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對於「維基百科」中關於「日治」一詞的批判──
2012/11/05 18:29:51瀏覽1596|回應15|推薦50

 

論當前主流歷史學者之「匱乏」與「落伍」

 

──以「日據」與「日治」兩詞探討

 

 

個人只是一個關懷斯土斯民的知識分子,由於深度地關懷,所以研究;個人不是專業的歷史學者,最近由友人處輾轉得來一篇文章,是我們島上最高學府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周婉窈的作品,其題為「從『日治』到『日據』再到『日治』──一份公文所揭示的歷史事實 」;我循著文章所附的資料追看,原來已是今年五月時的文章了;沒有在崇高的學術界,自己真是孤陋寡聞了。然而這實在是個很有意義的重要問題,想想自己確實是應該也提出自身的看法。

 

關於該文,一如其標題所示,是從「一份公文所揭示的歷史事實」,來強化周教授一向所主張的觀點,認為過去媒體所使用「日據」一詞是錯誤的,是勉強的,甚至是國府宰制所造成的結果。然而,史實究竟如何,今天如何使用才是正確?

為了理解這個問題的現況,個人又上網,就那號稱為自由的維基百科全書考察了一下,看這今天由學術霸權所操控的流行說法如何,真是相當精彩的操控啊,‧‧‧

因它也包含了周教授的觀點,所以,本文就引述其整段,依其原文次第,區分為五部分於此,作為本文整全討論此一問題的對象,分別對各部分,以「關於此所謂‧‧‧我們‧‧‧」的形式,給予理性的批判:

 

〉「根據馬關條約第5條內文:居住於台灣的漢人若不願意被日本政府統治,可在訂約後兩年攜帶家產離開。由此觀點,其他人若留在台灣接受日本統治,法理認定屬自願性質。據此支持「日治時期」的用法

 

關於此所謂「居住於台灣的漢人若不願意被日本政府統治,可在訂約後兩年攜帶家產離開。由此觀點,其他人若留在台灣接受日本統治,法理認定屬自願性質。」,

 

我們要提出相對的問題是在這兩年的期間,依照法條的條文原旨,居民應在其間為有自由選擇之權;然而,我台人實際上當時卻沒有獲得自由選擇之權;看當年乃木總督就任時,兩年期限未到,而當時台灣由於戰勝之結果而行接收,以兵馬臨之,砲煙彈雨方收,內地人接踵而來,其多數倚藉戰勝餘威虐待在地人民;物品之買賣,以至借貸,往往背理枉法,利己損人,毫不為意;至文武各官,亦聞有以職務上之威力臨之;一旦有不從命者,或稍有涉嫌犯罪者,即行縛捕拘禁,甚至加以鞭笞者;於是雖告以非法,訴其無辜,而終不能免者,相率啣之;弱者徒自畏懼,強者遂至反抗。……」;顯然我台先民沒有居於可以自由選擇之環境;筆者認為,日軍自身不依條約行事而倒行逆施,很顯然的,稱之為「侵據」或「竊據」,確實完全合乎此一史實!

 

除此,支持此一詞彙者,也為了不採取國民政府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抗日」或民族主義觀點,引進了台灣有別於中國的歷史主體性。2000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後,「日治時期」的用法經執政的民進黨推廣,並作為教科書的標準用法,遂在台灣成為主流用法之一

 

關於此所謂「也為了不採取國民政府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抗日」或民族主義觀點‧‧‧2000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後,「日治時期」的用法經執政的民進黨推廣」;

 

我們要根據上面所引據的重要資料指出,所謂「日據」是以當年日本派出的台灣總督所提供給我們的史實為根據,並非僅因襲於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政治觀點,換言之,該用語正是為了同情當年我台先民的不幸命運而使用,是屬於人民大眾的觀點,並不是任何政權的觀點;而更可以充分反映當時情況的,則是下述的,當年來台日人在報章上的公開怨言──

台灣割取以來恰值兩年,而決定當地人之去就即在今年五月,回顧起來,大聲疾呼將台灣當地人中特別頑強不逞之多數居民逐一驅逐出去,以內地移民墾其土地之強硬議論,不料卻由『一視同仁』之宏謨而結束成為過去一場夢。」。

 

我們認為,任何政權只要他尊重我台灣先民血汗淚的經驗,不論是國民黨、民進黨、共產黨,都沒有理由抹煞我先民在日據下這些一貫而沉重而深刻的血淚史實。

 

