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戲登場----呼喚「孟小冬」
2010/03/04 17:13:57瀏覽1697|回應9|推薦28

                              作者:王德威    2010/03/02 聯合報】 

1928年春天,輟演兩年的坤生名角孟小冬(1908-1977)在天津重登舞台,一時滿城轟動。不僅演出的春和戲院連場爆滿,《天津商報》更有「孟話」專欄,日日詩文揄揚。主編沙大風不愧為模範粉絲,乾脆稱呼孟小冬「吾皇萬歲」──「冬皇」之名從此不脛而走。 

孟小冬這年不過二十歲,何以來頭如此之大?孟小冬出身梨園世家,十二歲在無錫登台就一鳴驚人。她的行當是老生,換句話說,就是反串男性鬚生角色。京劇界女扮男裝的鬚生原就難得,孟小冬扮相清俊,嗓音醇正,正是祖師爺賞飯吃。而她本人敏慧好學,南方大紅之後又到北平拜師,自然藝事突飛猛進。

1928年孟小冬的轟動天津還有其他原因。此前二年,孟小冬有緣得識梅蘭芳,男扮女,女扮男,台上游龍戲鳳,台下情定終生。當時梅的聲名如日中天,梅孟的結合堪稱佳話。但他們的婚約一開始就不看好,因為梅早有妻子,客觀的壓力尤其沉重;更重要的,孟小冬不能忘情劇藝。因此1928年孟重現舞台的熱潮,其實不無八卦因素的推波助瀾。

孟小冬終於在1931年離開了梅蘭芳。這段情史的結束卻似乎是為了成就更大的傳奇。孟原就崇拜鬚生泰斗余叔岩,與梅蘭芳仳離後更專心鑽研余派藝術,卻苦無拜師機會。與此同時,孟結識上海灘聞人杜月笙,並且成為入幕之賓。抗戰爆發後,孟獨自回到北平,並在1938年得遂心願,成為余叔岩的關門弟子;余生命最後的五年她隨侍左右,盡得真傳。

余叔岩原就愛惜羽毛,加之健康不佳,晚年並不時常登台;而孟小冬拜師之後,不僅學得了余的技藝,更承續了余孤高的風格。她的演出極少卻極精采,1947年杜月笙六十大壽演出《搜孤救孤》之後,更從此退出舞台,其時不過四十歲。

從「伶界大王」到黑道大亨,再到鬚生大師,孟小冬一生周旋在這三位男性之間,可謂多彩多姿。然而與她表面生命所擦撞出的電光石火恰恰相反,孟小冬最後傳世的不是浮華光影,而是一種聲音。這個聲音蒼涼深沉,油然而生蕭索靜穆之情,一般所謂余派精華,盡在於此。然而這個聲音因為孟小冬的詮釋琢磨,更有了讓人回味的深意:它是男性的聲音,也是女性的聲音,是眾口交讚的名腔,也是不世之傳的絕響。

我們今天談孟小冬、余叔岩的關係,其實充滿弔詭。孟學得乃師絕技,甚至成為其「化身」,儼然完全泯除了自我;但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孟小冬如此決絕的學藝精神,余叔岩的魅力也就似乎少了什麼。他們師徒二人其實共同打造了余派「神話」。而這個神話的極致是孟小冬的盛年告別舞台。她竟是以個人的聲銷跡匿來詮釋余派聲音美學最艱難的部分:曲終人不見,無聲勝有聲。

王安祈直探孟小冬的內在世界

王安祈教授是兩岸京劇界最重要的劇作者之一,作品從郭小莊雅音小集時期的《再生緣》到近年國光劇團的《金鎖記》,成績有目共睹。這次為孟小冬的故事編寫劇本,挑戰顯然大於以往。前兩年梅蘭芳熱,大陸中國京劇院推出《梅蘭芳》,眾家名角粉墨登場,但效果出奇詭異。陳凱歌的《梅蘭芳》著墨梅孟那段故事,演得猶抱琵琶半遮面,連煽情也不能算及格。搬演京劇名角故事的難度可見一斑。

以孟小冬一生的曲折,要編出個《冬皇和她的三個男人》之類的本子,大約不是難事。但王安祈反其道而行。她理解京劇本身是高度程式化的劇場,與「有血有肉」的寫實主義原本就有距離。而京劇名角出入人物造型和唱腔之間,又形成自己的風格,甚至人格,難以輕易以台上台下作出簡單的區別。歸根究柢,中京院和陳凱歌的製作使盡渾身解數,要「演」出一個故事,卻忽略了「聲腔」才是京劇的根本元素。

