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3/21 23:01:11瀏覽1670|回應0|推薦5 | |
Python機器學習筆記(五):懲罰不合群的人,才有秩序可言-過度擬合(overfitting)與正規化(regularization) 一、何謂「過度擬合」 機器學習的目的很簡單,找到一個演算法模型,先針對現有資料學習,之後當模型接收到新資料時,能對該筆新資料做出正確類別分類或預測。所以要讓一個模型能對「還沒看過」的新資料做出正確的判斷,其前提是先對「已看過」的現有數據,能正確無誤的分析解釋。 但有時我們會發現,模型在學習階段時,雖對現有資料有極佳效能,但在面對新的或未知的數據時,效能卻不好,這種情形,我們稱之為「過度擬合」,也可說該模型有「高變異性」(high variance),其原因是「使用過多特徵」,而產生太複雜的模型。 二、「過度擬合」的例子 以一個簡單的廻歸問題來看「過度擬合」問題。第一個圖中的粉紅色點點,是已知的現有資料,其內容是由橫軸的x值,與縱軸的y值所組成,我們預期x與y之間具有函數關係,即y=f(x),當知道x的值之後,我們即能得知y的值,而模型學習的目的,就是利用現有資料,找出x與y之間的函數關係。 假設圖中紅色虛線為模型學習後得出的函數關係,這個x三次方的多項式複雜模型,其函數圖形很完美地通過全數粉紅色點點,其對現有資料的解釋力達到百分百的效能,但其對未知資料的預測卻無多大用處,由於模型高變異的特性,它很難回答以下這個簡單問題:在長期趨勢下,x增加,y是增加還是減少?此時紅色虛線的模型學習結果,即具有「過度擬合」現象。 三、集體秩序 vs 個體自由 - 在「偏誤-變異數(bias-variance)」之間找到平衡點 在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事物是按部就班進行,我們也就較易對未知領域進行推測;但若處在詭譎多變、變異極大的環境,既然一切都在變變變,我們就很難推測事物的演變。 再回到第一個圖,其中藍色的直線,是我們希望模型最終學習後能得到的成果:透過一個簡明的「秩序」規則,我們即能掌握未知動態。但這條藍色直線並未通過多數的粉紅色點點,這代表模型在尋求「秩序」過程中,犧牲了每筆資料的「個別特性」,並以「噪音」(noise)來形容這些「個別特性」,雖然這些「噪音」造成模型推測值不等於實際資料的「偏誤」,但我們對造成「偏誤」的原因並不感興趣,所以才將其稱為「噪音」,並從模型中抹除這些「噪音」的影響力。 通常一個模型的學習效果,「低偏誤」與「低變異數」二者無法兼顧,須在二者間做一取捨。 四、懲罰不合群的人 - 正規化 一直在重複說,模型學習、模型學習•••,模型是如何進行學習的?簡單說,就是不斷調整模型參數的權數值,使模型推測值與實際值間的差異,達到最小的境界,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成本函數(模型推測值與實際值間的落差)的極小化。 1.單純成本函數極小化-產生「無偏誤-高變異」模型結果 再回到第一個圖形,假設a、b、c、d分別為模型截距項、x一次項、x二次項、x三次項的權數值,一開始模型會隨機賦予a、b、c、d初始值,再依據此時模型推測值與實際值間的差距,調整a、b、c、d數值,一直調整到使模型推測值=實際值,即成本函數=0,這時模型會推導出通過所有實際值粉紅色點點的紅色虛線,其成本函數雖極小,但其高變異特質並非我們想要的結果。 2.正規化:極小化(成本函數+成本懲罰) 所謂正規化,就是加入成本懲罰,用來懲罰極端參數權重的機制。此時當我們使模型推測值=實際值,讓成本函數=0,但加上成本懲罰後,此時(成本函數+成本懲罰)加總後的結果不一定能達到最小的結果。 在求解(成本函數+成本懲罰)極小值的迭代過程中,加入的成本懲罰機制,會使極端參數權重,如x三次項的d或x二次項的c朝0收斂,最後得到圖中藍色直線,一個低變異但有偏誤的模型學習結果。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