三〉相對日據:台灣學者林滿紅認為,用「竊據」字眼是敵對政權的常用語。以之形容1895年台灣的主權關係變化,是不願意回到《馬關條約》原文「完全主權割讓」的想法,也是不能接受既成事實的想法。且日本在當時趁德、法、俄三國干涉歸還遼東半島時,與三國簽訂台灣必須由日本統治而不割讓給其他列強的協定,使《馬關條約》具有多國國際條約的性質。且有日本史料「華夷變態」傳世。使當時日本認為清廷乃是「胡虜」,中日甲午戰爭是為光復「中華」,戰爭具有「解放」性質。中國同盟會宣言亦否定清朝為中國,並直稱清廷本「塞外東胡」,「迫我漢人,為其奴隸」,故力主「驅逐韃虜,恢復中華」。189410月,日本曾發佈《開誠忠告十八省之豪傑》檄文,使當時澎湖漁翁島民以日軍為「反清復明」的王師。中華民國國父孫文亦在其著作三民主義中,登載清朝時期是中國的亡國時期,並使其名列為《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總綱。

 

關於此所謂「用「竊據」字眼是敵對政權的常用語。以之形容1895年台灣的主權關係變化,是不願意回到《馬關條約》原文「完全主權割讓」的想法,也是不能接受既成事實的想法。‧‧‧《馬關條約》具有多國國際條約的性質。‧‧‧中華民國國父孫文亦在其著作三民主義中,登載清朝時期是中國的亡國時期,

 

我們認為,在當前的民主多元的時代,雖然一切可以多元化,林氏的說法各有多元的根據,然而,儘管日據的史實中,確有如前述者;但是如我們所已指出,關於「日據」一語,使用之根源並不是來自任何政治的威權或偉人,也不可能是國際強權片面的主張,而是當年人民真實而長期的歷史遭遇;我們應該細看,若非日據下五十一年貫穿的「侵據」精神,才會留下五十一年間雖然我台灣產業發達而卻留下史實中我台先民的平均死亡年齡竟然不增反減的慘劇[1]!那真的正是當年我台文學家賴和所曾慨歎的:

時代說進步了,的確!我也信他進步了,但時代進步怎地轉會使人陷到不幸的境地裡去,啊!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不能放在一處並論啊![2]

 

四〉另外贊成此用詞的人所持理由是認為台灣不是日本的殖民地,稱台灣是日本殖民地說法是出自於中國人為了「防衛中國的領土」而捏造「反日抗日」的歷史觀,若從生態學、水文學、地文學等史觀看台灣歷史,沒有日本帝國統治,台灣如今仍是中國最貧窮的海南島下面的一個化外之地。同時亦有日人櫻川武藏提出一次世界大戰戰後華盛頓會議所簽署四國公約華盛頓海軍條約中已確認台灣是日本領土,不是日本殖民地說法附和這項主張。

 

關於此所謂「出自於中國人為了「防衛中國的領土」而捏造「反日抗日」的歷史觀,若從生態學、水文學、地文學等史觀看台灣歷史,沒有日本帝國統治,台灣如今仍是中國最貧窮的海南島下面的一個化外之地。同時亦有日人櫻川武藏提出一次世界大戰戰後華盛頓會議所簽署四國公約華盛頓海軍條約中已確認台灣是日本領土,不是日本殖民地說法附和這項主張。

 

我們以為這真是荒唐透頂的說法,所及侵據者日人的說法,自說自話,不值一哂;此僅簡論海南島之比,也是無知之極;其一,地緣上,台灣與海南島兩者,在各自與中國的關係上,差別很大,海南島與雷州半島間相距近而且水淺[3],而台灣與大陸間則不僅距離上較遠,且有俗稱「黑水溝」的澎湖海溝分隔;所以,海南島就像澎湖島一樣,其居民外出謀生者多,定居該地而長期於在地發展者自然不多。其二,歷史的背景上,台灣早在清末劉銘傳時代,已經被當作我國「南洋屏蔽」,更是「期以一隅之地,為全國倡」,當時劉氏已指出「台灣與內地情形迥殊,紳商多涉外洋,深明鐵路大利[4],他不僅引入江浙商家來台建街開市,還招致在南洋各地之閩人來台合辦商務;就所知,其成績已經使來台訪問的美國公使田貝驚為「中國最進步的一省[5],哪裡是海南島之可比!