如果對岸有關梅蘭芳的影劇用的是加法,王安祈的《孟小冬》訴求的是減法。撥開表面的風花雪月,她要直探孟小冬的內在世界。聲音,而不是色相,成為這齣戲的焦點。聲音是一種時間的藝術,方生方息,死而後已,是以全劇開始於孟小冬生命結束前的一刻,在逐漸淡去的眾聲喧譁中,她仍然尋尋覓覓,回味也企盼一生的聲腔之旅。

這使得劇中的三個男性角色也有了審美意義。如王安祈所見,孟小冬在上海已經暴享大名,但她執意北上,只為唱腔精益求精。她與梅蘭芳墜入情網,不僅是因為郎才女貌,更是因為各自在對方找到了共鳴——發聲部位的共鳴,藝術理想的共鳴。然而當外界的雜音,包括了一次暗殺的槍聲,越來越大時,梅孟只能分道揚鑣。相對於梅蘭芳,杜月笙被塑造成一位意外的知音。杜月笙的背景複雜,但他雅好皮黃確是不爭之實。他之心儀孟小冬,再次證明孟出神入化的唱工才是感情的載體。杜不能與孟唱和,卻成為孟「修行」余派的供養人。

而在孟小冬心目中,余叔岩的意義恐怕更要超過梅、杜二人。余腔細膩醇厚,所謂高音立,中音膛,低音蒼,三音聯用,寓險妙於平淡,已經不是技巧的掌握,而成為一種境界的生成。

如此,余叔岩的聲音與其說是孟小冬模仿的終極對象,不如說是種神奇的召喚,指向她自我完成的目標。余孟師徒心有靈犀,他們一起曾為鬚生藝術雕琢出難以逾越的標準。而當共鳴不再,知音難覓,那千錘百鍊的聲音只能盤桓自己心中,隨著時間流變,成為絕響。過了這村,沒有那店,到了極限的藝術是不能,甚至也不必傳世的。

唐文華扮演有情有義的杜月笙

《孟小冬》又是一齣探討京劇的京劇。王安祈並不刻意訴諸任何前衛理論,但藉著孟小冬一生和「聲音」的糾纏,她的劇本已經有了後設的向度。要如何將這一向度在舞台呈現,對導演和演員都是一大挑戰。此劇基本以清唱劇的形式呈現,化繁為簡,應是最佳設計。

舞台以樂團為背景,以聲腔樂曲的轉換串聯時間和人事的起伏。演員雖然彩妝登場,但理想上並不全身投入,「重現」某一情景,而是保持微妙的心理和時間距離,詮釋當事人的心路歷程。如此出虛入實的表演法貌似時髦,其實暗合京劇表演美學的原理。

《孟小冬》戲中三位男性人物裡,余叔岩和梅蘭芳並不出場。這當然有演員安排不易的考量,但也基於全戲理念的基礎。余叔岩當年就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戲裡宜乎只能聞其聲而不能見其人。梅蘭芳的意義在於啟動而非完成孟的追尋,所以也不妨成為後者驀然回首的幻影。兩人都要經過孟小冬的吟唱來呈現,也都成為孟心聲的反照。倒是杜月笙將由國光當家鬚生唐文華扮演,而且以有情有義的形象出現。這大約是有史以來最可愛的黑道大亨了。

為魏海敏量身打造

當然《孟小冬》的光環集中在飾演孟小冬的魏海敏身上,這齣戲幾乎是為她量身打造。魏海敏這幾年聲勢更盛,已經被好事者捧為「天后」。由「天后」爨演「冬皇」,倒也相映成趣,而兩代名伶對京劇藝術的執著和想像的異同之處,才更令觀眾著迷。如同孟小冬,魏海敏坐科時期就已出人頭地,但當紅之後不惜摒擋一切,北上拜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從此更上一層樓。這樣的經驗讓她可以深刻體會孟小冬當年的決心,何況由她來為師父的父親的老情人代言,還真有點一家人的親切感呢。

然而魏海敏又和孟小冬大有不同。孟小冬學習余派終生不渝。魏海敏雖然是梅派傳人,卻不斷挑戰自己的演出能量,從正工青衣唱到王熙鳳、曹七巧,再到馬克白夫人、奧蘭朵,這在傳統京劇界是不可思議的。孟小冬調嗓每私下以青衣戲開嗓,而魏海敏私淑余派有年,此番終可以堂堂在台上同時演唱青衣和鬚生,梅腔和余腔。孟小冬反串只獨沽一味,魏海敏用今天的行話來說,則是不斷透過角色扮演穿越性別、感情、時空界限——《奧蘭朵》的演出一定對她大有啟發。孟小冬的風格來自對師承的亦步亦趨,魏海敏呢?

