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嫦娥登月終不悔
2013/12/18 20:28:42瀏覽325|回應0|推薦6

嫦娥登月終不悔

 郭都人

韓國《朝鮮日報》中文網日前刊載關於嫦娥三號專欄文章,全文如下:

[世間萬象]嫦娥登月

朝鮮日報評論員 金亨基 (2013.12.16 15:02)

1962年11月,美國總統約翰•F•甘迺迪將美國宇航局(NASA)負責人詹姆斯•韋伯叫到白宮。當時,詹姆斯•韋伯對甘迺迪的政策提案10年內將人類送上月球 持懷疑態度。甘迺迪表示: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先于蘇聯第一個登上月球。對太空本身毫無興趣,我們之所以投入龐大的費用,是因為希望在幾年內超越蘇聯。 

1957年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引發的美蘇太空競爭並不是單純的科學技術競爭。這是探查對方國家的間諜戰的延續,也是彰顯國力的宣傳手段。美國終於在1969年將載人飛船阿波羅11號 成功送上月球,對蘇聯還以顏色 。但太空競爭卻在此後急速降溫。有人指責稱,登月的成功與龐大的成本和危險性相比收穫微乎其微,因此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但進入21世紀以後,月球再次受到世人的關注。而此次不再是國力的競爭,而是實際利益爭奪戰。月球上有豐富的氦,如果從月球獲取1萬噸用作核聚變原料的氦,就能解決地球上1年的能源使用量。此外,由於月球是無菌狀態,還可以在它上面建設生產醫藥品和半導體等高純度產品的生產基地。而且月球上重力較弱,因此與地球相比,可通過少得多的推動力將太空船發射至火星或其他星球。

中國無人登月探測器嫦娥三號 於本月14日成功登上月球。中國是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成功登陸月球的國家。2003年,中國載人太空船神舟號 登月時,有人嘲笑稱這是在追趕過時的潮流。但事實並非如此。以中國發射神舟號 為契機,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和印度先後加入21世紀太空競爭行列。

宇宙產業給人類的日常生活帶來全球定位系統(GPS)、太陽能電池、空氣清淨器、特殊纖維等諸多衍生技術產品。在女性胸罩中含有為用於太空船天線而開發的形狀記憶合金。在中國培養的20萬至30萬名宇宙產業人員中,有10萬人以上屬於研究這種民需技術的非軍事領域專家。冷戰時期結束以後,美國迅速將宇宙開發技術與民間產業領域掛鈎,但蘇聯卻因體制僵化,在民需轉換上失敗。雖然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但中國和蘇聯不同,選擇了顧及實際利益的道路。

上述專欄文章大致中肯,也掩蓋不了韓國大報對中國大陸科技進展的期待。事實上,全文沒有片言隻字涉及日本的處境與前景,說明韓國輿論對東亞局勢的此消彼長的樂觀。

在太空領域,日本再一次被北京超越,人所共睹現象對以安倍晉三為首的妄人集團無疑是極為沉重的打擊,也為日本企圖螳臂擋車之譏提供有力的佐證。朝鮮半島統一將是對日本更難以承受的打擊,而韓國與北京的合作與默契是半島統一的先決條件。因此,韓國輿論對北京的太空科技成就感到振奮,實屬必然。台獨陣營自然垂頭喪氣,在程度上,大抵相當於韓國人的欣喜。

至於美國,境更敏感甚至尷尬。理由很簡單,美方在目前的臨界階段必須盡力支撐日本,但是美國因為經濟原因無法對日本的太空活動提供有效的實質幫助。

總之,嫦娥登月終不悔,而日本在過去的四紀期間,已經蹉跎歲月,喪失了自己在太空事業相對於中國大陸的優勢。時至今日,差距日益擴張,讓東京徒呼荷荷。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   韓國《朝鮮日報》插圖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999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