 

五〉根據學者周婉窈的研究,指出「日據」不是研究者自發的用語,是經過官方糾正的產物。「日治」的用法在戰後初期即已出現,但在19511115日台灣省政府新聞處發出公文,表示「甲午戰爭我國戰敗,遂為日本佔據,我乃喪失主權,此係侵略行為武力佔領之所致,如稱此時期為日治時期,不特有眛於日本過去對華之侵略行為,抑且易使臺省同胞泯滅其固有之國家民族意識,實有矯正之必要。」為由通令各報社、通訊社、雜誌社一率改用「日據」。因此解嚴後逐漸改用日治,實際上只是恢復原有的俗稱。

 

關於此所謂「根據學者周婉窈的研究‧‧‧」

我們前已提及,駁斥周教授該一觀點是筆者寫作本文的原始動機,為了幫助讀者的理解,也算尊重周教授當前的學術地位,本文將詳論之。

此先引一段它大文中的兩項主要論據:

 

其一、是所謂「學術公例」:

 

日本在臺灣是殖民統治,殖民統治是近代世界歷史上普見的帝國統治型態(不管您喜歡不喜歡),如果用軍事性的「occupation」,無法呈現歷史的真實面相。舉例來說,英國殖民統治印度數百年,如果稱這段歷史為「英據印度史」,也不是不可以,但和「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或「英國統治下的印度」)相比,恐怕後者還是比較恰當,也是一般的稱法。???『日據』若用來講日本領臺之初的軍政時期(1895/08/06-1896/03/31),有其道理,但用來講整個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就顯得不恰當。臺灣史學者放棄「日據」,私意以為這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原因。」

 

其二、是由於「日治」一詞曾經在61年前出現過,因被國府禁止而消失;它論述稱:

 

關於日本統治臺灣的這五十年(1895-1945),自我「受教」以來,都是用「日據時代」,似乎沒有別的用法。」

「『日治』的用法早在戰後初期就出現,但在距今約六十一年前被禁止使用。???解嚴後逐漸形成的『日治』用法,原來只是恢復『俗稱』」

 

這是我們的學術權威周教授,認為上述的兩項理由,就足以讓其所主張的「日治」觀點合理地取代他認為「後出」的「日據」觀點;然而,一個專業的歷史學者,在談論歷史問題的時候,為何只在一廂情願的文字解說上打轉?只說這個「日據」的英文字義為何?而不探討與「日本殖民統治」所直接造成的史實如何?──是否為「侵據」或「竊據」之一貫表現?

 

此請先看,他所舉的學術上的通例,個人在日據台灣史中,讀到過田總督曾經公開指出「帝國對台灣的統治方針並不能像英國一樣,在殖民地設立議會制定法律決議預算的所謂自治型殖民政策。」,周教授以英國相比於日本合適嗎?此其一。

 

此外,我們讀英國控制印度的歷史,是由各地建商館到發展為殖民地與其成為自治領的過程,顯然與我們前面已提及的,日本1895年抵台後之立刻以攘逐殺戮的方式控制台灣的過程與其結果完全不同!此其二。

 

至於,周教授其所謂的「『日據』若用來講日本領臺之初的軍政時期(1895/08/06-1896/03/31),有其道理,但用來講整個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就顯得不恰當。」

 

我們認為那是周教授一廂情願的「無知」,敢請周教授拿出資料來,有哪一本專業的書籍,會把所謂「軍政時期」定義為乃木總督所描述的狀況?相對的,就筆者的研究,除了前述的「攘逐殺戮政策」外,「日據」五十年中,由欺罔的「鴉片緩禁」的毒策,苛虐的「日式保甲制度」,愚民的「同化主義教育制度」,敲骨剝髓的嘉南大圳,配合五十年無限宰制的「匪徒刑罰令」,到我台人在這五十年產業進步中,竟然平均死亡年齡不增反減的悲慘史實;請問任何一位有學術概念、有辨別能力的讀者,看看這些日據五十年中的史實,怎可任由那所謂「領臺之初的軍政時期」來遮掩過去?