由魏海敏來演出孟小冬因此充滿對話趣味。兩者的異同再次提醒我們不同的劇場觀念的對峙。時間流轉,即使像京劇也必須有新的表演理念,但求新求變的底蘊還是來自對藝術理想和主體性的執著。《孟小冬》這樣劇本的要義恰可作如是觀。作為《孟小冬》的主角,魏海敏最終必須是以自己的聲腔來呼喚孟小冬,向她的聲音、她的風範致敬,但也同時向她和她的時代告別。

--------------------------------------------------------------------------------------------------------------------------------------------------------------------------------------------------------------------

國光劇團《孟小冬》31114日於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延平南路98號)演出。詢問電話:國光劇團(022938-3567402410,台北市立國樂團(022383-2170303305

------------------------------------------------------------------------------------------------------------------------------------------------------------------------------------

註:兩岸全能旦角,也是國家文藝獎得主魏海敏,是淑文第三本書的主角

    去年開始採訪魏海敏後,深深感受京劇動人的神祕力量。《孟小冬》值得一看!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28712623&aid=3824174

 回應文章

韻如
:)
2010/04/11 22:35
之前的那比賽有得名了:)
其實在過程中學到的更多
和爸爸的感情也變好了!
但是那次段考就爆掉了@@
好像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去體會生活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但又要顧到其他的事情
哎呀好難呀!!

最近試著去做了多事:)

還要學著去平衡吧
黃淑文(桂花樹)(h28712623) 於 2010-04-12 14:16 回覆:

呵  韻如

看來妳挺用心在生活呢

一次段考爆掉應該還好

相信妳一定會找時間補回來

這人間

有很多事是會改變的

但通常父母親對子女的愛,都是不會改變的

有的只是需要了解

和等待

祝福妳喔,韻如

很為妳開心

淑文老師


會二乙
訪問~
2010/03/27 20:42

老師,不好意思這麼久才來問你~謝謝老師接受我的訪問,完成我的生涯作業^_^,以下是我的訪問:

Q1.我一直以為旅遊作家應該就是到某個地方完之後,拍下美麗的照片,並寫下自己的心得、感想,但是看到老師所寫的文章卻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請問旅遊作家和作家有什麼不同?

Q2.寫文章或出書所帶給你什麼物質上、精神上的回報?

Q3.為了實現目標,曾經做過哪些訓練和努力?

Q4.您覺得什麼樣的特質、態度,有助於達成自己的夢想?

Q5.對於即將上大學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或建議呢?

~訪問到此結束,謝謝老師~

黃淑文(桂花樹)(h28712623) 於 2010-03-28 17:34 回覆:

1. 呵,會以這樣的方式書寫,主要是以<地理實察>的精神,走入受訪者的深處,探看他們流浪前,流浪中,流浪後,有怎麼樣的轉變。

因為受訪者眾多,所以我鎖定<生命的旅行>,書寫這群年輕人的所思所想,看看這些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才華和個性的年輕人,會不會有相同之處?

最後,我試圖拋出一個問題 <流浪的靈魂,歸屬何處?>問問自己,也問問讀者,當旅行過後回到家裡,該如何將旅行中的養分,灑向生長的土地,讓自己過著更美好的生活?

