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個人旅行 --- 安藤忠雄和大前研一的旅行
2009/10/19 09:11:20瀏覽3770|回應5|推薦40

一個人旅行 --- 安藤忠雄和大前研一的旅行              / 黃淑文

 

    因為採訪,我大量閱讀和旅行有關的書籍,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建築師安藤忠雄和管理學者大前研一的旅行經歷。 

建築大師  安藤忠雄 「旅行,造就了人」

    安藤忠雄在「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一書(田園城市出版),記錄了從1965年到1992年,在世界各地旅遊,所留下的思考軌跡。

    他說,所謂旅行,不單只是身體移動。在心裡臨摹旅行所留下的軌跡,再三玩味和他人相遇時種種天馬行空的對話,進一步深化探索漫遊時發生的一切,旅行便能一直不斷地,在心裡持續進行。  

    一直到現在,親自前往現場,用全身的感官與性靈體驗在各地旅行,以及在內心裡持續和自己保持戰鬥的心靈旅程,從來沒有在安藤忠雄的生命間斷過。  

    他認為:「在緊張不安的狀態下,一個人迷失在不知名的地方,因著孤獨而感到嚴苛、迷惘,甚至不知所措。但總能在那當中找到一條活路,順利地全身而退,並繼續邁向下一個旅程。」  

    「旅行是孤獨的,而且總會遇到一大堆沒有預期的事,人生似乎也是一樣。」安藤忠雄說,在困境中掙扎、喘息、吶喊,並能夠在一瞬間做出判斷存活下來,便是生為一個人所特有的潛能。

     安藤忠雄以自學方式學習建築。旅行,則造就了這位建築家。 

置身於困境與未知的境界

    透過旅行,他將自己置身於困境與未知的境界,對生命懷抱著熱情和呼喊,為他帶來更多創造的可能。  

    因此,當他研究西洋建築遇到極大的瓶頸時,反而想起年輕時造訪亞洲諸國所感受的「能量」,而「這些能量似乎隱藏著某種可能突破的原動力」。  

    安藤忠雄在書中也提到,印度瓦拉納西恆河的旅行經驗。他說,瓦拉納西貧窮、髒亂、喧囂,而且人滿為患。牛、豬、狗、貓和人類生活重疊,和平共存,呈現美好的景象。雖然物質上貧窮,應該有的卻不曾缺少。  

    在那裡,『死』存在於日常生活。火葬之後骨骸就放流到恆河當中。人們在那兒洗滌食器、沐浴、刷牙。人們從河川之流孕育、成長、生存,最後回歸到恆河流域的懷抱。  

    因為『死』就在眼前,所以空氣中相對地充滿『生』的光輝。  

    他有感而發:「現代都市邁向清潔、優美而洗練化的過程中所遺忘的,就是這樣子的氛圍。因著將『死』當作禁忌加以排除,附帶地連『生』的部份也顯得相形失色。」  

    「如印度人所言,瓦拉納西的確會是天國的具現。」不過,安藤忠雄也坦承,由於被「塵埃所覆蓋的劇烈異味,與猛烈的暑氣困擾」,使他的肉體猶如經歷地獄般的折騰,最後還是無法忍受,僅僅停留兩三天,就從瓦拉納西「逃」回孟買。 

    旅人的想法和生理真正的反應,還是會有所不同。安藤忠雄在書中末尾這麼坦率的剖白,讓人莞爾。

 

管理大師 大前研一 「會玩,才會成功」 

另一位讓我大開眼界的,則是大前研一在「旅行與人生的奧義」一書(商周出版),憶起生命中第一次「一個人的旅行」。  

    很難想像,大前研一以前居然是一個「想講的話,說不出口,討厭的事物,就討厭到底的人」。究竟是什麼因素,讓他有這麼大的轉折?  