 

其三,讓我們來看周教授視為「奇貨」的資料,是國府來台後針對報章上對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一詞應該如何簡稱的問題,曾經以公文的方式向外界提出過要求,當時其要求是應該一律使用「日據」一詞;由於當年屬於戒嚴時期,如今已是解嚴時期,於是周教授就強調出其所謂的:

「『日治』的用法早在戰後初期就出現,但在距今約六十一年前被禁止使用。???解嚴後逐漸形成的『日治』用法,原來只是恢復『俗稱』」

 

依周教授所強調,其此一觀點有著1951年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的公文為證,該公文的「事由」中稱「為日據臺灣五十年光復後俗稱『日治時期』有矯正必要應稱為『日據時期』特電轉請查照」,於是她就像獲得了真理似地強調那所謂的「『日治』的用法早在戰後初期就出現,但在距今約六十一年前被禁止使用。」;認為那樣就能夠加強了「日治」一詞的合理性。

 

對此,我們首先要指出的是,歷史學者在談論這個歷史問題的時候,應該要充分保持客觀的態度,換言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在1951年的「認知」,一定就是對的麼?過去周教授是否從未考慮過這種學術態度,因而,往往如此輕易接受官方說法?──其實任何一個真正的歷史研究者對於任何資料都應該在使用前先給以某種質疑嗎?

 

我們要對於她所謂的「『日治』的用法早在戰後初期就出現,但在距今約六十一年前被禁止使用」,我們應該從認知當年的情境著手。

 

首先,應理解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據」兩字的指涉,包含著其統治者對於自身的種種「侵據」或「竊據」性性,甚至當年我台人更指後藤新平輩有「割據」性作為,當然不可能公開坦白承認與宣揚;所以,在其統治期間,當然不可能有「日據」之名;同時,對於當年反日、抗日份子言,那是個日本較開放的學者公開承認「帝國主義下的台灣」的年代,故有對於「日帝」的明白批判,但沒有對於「日據」的批判;但是當年民間早流傳有「日本仔的天年」的批判日本統治的用語,在該一可語譯為「被老天如此安排,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日本惡質統治」的語彙中,充分地表達了對於我們前述的「日本殖民統治」即「日據下」的「諸苛虐政策」之強烈批判;就所知,那是最早「俗用」的實例;所以,對於國府中央改造委員會缺乏批判能力的,乃視該公文為無上證據的周教授,就研究史實的筆者言,覺得她實在缺乏一個歷史研究者應該有的研究態度;對於真正的歷史研究者,豈非應該史實才是自身聚焦的所在,名詞本身並不那麼重要,不管它是哪個黨中央提出的,或者美國與日本偉大學者提出的,應該尊重史實、以史實檢證「名詞」,才對。更何況周教授平素頗輕蔑國府作為,對國府公文所云「俗稱『日治』」,竟不知該描述可能只是該會認知中的一個錯誤的例子而已。

 

最後,筆者要指出,就筆者手頭的資料顯示,「日據」一詞之出現,可能比「日治」一詞更早,其原因除了由於「日治時期」的閩南語發音不易外,相對的,「日據」一詞,除了在閩南語發音上沒有困難以及它確實能夠顯示當初日本無條件投降,我台人普遍高度批判日人與歡迎國府時的情勢,並且直到1990年代初,筆者確實還曾在反國府陣營中,聽到本省耆老使用它;所以,「日據」一詞確實有其存在的理由;此外,至少在1945年底的「民報」的副刊「學林版」的編者楊雲萍先生,曾經在他為我們台灣文學大家賴和的小說「辱」所寫短短的「編者記」中使用過「日據」一詞──其全文是

這台灣小說選原來是日據末期李獻璋所編的一本小說集,其中收有幾篇賴和的作品,可恨在剛組版付印時,橫遭日警禁止出版;現在台灣光復了,編者依據當時的『校樣』刊載,以廣流傳。」

 

此處,我們不僅確實見到了與後來「俗用」的「日據」一詞相同的語意,而我們當年台灣文學諸家所流傳下來的眾多寫實主義的小說作品也在在地彰顯了我們關於日本「侵據」台灣,以致我台人民不聊生的史實;可謂正是更強化了當年俗用「日據時期」的合理性,不知道後來成為台大歷史系教授的楊雲萍先生有沒有教過今天已具史學權威地位的周婉窈教授,我們提出楊先生當年在此的證詞,是否應該受到周教授合理的尊重。

 