就人生的旅程而言,其實我們都是旅客,我們該如何過好這一生?才是旅行的最終目的。專業旅遊作家和一般作家,書寫的主題或許不同,但我想每個作者,所傳達給讀者的,都是自認為最寶貴的。讀者可依自己的需要或喜好,進行選讀。都很好。不必設限。

2.寫文章或出書,帶給我的物質回報並不多,但精神上的成就感甚過物質。有時候,當妳喜歡做一件事,並沒有太多理由。純粹就是喜歡,沒什麼緣由,就是很喜歡寫。也許這樣,才會有一種莫名的喜悅。

不過,我是個有家庭,有小孩要養的媽媽,這幾年,我也努力在現實與理想之間,達到平衡。就採訪和自由創作,我比較喜歡創作,寫散文和小說。做採訪有點是為了現實的生活,比較像工作。

3.我做的第一個努力,就是面對自己。當時我想,若我能走到別人不能走的深處,我想會有出版社願意出我的書。到現在我都還在努力,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但我很感謝老天爺圓了我的夢,讓我出了兩本書。

第二個努力,是從寫自己到寫別人。報導文學是我的另一種嘗試,也是當年地理本科給我的訓練,我才有辦法如期完成雲門流浪者計畫那本書<趁著年輕去流浪>

第三個努力,是我想為自己的 故鄉,寫一本長篇小說。現在還在努力。

4. 理想是長遠的,不能只是想。真正執行時,需要有意志力,和打不倒的毅力。遇到挫折時,懂得如何紓解自己的情緒,並找到力量,一次又一次的站起來,離圓夢的路,才有可能越來越近。也就是,妳每失敗一次,若有辦法重新站起來,表示你往理想的路,就接近了一步。

5.多看看這個世界,多想,多看,多聽,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觀,就能走出自己的路。

希望我的回覆,對妳的作業有幫助喔

淑文老師


韻如
HI
2010/03/19 22:40
好久沒來這裡了~
忙到最近才比較有空
很忙但感到很充實:)

藉著學校最近辦的一些活動
測試自己的能力
還不知道結果如何~但我知道自己喜歡這過程

但好像也為這些放掉一些課業= =
好像無法找到其中的平衡...
唉唉快要段考~要唸書了!!改天再來這看看老師:)
(網路真是方便!!)
黃淑文(桂花樹)(h28712623) 於 2010-03-20 08:43 回覆:

韻如

很開心看到妳來留言

很多事情的平衡點,很難拿捏

像一個天平,有時候左邊重, 有時候右邊也不能太輕

察覺有一點失衡,就趕緊調整

人生沒有絕對的事

但怎麼拿捏<平衡>,是一門必修的功課

恭喜妳,年紀輕輕就有意識去學習

加油


shucheng
書呈來信
2010/03/17 15:29
 

老師您好,

書呈也來報到啦,沒想到過了這麼多年老師還記得我耶

應該是當年太調皮讓老師印象深刻阿...*__*

目前我在台南就業五年多, 也算個小台南通, 老師有空到台南的話可以找我

我可以安排個吃喝玩樂一整天..哈哈

附上我婚紗,訂婚,結婚,蜜月的照片,一整套的讓老師看個夠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weichiu

末祝老師身體健康, 桃李滿天下阿~

書呈

黃淑文(桂花樹)(h28712623) 於 2010-03-17 15:30 回覆:

書呈

太感動了

我看得眼睛都濕了

你們都長大了,但眼神都沒變。<還沒被這個社會污染   哈>

你和你老婆有夫妻臉ㄛ

真開心你娶了一個賢慧美麗的好老婆

老師也是台南人

下次從淡水回台南,有空就找你出來吃台南小吃

你現在定居台南嗎


yuwei
yuwei來信
2010/03/17 15:21
 

2009 清海同學會 (老師妳認得幾個呢?)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chiangyuwei&book=54

2008 (人好少 冷清....)

http://www.flickr.com/photos/chiangyuwei/sets/72157603879960920/detail/

2010同學會....我去香港!!所以沒出現......

 

聖祺文定 (小豬) 2008 ,    2009 年9月 也生下個寶寶了

http://www.flickr.com/photos/chiangyuwei/sets/72157603880051968/detail/

 

紀肇育也結婚了....

現在專心養小孩中......不知道他博班畢業了沒

老師妳也知道~~孩子的成長不能等

所以 他還沒畢業就結婚啦 呵呵

 

秀儀現在小孩也不小了 呵呵

之前在保誠 現在是專業經理人.......老師妳可以直接問她 呵

(在台北)

 

林書呈也結婚了~~~去年底12/6.....(ㄝ~~照片不知道存哪去了!)

現在在台南  高速電腦中心

 

吉慶在 外商 LG ....... 嗯!!就是那個 LG !!

聽說跟他買家電有打折!!

有需要可以連絡一下!

