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17 18:23:44瀏覽212|回應1|推薦3 | |
制裁《華爾街日報》刻不容緩 郭都人 北京所控制的《環球網》上月發表美國問題專家的署名評論,全文如下; 張國慶:《華爾街日報》緣何為日本出頭? 2013-11-05 11:21 11月1日,身為美國報業三巨頭之一的《華爾街日報》頗為「詭異」地發表社論,籲請奧巴馬總統代表美國政府明確承認「尖閣諸島」(也就是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主權屬於日本。這件看似很令人意外的事情背後其實充滿玄機。 首先,這是日本方面的遊說在美國發揮了一定的效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日本對美國政界和媒體的遊說一直都非常賣力,也頗見成效,這使得美國涉日的諸多政策和輿論導向經常出現有利於日本的局面。在中日釣魚島之爭處於敏感階段的當下,可以想見的是,日本的遊說力量再次發揮了作用,使得《華爾街日報》做出了這麼一個看似反常的呼籲。 這其實也能看出日本在解決釣魚島問題上的主要路徑——極力獲取國際社會的重視和支持,特別是美國的通力支持。除了官方層面的接觸和籲請之外,東京也希望美國的國會議員和主流媒體能發出聲音,從這種意義上說,《華爾街日報》的社論也許只是個開頭。 在東京看來,能夠使得中日釣魚島之爭出現有利於日本的轉機,最重要的力量是華盛頓。不僅是在軍事上鞏固美日同盟,在政治上日本也希望美國政府能給予更明確的說法,使得它在與中國的對峙中能夠更有底氣,更有信心。這也反映出了一個問題:日本其實很明白,如果僅靠它自己的力量與中國對抗是會落在下風的。 然而,《華爾街日報》的社論除去受到日本方面的影響之外,也有其自身的考量。在美國對外事務中,媒體和政府經常是唱雙簧的。針對釣魚島問題,美國政府不方便做出過於明確的表態,畢竟中美關係的分量在很大程度上要重於美日關係,尤其是鑑於中國廣大的市場和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這是美國不能過分冒犯的重要合作力量。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媒體來試探中國的底線,就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做法。而這種「放氣球」的方式在美國政府和媒體關係中是很常見的手法,在伊拉克戰爭以及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中,美國主流媒體通過「放氣球」為政府了解國際輿論以及競爭對手的底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這次也不例外,因為美國並沒有做好跟中國公開破裂、公開對峙的準備。美國希望找到一個最有效的辦法,既能緩解危機,又不至於深刻地傷害中美關係。讓主流媒體沖在前面就是相對低風險的做法,這也是美國政府以委婉的方式試探中國底線,並向中國傳遞信號的一種途徑。 不過,美國媒體的表態也並不能完全代表政府的主張,除去雙方的默契之外,美國媒體其實也有自己的意識形態傾向和價值判斷,對此我們大可不必太放在心上。但需要留心的是,主流媒體這種呼籲將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奧巴馬政府的表態,以及美國政府、國會和五角大樓在釣魚島問題上可能的行進方向。 這其實也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即中國如何更積極有效地影響西方輿論,闡釋中國的政策主張,如何掌握更多的國際話語權。深入研究美國政府和媒體的關係,以及雙方如何通過互動影響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是非常有意義的。與此同時,中國媒體也有必要更有力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通過自己的一番艱苦努力和積極運作,在國際社會上贏得更多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從而為中國贏得更強大的國際話語權。 (張國慶,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責任編輯:王京濤 問題是美國大報根本對歐洲民眾毫無影響力可言。何況,美國政府也從來不需要美國大報才能讓歐洲國家知曉美方的底線。說白了,張姓美國問題專家似乎假定歐洲讀者都看英文報紙,都重視《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就大大小小問題的表態。 要懲罰 《華爾街日報》,其實易如反掌。 新加坡政府在李光耀堅強領導之下,早在許多年前就悟出對付這類報紙的立竿見影反擊辦法 :興訟,要求它們就詆毀新加坡及其領導人賠償名譽損失。這類訴訟的結果千篇一律是原告得直,被告被罰巨款,毫不例外。 如果海峽兩岸的志士仁人能夠也悟出其中道理毅然興訟就釣魚台問題起訴《華爾街日報》,哪麼,該報老闆勢必窮於應付。如果,該報不願賠款道歉,哪麼,控方可以傳呼該老闆及前妻為證人,援引有關的新加坡判例,該報能頑抗者幾稀。 當然,興訟地點不必在新加坡。香港特區也可以。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