此外,另一應該屬於相關的資料,那是更早的關於我個人尊敬的林獻堂先生的資料,據稱,他為了緩和我台先民在當年所受的痛苦而呼應日本維新元老板垣退助組織「同化會」時,就曾經以「日本政府竊據台灣」一語,對我台人描述過去我台人的慘史而表述自身參加該會的動機;其痛語稱:

 

日本政府竊據台灣,實施殖民政策,對台灣人施加種種壓迫,並實施差別待遇,造成人民權益的差異。譬如,台灣的學制與日本本土不同,台灣人必須讀日本的中學畢業,否則無法升學。戶籍法不一樣,日本人與台灣人之間的結婚也被禁止。總督府並制定匪徒刑罰令以及保甲條例,實施連坐法與笞刑。日本憲法也不適用於台灣,造成法律上的不平等現象。因此成立同化會的目的,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為著同化,???其目的只不過在於藉此緩和日本政府對於台灣人的施壓及束縛,減輕台灣人的苦痛。」〈劉明朝:追思林獻堂先生之一生〉

 

其中,我們可以感到的是與個人前述90年代所遇到的耆老極為相近的「日據」觀點,當然,聽說現在已經沒有人真的表裡如一地尊敬他老人家了,所以,本文僅將他的證詞置於本文之末,謹示個人對於前輩先生之不敢或忘。

 

最後,我們願意簡單言之,個人以為今天歷史學者之「匱乏」與「落伍」,實在是個極為嚴重的問題;「匱乏」是指研究者不注重史料之周全蒐集就妄做論斷;而更重要的則是這論斷在社會政治潮流中有強烈的「怕落伍」的心態;使得他們在尊貴的歷史學術原本應該重視客觀與深入周全的研究傳統裡,就自動的「落伍」了;那樣的研究可以欺瞞世人於一時,如何能夠欺瞞世人於後世,而這些混淆「日據」與「日治」的無知學術作為,將讓後世我們的台灣歷史研究者,感到多麼深刻的羞恥啊?



[1]

[2]

[3]

[4]

[5]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7018467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快樂水兵甲狗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到本文後, 我應該在以後有機會提到時, 自覺採用「日據時代」的說法
2012/12/30 21:11

101年12月23日, 台灣人李勝峰在新黨台北新生南路集會時,公開提到他的長輩本來就一直採用「日據時代」而非「日治時代」的說法.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12-30 22:17 回覆:

謝謝您的呼應;

問題很不起眼,但是意義重大,希望大家都能重視。

萬謝您的光臨。

泥土敬白


yadu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宗教也有種族的藩籬
2012/11/22 21:17
宗教認同如同國家一樣,也有種族的藩籬,白人世界的宗教信仰,以泛基督教為主,阿拉伯世界的宗教信仰,以泛回教為主。當然這與歷史有關,但這樣的宗教信仰種族分佈,卻是事實!

中國呢?儒、佛、道、泛基督教、回教、多神(關公、八戒、悟空...)...,等都有一定的信眾,但沒有壟斷地位的宗教。在宗教信仰上,中國人的表現,一直都是比較寬容的(文化大革命的瘋狂是例外)!

國家對於百姓的意義,中國與西方一直以來都有很大的差別。歷來中國是一個文化符號多於國家符號,寬容地採「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的文化認同原則,歷史上中國很少對少數民族進行種族清洗,不會如美國的白人一樣,在北美對印第安人的屠殺,使今天的北美印第安人瀕臨滅絕!中國也不曾如美國的白人一樣,把另一種族當動物一樣蓄養,使其世代為奴。

中國近代政治信仰的糾結,由維新到革命,甚至三民主義也好,共產主義也罷,姓社姓資、資社同體、社皮資骨,都是源自外患挑戰所作的回應,中國百姓由傳統的政治疏離,走向政治的狂熱,一直都是隨著烈強的魔棒而舞!

台灣的國家認同也如是,由操作「台灣地位未定論」,操作228的悲情,操作親日情結,幕後那一隻明目張膽的手,非美即日。我以前曾偶而在中國時報投書,不久竟接到中國時報編輯室轉來「51俱樂部」的說帖及邀請書,該俱樂部以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為宗旨,並謂其乃由台灣的眾多教授及留美學人發起云云!

釣魚台這一步棋,美國70在年代下的子,現正在收割,透過操作美日安保,中國不得不謹慎小心。

今日美國倡導的TPP,明顯排除中國,是一道經濟的島弧封鎖線,猶如冷戰時期第一島錬的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所形成的軍事封鎖線!

