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人何以「親日反美」和「微觀親美、宏觀反美」?
2009/08/06 22:00:32瀏覽1189|回應0|推薦1

看到這個部落格的文章 楊恒均:美國是靠什麼度過難關的?很有感觸,便想到自己多年前寫的這一篇,找出來貼上﹕妖魔化美國,誤導自己

我也是在觀察、思考了很多年後才理解到的﹕美國人(總體上)的思想境界,高到很多東方人無法理解的地步。這尤其在台灣,出現了兩大奇怪現象﹕

一是親日反美。台灣人的反美情緒是明顯的,雖然台灣人也很清楚他們需要美國保護,可是對日本,便只有崇拜,反日情緒幾乎見不到。

其實,在價值觀的層面,日本怎麼能和美國相比?日本和美國只在物質發達的層面相似,但在價值觀的層面,日本和美國完全是兩個不同檔次的國家。美國人選出黑人當總統,在日本絕無可能 --- 我不是指望日本也選出一個「黑人」總統,因為日本連沒有「黑人族群」也沒有,但我完全可以下這個結論﹕日本連選出一個同是「大和民族」的「部落民」當總統的可能性也沒有。按我的「族治」理論,日本不過是個「族治國家」而已,和所有的亞洲國家一樣,但美國,卻是「超族群公民國家」(見 什麼是「兩道門檻」與「族治」)。同樣,靖國神社至今仍供奉著戰犯,日本人從首相、內閣大臣開始年年去朝拜,這種事情在美國也是不可能發生的。

台灣人無法理解美國和日本的差別,台灣人只會欣賞日本的精制文化、嚴謹工作作風、精良的工業產品等「硬體之美」,看不出日本「族治」的「軟體之醜」,當然也不理解美國的「價值觀軟體之美」,台灣人的思維境界達不到理解美國和日本差別的地步,這是我說的台灣人「愚善」的特徵之一。

屬於「自由世界」的台灣人都不懂美國,屬於「專制世界」的大陸人(在整體上)當然更不懂美國,所以,大陸人反美,超過台灣一百倍。

二是「微觀親美、宏觀反美」。什麼叫做「微觀親美、宏觀反美」?就是﹕凡是在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上,台灣人要批評反省台灣自身的不足時,從平民百姓到專家學者、名嘴政客,總會以美國為例,來證明台灣的缺點,這叫做「微觀親美」,例子舉不勝舉;而一到國際政治的大場面要整體評價美國時,他們又總是把美國描繪、定性為「惡魔」、「惡霸」,這叫做「宏觀反美」。

這真是一種人格分裂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這麼想像嗎 --- 在生活中,當我們要反省自己的生活態度和道德倫理水準時,我們常常比照社區裡的一位「紳士」,說他的行為如何正確,如何值得我們學習,可是,當論到社區裡誰是「典範人物」時,我們又「一致公認」這位「紳士」是「流氓」。

這種「人格分裂」的思維方式是否十分可笑?我真的很難理解,在「微觀上」處處值得台灣效仿學習的美國,為什麼在「宏觀上」會是一個「惡魔」、「惡霸」?但台灣人正是如此(其實大陸人也是如此)思維的,陳文茜、南方朔這些「大牌」人物都是如此。

090806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zhl2005&aid=320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