床,男孩側坐在她的床沿;她與他,隔著三十二歲的距離,一晚又一晚,她跟男孩說著一個又一個故事,關於生命的故事。 她告訴他:每一個生命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只是常常我們會忘記,只有拋開雜念,靜觀內心,才能想起我們來這的原因。 她告訴他:男孩來此也有理由,但男孩忘記了,甚至連自己是誰都忘了,所以會不斷地在極度的自卑與自大間擺盪,會不時地感覺到空虛,不時地落寞。 她也告訴他:她不很喜歡男孩的一些個性,懦弱、膽小、溫吞、沒安全感、患得患失、自私,只會念書,她不知道母親如何能教出一個這樣的男孩。
* 也許每個十六歲的異性戀男孩腦袋裡都是這件事:要如何得到女孩的青睞? 建中是男校,沒錢上課後補習班的男孩,只能透過同學介紹,透過聯誼活動認識女孩,他渴望從和女孩的互動中得到肯定;喜不喜歡這女孩?不重要!這女孩是個怎樣的人?不重要!所有的互動為的都是要得到認同,男孩太需要被肯定了。
她旁觀著這一切,看著男孩盤算著該給誰打通電話,聽著男孩炫耀著又得到哪位女孩的賞識。直到某一次,她說: 「如果你其實沒有意思,為什麼要去攪動一池春水?」 「你沒有自信,想被肯定,那是你的問題,為什麼要拿來傷害和擾亂別人?」
男孩當下被驚呆了 … 喔不,是被震懾了。他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第一次有人這樣評論他的行為。
不過尚在似懂非懂間,男孩遇到了一個不同的女孩,她亮眼,主動,男孩第一次知道什麼是〝兩情相悅〞;他忙著沉浸在喜悅裡,沉浸在戀愛裡,那些道理又被遠遠地拋開,直到兩個多月後,這齣短命青春愛情劇落幕。
失戀很痛,過去那些聽來只是無病呻吟的情歌,忽然都有了意義。男孩問:真的好痛,我心底彷彿有一整塊被挖空了!如果我不想再經歷這種感覺,我該怎麼做? 她說: 「觀察你自己,在這段感情中,你的自卑、自大、懦弱、患得患失等等出現了幾次?這些都是你自己的問題,你卻拿來傷害身邊喜歡你的人。你嘴上說喜歡一個人,實際的行為卻是傷害她。」 「你如果想要改變你的命運,先改個性;要改個性,先改行為,就從不挑食,吃豆芽菜開始吧。不改變你的行為,你怎麼能期待事情會按照不一樣的方式發生?」 男孩再度被驚呆了 … 喔不,是再度被震懾了。他從沒認真想過所謂行為的後果,他也從未想過這可以反向推導,若有想要的結果,可以反推回去找到適當的行為;只要我們願意改變我們的性格,其實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
* 但當然,智慧的增進不是一天兩天,時間也不會等待你成長再前進。儘管對一切都還懵懵懂懂,男孩仍進入高三,課業壓力加劇,和家裡的衝突也加劇;阿姨搬到雲林與外婆同住,每天晚上的對話不再,男孩愈來愈低落,心底有愈來愈多的情緒積累。
某次南下探親,她跟男孩說: 「你該做你自己情緒的主人,而不是讓情緒做你的主人。情緒不該壓抑,壓在心底不是好事,但你可以決定何時要放情緒出來,你可以決定你要用哪種態度來面對情緒。」
面對高三繁重的課業,和一天天倒數的聯考日,男孩沒有放任情緒做主的本錢;他開始試著管理情緒,白天晚上都認真念書,臨睡前,他鬆開情緒的閥門,放任情緒奔流,在被窩裡哭泣、顫抖,然後時間到,他收斂情緒,盡量讓自己安穩入眠,做好準備迎接又一個日子。
放榜當日,男孩考上自己心中的第一志願:台大心理學系。
* 阿姨仍住在雲林外婆家,一年裡,男孩總會回去兩三次;她偶爾也會寫信給他,不間斷地談著那些關於生命的種種。
但更低落的時期才要開始。
在校所學和男孩的預期大不相同,男孩更覺失落與迷惘。同時,男孩與家裡的關係亦漸惡化;上大學後所交的女友,相處上也給予男孩莫大的壓力。日復一日,男孩逼近崩潰邊緣。 大學三年級的某天下午,男孩打電話向她傾訴。在幾進嘶吼、無休無止地抱怨之後,她說: 「你知道嗎?連你現在跟我抱怨的電話費,都不是你賺的。」
這一次,男孩懂了,彷彿突然開竅一般。他感到自己需要獨立,於是開始打工;他知道自己該更自主,於是認真規畫自己的選課,安排自己的生活,收拾重整自己一團亂的大學生涯。 儘管她已說過多次:「不要自滿,要學會放下自我,我們總是需要依靠他人而活著。」 但直到這時他才真的有所體悟,生活中有太多東西都不是出自我們自己的付出,例如便捷的交通、進步的科技、良好的醫療衛生環境等等,我們所享有的一切,其實並不那麼理所當然。也許是過去播的種子終於發芽探頭,這句話終於打醒了男孩,他開始學著獨立、自主、感恩與謙卑。
男孩日發成熟,在母親去世的六年後,總算是建立起一個初步完整的自我,開始真正的擁有自己的觀點。日子一天天過去,男孩大學畢業、入伍退伍、踏入職場。
* 男孩仍是一年去雲林兩三次,她仍是偶爾會寫信給他,而科技幫她找到了另外一個出口。 朋友送了她一台筆電,教會她上網、開設部落格、打字,從此以後,她在網路上展開了另一段對話。
UDN部落格「靈婆心語」於2009年開張,她在上面記錄自己的生活與思考,至今六年已累計五十餘萬瀏覽人次,感動數以百計的網友;許多人專程前往偏僻的饒平村去尋她,就是要見一見這位打動他們心深處的靈婆。初見面時,或許有些人會被她扭曲的四肢、萎縮的肌肉給嚇到,但她清亮的嗓音、爽朗的笑聲、對人對事深刻的洞見,很快就能拉近人們與她的距離。
男孩智慧漸長,對話也不再是單向式的接收;他開始喜愛與她辯駁,爭論那些人、那些事的觀點與角度,男孩想向她證明他已長大,他不再是那個懦弱、膽小、溫吞、沒安全感、患得患失、自私,只會念書的小男孩。
男孩善辯,有時確實能讓她無話可說,但她也總是能給男孩新的提點。她說: 「輕諾必寡信。如果你總是不懂拒絕,不是累死自己就是讓自己信用破產。」 「花掉的錢才真的是你的錢,其他的不過就是死不帶去的遺產。」 「每個人身上都有可以學習的事情。你很會念書,但你能像市場菜販那樣和每個人都談笑風生嗎?」 「人生無常。」
* 起先只是一場小感冒。 男孩在澳洲打工度假的時候,她感冒數周未癒,然後惡化,然後去世,得年63歲。
她離世後不久,數位網友合力集結「靈婆心語」中的文章,分批出書;其中幾位網友早已和她一家成為好友,仍偶爾會去雲林看她的母親,看她的丈夫,和他們一起回憶她。
她已離開一年多了,他仍常常想起她,想起她的床,想起她的那些話。 「你如果想要改變你的命運,先改個性;要改個性,先改行為,就從不挑食,吃豆芽菜開始吧。」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