台灣位於島鍊的中央,台灣的國家認同,關係列強封鎖中國的成敗!

                                                            yaduo

野渡 / 原鄉人客棧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11-24 07:20 回覆:

渡兄

您這段真精彩───

我以前曾偶而在中國時報投書,不久竟接到中國時報編輯室轉來「51俱樂部」的說帖及邀請書,該俱樂部以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第51州為宗旨,並謂其乃由台灣的眾多教授及留美學人發起云云!

我也常投中時呢,哈,可是我怎麼沒接到過這種邀請

人說他是統媒,我常常不覺得,果然我的判斷不太差

泥人有感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11-23 10:57 回覆:

島鏈中央之類,是戰略問題,太複雜了也太機密了。

對於國家大事,很多事真是很難公開的;

泥人自知,沒有資格參與機要,所以不太敢談了

只能做些自己覺得迫切與有意義的事,就留待日後有人可以運用吧

泥人敬白


yadu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家認同,是一種信仰!
2012/11/22 00:31

國家認同,是一種信仰,有如宗教!

所謂論述,只不過是後見之明的為信仰找理由而已!就像宗教信仰一樣,如果去分析,最後只剩下一個理由,就是相信!

國家認同也如是,基於文化、生活習慣、語言、風俗....等等不一而足的理由,同樣的到最後,唯一的理由,亦如同宗教的信仰!

會產生如此的信仰,與殖民的壓迫而異化有關,與大國的操弄亦有關(如台灣地位未定論),就像宗教的傳播亦與大國的國力相消長一樣。

中華文化認同的幅射範圍,通常隨中國的國力相消長,盛世時,朝貢的朝貢,藩屬的藩屬,當中國積弱不振,烈強便侵門踏戶,割讓的割讓,租借的租借,台灣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殖民50載,台灣的百姓也因此遭日本涂毒50載,個中血淚,罄竹難書,泥土兄的文章前前後後,已有所指出,不在此多說!

今日中國,是難逢的發展機遇,我中華兒女,當埋首努力,建構21世紀富強的中國。

由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實為圍堵中國政策),可看出烈強依舊虎視眈眈,中國的發展,仍如履薄冰。看兩岸的貪官及富豪,都擁綠卡、買護照,便知中華文化自信的建立尚有長路,非數代人的努力不為功。

隨著兩岸經濟的整合,隨著大陸的發展,台灣的國家認同,也會發生變化,但台獨的訴求,仍將纏繞台灣,令台灣不斷內耗,此乃大國下的一步絕棋,相信數十年內,仍無法化解,能否跳出悲劇的命運,就看我們的智慧了!

                                                yaduo


野渡 / 原鄉人客棧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11-22 12:54 回覆:

渡兄

或許真是如此,類似宗教;然而,在信者之間,還是有許多個別的差異的。我想。

並且,就個人的研究,這個宗教的基礎太弱了,在理性與現實的不斷沖激下

他應該沒有不能動搖的理由

偉大的宗教所訴求的,是人心直上九天,深入地底的呼喚

其中不會只是無知的悲情與霸權美、日明白的糾葛

至於兩岸,真的那麼糟麼,研究大歷史的我,所見不太相同

海南飛機叉狀的教訓,科索沃霧社的教訓,如果不讓發福成為第二檔校,哪裡會有路走

哈,泥人是小人物步炭大問題囉

泥土敬白

 

 


yadu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東亞共榮口號下的順民!
2012/11/20 23:39

台灣今日內部最大的問題,就是國家認同問題,國民兩黨基本上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國家認同取向。這是在日本殖民台灣下,台灣內部因受殖民壓迫而異化的結果。 

那些人要用日「治」而不用日「據」,其目的只是要與中國切割,以日本的合法統治來建構中國的不合法光復。所謂學術,只是外衣而矣! 

殊不知若日本是合法統治,台灣便失去了主體性,在這種建構下,台灣理論上仍應受日本統治,既然日本的統治是合法的,剝奪日本對台的統治就是不合法,在此一邏輯下,台灣便應歸還日本,那台獨只不過是過場的把戲而已! 

原來他們追求的只是在大東亞共榮口號下的順民!