他說,一切的緣起來自於1952年,小學四年級的暑假,他向父親請求「想獨自一個人,從橫濱搭火車,去北九州門司找祖父母」。  

他父親是個軍人,對大前研一的管教很嚴格(平常打他耳光的時候,比和他講話的時間還多)。聽完後,出了兩道題目:「第一,必須背出從橫濱到門司,列車所停靠的站名;第二,必須查清楚各站周邊的地理資訊,詳細說明從車窗看出去的景象」。  

如果能夠通過這兩道題目的考驗,他父親就答應他一個人出遊。這對十歲多的孩子,自然是個大難題,但從那一天起,大前研一就開始埋首查閱地圖、遇到那個年紀還看不懂的資訊,讀不出來的站名、就拼命查字典、翻地圖、用力記。同時還努力對照著地圖,試著想像,從橫濱到九州,尚未親眼目睹的景色。 

就這樣,大前研一,終於把苦讀得來的知識和地圖,深深烙刻在腦海中。兩年後,小學六年級的暑假,終於通過父親的考試,獨自一個人,從橫濱前往九州,探望祖父母。  

「好像昨天才發生,出發那天的興奮感,到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大前研一說,僅管父親在出發前,又出了新功課,「回家後必須報告,實際從窗外看出去是什麼景色」,但即使沒有這項功課,他卻從晚上七點,一直坐在座位上,目不轉睛的盯著窗外,直至隔日清晨。  

「當時坐的是三等車車廂,椅子坐起來很硬,屁股好痛,但這是出生後,第一次自己旅行,一點也不覺得累。」一直到成年,大前研一只要一閉上雙眼,當年坐在火車上望著窗外,看見「許多白鷺鷥,在美麗的朝陽下,騰空飛起的模樣。」依然會鮮明的在腦海裡重現。 

自從小學六年級,開啟「一個人旅行」後,他不只養成「一有空就攤開地圖來看的習慣」,而且還養成「排除萬難」赴諸實踐的行動力。巴士無法到的地方他就走路,走個六、七公里都算家常便飯,還賣力打工賺取旅遊基金。  

他說,在他的字典,並沒有『找一天再……』這些字,因為人類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人生裡有一些經驗,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派上用場。如果這麼去想,去行動,人生的每一瞬間,每一次的旅行,就會成為既鮮明又濃厚的記憶。 

給自己一段飄泊的時間  

「要旅行,就要一個人去。」他在書中說:「一個人旅行的好處,就是自己可以決定人生的步調。而旅行最讓人感到美妙的,並不在於去什麼名勝古蹟,而在於能有一段飄泊的時間。 

「像是隨心所欲的到處走走、在當地無所事事的發呆,潛入小巷子迷路看看,放一點興趣在活生生的人身上,看看當地居民會因什麼事感到幸福、感到快樂。看到的東西越多接觸的價值觀越多,就越能確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有趣的是,後來大前研一為了想買兩把高攀不起的豎笛,而跑去當日薪相當優渥的領隊(導遊),而他會喜歡那樣的打工方式,當然和他小時候喜歡旅行有關。  

    當了領隊(導遊)之後,為了提高英文能力,有效運用時間,做好顧客管理和人際溝通,不知不覺就學會很多商業技巧,才逐漸從一個內向、「想講的話,說不出口,討厭的事物,就討厭到底」的文藝青年,變成一個積極進取的企管顧問和管理學者。   

    一直到現在,提出「OFF學--會玩,才會成功」,主張「下班後的生活,決定競爭力」的大前研一,年過六十,還喜歡騎著自行車到處亂逛,退休後最想做的旅行,竟是環繞日本一周,巡迴日本各地的海釣場所。  

    沒有那段當領隊(導遊)的經驗,就沒有現在充滿創造力與生命力的大前研一。而之所以會當領隊的「原點」和「緣起」,其實來自於小學「一個人的旅行」。 

    旅行,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改變。  

    尤其獨自一個人的旅行,自己可以決定旅行的景點和路線,自己給自己空間,反而更能真實的面對自己。因為孤單時,發自內心想做的事,往往是真正想做,而且是應該要做的。 

    給自己一段空檔,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天,來一段享受孤獨的生命之旅吧!

