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07 23:29:23瀏覽1389|回應2|推薦23 | |
------------------------------------------------------> 阿里入獄後,奈賈決定完成葉塔的遺願,找到她女兒 艾妲 ,幫助她完成學業。 艾妲屬於社會抵抗運動的一份子, 在這同時, 一次遊行示威,她趁亂把警察的槍取走,卻在途中掉了手機,牽連她的同伴,使得她必須躲避土耳其警察的追捕,非法入境到德國尋找她的母親。到了德國,遇見一個願意幫助她的女孩 洛蝶 ,漸漸地,兩人成為相依的情侶關係。對於艾妲, 洛蝶的母親蘇珊一直沒有站在很支持的立場,卻依舊遷就著洛蝶,任由 艾妲的居留。 在一次道路的警察檢查時,艾妲被捕,因而遣送回土耳其。在這期間,母親已為艾妲付出了一年的律師費用, 洛蝶不顧母親反對,堅持要繼續幫助 艾妲。就在幫艾妲取她先前不知道的手槍的路上, 被小孩搶 劫 , 最後被小孩拿著玩的手槍誤殺。 母親蘇姍來到土耳其,住在先前 洛蝶住的地方,也就是 奈賈租給她的房間,繼續完成 洛蝶的遺願,照顧 艾妲,最後艾妲因為示意悔改也出獄了。 奈賈在一次與蘇珊的對話,回顧至以前與父親的對話,原本不願意承認有個殺人犯父親的心情,卻突然發現父親對自己的愛。 故事輪流發生在德國與土耳其這兩個國家,所涉及的議題範圍很廣,種 族、 國籍、宗教、文 化、 性 別。 其中有很多畫面採用相互呼應的方式,來述說「跨越」的意義。例如,葉塔的棺材送回土耳其, 洛蝶的棺材送回德國;被釋放的 艾妲,與片尾的 奈賈,同樣都有靜靜地觀望海洋的描寫鏡頭 。 這些人原本都是相互毫無干係的人,卻很自然地湊在一起。 洛蝶指責她的母親「太德國」,過於理性,看著別人有難卻可以選擇不去伸出雙手,但是換作是世界上的許多人,我們可能會先考慮的,大概也是安全等等可以條列一堆的問題,最後乾脆不插手這件事,或者直接把 艾妲 送去警察局。 對於父親的愛,奈賈與蘇珊對話間的描寫是感人的。 「死亡」是ㄧ種轉折,對於 【 The Edge of Heaven 】裡面的人物來說,藉由死亡,關係獲得直接或間接的修補,然後重生。乍看之下,就字面來看是個結束,卻是個新的開始,亡者的愛,會轉移到思念的人的身上。 當然這部片多少帶點政治意識的色彩。 「歌德反對革命,並不是基於道德倫理的原因,而是因為其難於駕馭,以下這兩段話就足以證明: 導演 Fatih Akin 經常將主題圍繞著土耳其與德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所產生的種種問題。對他來說, Bush 和希特勒差不多,他們都是法西斯主義者,甚至也不願遷就於好萊塢誘人的金額。 土耳其是一個臨海的國家,橫跨歐亞兩洲, 雖為歐盟候選國,卻有些會員國不大贊成,部分原因在於伊斯蘭教國家女性地位不平等的爭議,不過,主要還是在於宗教,因為伊斯蘭信仰已經融入生活,縱使土耳其積極地主張政教分離,卻不免有所牽扯。 「 古蘭經 」是人寫的,作者已死,對於其中的教義只能藉由文字追朔當中的思想來產生定義,加上不同地區背景文化的差異,所以可能的誤解是必然的,譬如,「可蘭經上有寫 …… ,但不代表□□不能 …… 」。 由於現代主義的興起, 對 傳統 「古蘭經」的詮釋有另一番不同的見解 ,強調由於父權體制歷史進程的發展環境,「古蘭經」上不完全的說法,使得女性地位因而遭受貶抑,且這些現代化的思想並非真的與「古蘭經」的想法相違背。相對於「原教旨主義」(即代表原本的保守傳統思想,這一詞原用於指稱極端 保守的基督新教信仰者 ,後來 在 1970 年代被用來指稱當時眾多形式的伊斯蘭復興運動 ),現代主義是較符合多數世人心中的標準。 容易讓人產生誤會的是,伊斯蘭的精神是和平的,「原教旨主義」 者通常較保守,強調淨化( purify )伊斯蘭信仰的重要性,然而,雖然目前伊斯蘭信仰融入於生活中,卻不免也成為形式,或是無法完全實踐,真正的意義被遺忘與曲解,同時又因與西方社會文化的介入和否定,他們對自身產生矛盾與衝突,進而衍生出較為激進的「伊斯蘭主義運動」( Islamist movements )。宗教 , 有時已經變成了一種手段。 我們都被教導要有尊重異己言論的雅量,但是卻一再因為「你與我不同」之間而發生衝突,到最後我們堅持與維護的,並不僅只是單純的思想辯正,而是為了尊嚴、權力等複雜意圖。 撇開所有護照上能登入的資料,我們終究也不過是「人」罷了! 一群會感到喜悅、憤怒、痛苦與悲傷的人。 當我們發現別人的存在,開始願意接納彼此時,也許也會懂得對方的感受。 題外話: 電影裡出現一本書叫做「 demircinin kizi 」,土耳其德裔作家,台灣似乎沒有這本書,如果有人看過,可以分享一下心得嗎? 相關閱讀: 【 The Edge of Heaven 】 wiki 延伸閱讀: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