                                          yaduo


野渡 / 原鄉人客棧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11-21 18:10 回覆:

渡兄

 

歡迎光臨,並賜回應;

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我認為;

所以當我發現號稱「自由」的「維基百科」如此處理時‧真是覺得不能不花些時間公開討論。

對於這個問題,既使我不會向您一樣迅速地推論向「原來他們追求的只是在大東亞共榮口號下的順民!」──因為,它們的整個大論述當然不只如此,是還有其他配套的,‧‧‧

但是基本上,如我文中所論述,它絕對是個缺乏主體性的、也是個缺乏基本思考能力的表現;個人看來,竟以這樣的「弱智」,要來愛台灣、指點江山,其危險性,真是「盲人騎瞎馬」,不過如此吧?

他們真是悲情到這樣缺乏理性的程度麼‧‧‧唉

泥土敬白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日據
2012/11/18 11:39

以前在鄉下常聽老一輩的人用台語講「日據時代」如何如何,

「日據」本來就是台灣人的用語,

我本來以為這兩名詞大同小異,

其含義為「日本佔據」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佩服泥兄的研究精神。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11-18 12:32 回覆:

感謝桑田兄的應答;

我確實在不同的場合也聽過島上的耆老,用台語說「日據」一詞;

這應該正是我覺得我們這一代應該辨明,讓晚輩們知曉的理由。

謝謝您的回應。

泥土敬白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嚴謹討論﹗籲請大家仔細...
2012/11/16 00:59
.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11-18 12:38 回覆:

感謝您的重視。

個人認為這一字之差,是社會的主體性,也是學問的思辨性,實在不可忽視;

而今天所有官方資料,尤其,教科書都已使用「日治」一詞;

實在讓人痛心。能得您此幫助,登高一呼,泥人五內銘感。

泥土敬白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日治
2012/11/15 23:37

用『東亞共榮』侵略我國,鐵蹄之下被殘殺的同胞是我們的先祖,姦殺婦女是滅族的禽獸行為,我一個區區中國婦女,沒有以德報怨的胸襟

對太多的荒謬政治行為,只能說“不敢苟同”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11-16 17:11 回覆:

感謝您的誠實

當我前面表示我唯有誠實而已時

感謝您也以誠實回我

泥土敬白


鈴聲(老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沒辦法呢! 老天造人就是要都不一樣的啊
2012/11/13 00:00

好在這裡還有一個和我們想法一樣的 

http://chinatide.blogspot.com/2012/06/blog-post.html

偉基讓他們想法的人霸住了, 不同意見的, 他們很快的就改了, 好在還有百度百科什麼的, 還不算一言堂..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11-15 20:16 回覆:

最近越來越深入到人的內在問題裡

人們是那樣的不同

如果不是有著某些相似的背景

真的那樣地難以溝通 啊,人生

除了誠實,我還能擁有什麼

泥人有感


牛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2/11/12 01:04

上建築史時

從中國建築接續到台灣建築

到底是日治還是日據

其實也是讓我們師生難以定義的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11-12 02:33 回覆:

這個方面,就個人所知,當年在封閉的教育背景下

對於大歷史的認知不足,一定很難處理這類問題

您指的是建築物的工程品質麼?

不過,若以歷史背景看,所有殖民者都是科技先進的剝削帝國

資源來自無限剝削的供應,以及統治者與其階級的自保要求

首先,在科技能力上,先進殖民者是有能力完成更堅固的建築

其次,所有建設幾乎都是為了統治者的需要,仔細考索資料,道路的建築,最初的目的是帝國吸取各地資源與鎮壓反叛之用;不少被統治者一輩子沒坐過幾次火車,是否當然其施工品質與維護保養就易往極高水準發展

其三、所有殖民者,包括那些工程人員,在社會中都待遇優渥〈以日人言,不但比台人薪水高六成,並且配給宿舍;台人不能為日人的上司〉;對於下手的台人承包商可以打罵,且又在相對於今日大為純樸的環境中,生活滿意;除了少數個人貪婪外,簡直已無結構性的貪汙必要?

這樣建築史上的背景,是否有意義?

泥人敬白


春眠。人間如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晚安
2012/11/08 23:31
一定花了不少時間整理吧! 辛苦了
我以詩度量生活,以色彩豐富我的人生; 帶著夢的羽翼飛天.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2-11-10 10:57 回覆:

關心

就應該付出心力,只是無奈地證明自己的存在啊。

泥土敬白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