------------------------------------------------------------------------------------------------------------------------------------------------------------------------------------------------------------------------------------------------------------------------------------------------------------------------------------------------------------------

台灣各地相關鼓勵旅行(出去看看)的單位 

  

  (-)客委會--「築夢計畫」

                   http://www.ihakka.net/banner/dream/  

(二)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獎助學生出國學習」流浪者計畫 

     http://student.tnua.edu.tw/e001.htm    

 (三)屏東縣原住民全人關懷促進協會「2009背包客‧旅行志工計畫          

            http://www.iphcco.url.tw/   

(四)伊甸社會服務基金會 -「帶著愛心去旅行」           

            http://hope.eden.org.tw/wh_ab.php   

(五)背包客棧    www.backpacker.com.tw

------------------------------------------------------------------------------------------------

(六)中華電信基金會---- 「旅行台灣,說自己的故事」。     

      http://www.clicktaiwan.com.tw/tour/index.jsp 

(七)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推展「青年壯遊計劃」 

        http://www.nyc.gov.tw/chinese/all_in1/01_overview.php?MainID=23

(八)雲門流浪者計畫

     

     http://www.cloudgate.org.tw/wanderer/index.htm

        

  (九) 趁著年輕去流浪-----漂泊的靈魂,歸屬何處? 

            從 自我追尋  到  社會關懷,刻畫九個動人的生命旅行。  

  http://www.eurasian.com.tw/asp/showbook_cart.asp?bookid=03900084

-----------------------------------------------------------------------------------------------------

    (十)台灣自行車環島運動協會

 

       www.bit.org.tw

-

 

   (十一 )荒野協會新竹分會---打工換住宿  ,寒暑假<單車浪遊>活動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473896.shtml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28712623&aid=3417015

 回應文章

midoli
一個人旅行中
2010/11/14 04:05

在尋找安藤忠雄對於旅行的定義的實際內容關鍵字尋找中,來到這篇文章,

安藤忠雄的建築以及旅行的意義對我的影響很大,

所以,正在日本實踐一年份的一個人旅行以及安藤忠雄建築的踩點之旅,

不僅在這裡找到安藤,也找到了大前研一,

對於流浪這件事很有心得且狂熱的我,買了大前研一也買了趁著年輕去流浪這二本書,

但很慚愧地對其內容不如本篇作者簡潔有力的重點摘要.

看了這篇文章,讓我有感動到要掉淚的心情,

讓我反覆思考一個人旅行的意義之後能再更有個方向,

謝謝

目前一個人日本流浪中http://www.wretch.cc/blog/midoli341

黃淑文(桂花樹)(h28712623) 於 2010-11-14 09:38 回覆:

midoli

你的行動力,讓我佩服。

因為執行雲門流浪者計畫,搜尋各種資料時

認識安藤忠雄,和大前研一

讓我對流浪有更深的體會。

願一個人的旅行,更加豐富你的生命,打開你心靈的眼。

淑文獻上祝福



美珍
雖然孤獨,卻也美麗
2009/10/24 10:33

我喜歡這篇文章!

前一陣子才有人跟我分享旅行與閱讀是人生兩件不可或缺的事情,從你的文章,因此證明.

從小到大,我一直有這種自己旅行並探詢未知的機會,不論出自於一種訪友的興奮,還是自我靠近的刻意安排,無非就是讓自己有機會更理解自己還可以如何.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一書裏,更能讓人清楚的感應人的無限可能,淡淡的,靜靜的,一個人向前行進,雖然孤獨,卻也美麗.

黃淑文(桂花樹)(h28712623) 於 2009-10-26 21:01 回覆:

雖孤獨,卻也美麗

聽起來好浪漫

呵   ......

美珍論文進展可否順利? 


甜水窩蜂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旅行心情
2009/10/23 22:43

以前,追求浪漫,嚮往一個人的旅行

現在,還是喜歡旅行,更喜歡與他同行的旅行,

分享旅行中瞬間的喜悅,旁邊有個人,可比筆電更即時.


黃淑文(桂花樹)(h28712623) 於 2009-10-26 20:59 回覆:

旅行的形式有很多種

不同的階段

做不同的旅行

有不同的收穫喔


熊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個人旅行
2009/10/20 22:37

安藤忠雄和大前研一。

果然是不同凡響。

謝謝您,看完本文,獲益匪淺,謝謝。


黃淑文(桂花樹)(h28712623) 於 2009-10-23 13:00 回覆:

流浪去吧   熊咪


中等生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旅行有趣的多
2009/10/19 11:31
就我看來, 旅行的確是一種人生的縮影, 但比較起來, 旅行有趣的多了吧
黃淑文(桂花樹)(h28712623) 於 2009-10-23 12:59 回覆:

是ㄚ

總比在家當宅女好

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