黃淑文(桂花樹)(h28712623) 於 2010-03-17 15:27 回覆:

你們都長大了

有些老師都認不得了

林書呈  我還記得

和你一樣    聰明加一點調皮

陳吉慶畢業後曾打電話給老師

我一時叫不出他的名字

從此就沒再忘過

紀肇育有點酷,不知現在有無改變?

聖祺的結婚照好美.....

這陣子老師再趕第三本書

五月比較有空,若有機會就去新竹探望你

離鄉背景,自己要懂得照顧自己

把自己照顧好,就是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呵.....>


黃淑文(桂花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昱煒來信
2010/03/17 15:18
 

結婚...... 喔~~~還沒有喔!! 肖連郎!!還想自由幾年!!

現在在新竹工作~~聯電!!  工作快三年多了吧!

如果老師妳還記得我的樣子!!!

那我想說.....讓妳失望了!!!

妳得再想像充氣 20公斤之後的樣子喔!!哈哈哈哈~~!!

 

http://www.flickr.com/photos/lovefool416/4090273308/

這張夠夢幻吧!!哈哈哈

 

http://www.flickr.com/photos/francisdai/4203856942/

這張正面夠清楚了吧!!!

 

http://www.flickr.com/photos/lovefool416/4162459309/

好吧~因為太胖所以沒臉見人了!!

 

http://www.flickr.com/photos/chiangyuwei/3170938398/in/set-72157612145737505/

同場加映露肚臍輔導級照片!!

 

話說是因為前一陣子聽到秀儀提起老師

就讓我想到我那本貼滿筆記的地理課本!!!嗯嗯

所以就上網找找!! 待我減肥成功~~再來張正常照片吧!!

黃淑文(桂花樹)(h28712623) 於 2010-03-17 15:19 回覆:

昱煒

不算胖啊

老師還認得你

只不過國中時,看起來比較調皮活潑

現在<側面>看起來比較沉穩

十幾年來   老師的變化也很大  <主要是老了....呵...  > 

其他同學呢

李秀儀    陳吉慶     紀肈育   林書呈  ...  

在做什麼呢

當年你們班,真是可愛ㄚ

在聯電工作壓力很大吧

保重身體喔

淑文


黃淑文(桂花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昱煒來信
2010/03/16 20:28

Hi~~老師

結束一星期的夜班~~我又來了!!哈哈~~

沒錯~我也是清海的學生!!

我是昱煒!!

黃淑文(桂花樹)(h28712623) 於 2010-03-16 20:29 回覆:

如果沒記錯

你應該是江昱煒

你結婚了嗎

在做些什麼呢

老師還記得你的模樣

很開心你還記得老師

還來留言喔


我是誰
學生來信 2
2010/03/07 17:58
 Dear 淑文老師!!

想不到啊想不到!! 網路的力量真是強大!

google 一下就找到這個地方了!!

新的一年~~也希望妳事事順心啦!!

我是誰~~哈哈哈!!

黃淑文(桂花樹)(h28712623) 於 2010-03-07 17:59 回覆:

呵,你是誰呀

也是清海國中的學生嗎?

給個提示吧

也祝你開心平安喔


天下無雙
學生來信
2010/03/05 08:30

Dear黃淑文老師:


偶然間看到您的部落格,就被您的文字吸引.
更令我驚訝的是,您曾經是地理老師,
您該不會是..曾經在台中縣清水鎮..
海風特大的清海國中..實習任教過一年的地理老師吧?!

我是您教導過的"206班"學生,
畢業這麼多年,大家都還記得您可愛的模樣,
還有您源源不絕的教學熱情及創新上課風格,
感謝網路發達,又遇見老師,
又能學習您的經驗&智慧
因為我也成為人母,對您的子女教養理念更有感覺,
對您的勇敢,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更是敬佩!

末祝老師 平安喜樂!
206班學生 李秀儀


黃淑文(桂花樹)(h28712623) 於 2010-03-05 08:32 回覆:

秀儀

我看到妳的名字

差點尖叫出聲

這麼多年,老師ㄧ直還記得妳

妳若沒署名,老師也還記得妳當年在206

漂亮聰明,笑起來很甜

相信妳一定過著美好璀璨的人生

當年才畢業第一年實習,其實還很青澀

我對當年的學生,印象非常深,

很開心聽到妳的消息,代我向同學問好

淑文老師敬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