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28 23:55:53瀏覽345|回應1|推薦10 | |
台灣皇民頻頻翻錯黃曆 郭都人 《中時電子報》今天刊載了關於台灣皇民的署名評論,全文如下: 時論-台灣人思想光復了嗎 中國時報 張方遠 2013年10月28日 04:10 今年10月25日,台北陰雨綿綿,街上商家瀰漫著萬聖節的歡愉氣氛,人人討論的是晚上金鐘獎的光采。自光復節改為「只紀念不放假」後,幾乎年年都在平淡中度過,今年也不例外。 日據下台灣青年,從沒放棄對大陸政經動態的關心,他們體認到,台灣與大陸的歷史命運是無法切割的,台灣人想要掙脫殖民者桎梏,必須仰賴祖國革命成功。因此,不少台灣青年離開本島,幾經輾轉,艱辛地進入中國大陸,投入抗戰行列,被稱為「曲線救國」。 台灣前輩作家張深切曾說:「我想我們如果救不了祖國,台灣便會真正滅亡,我們的希望只繫在祖國的復興,祖國一亡,我們不但阻遏不了殖民化,連我們自己也會被新皇民消滅的!」 《大公報》台籍記者李純青,將日據下台灣青年這段前仆後繼、可歌可泣的抗日經驗總結為:「每一個台灣人尋求祖國的歷程,都像一首萬行的敘事詩。」 1925年詩人聞一多發表《七子之歌》,如此描述日據鐵蹄下的台灣:「母親,酷熱的夏日要曬死我了…母親!我要回來,母親!」1936年台灣作家巫永福完成《祖國》一詩,「還給我們祖國呀!向海叫喊還我們祖國呀!」兩首詩把兩岸的心連在一起。光復對台灣而言,是光榮地復歸;對中國而言,是光榮地收復。光復是屬於台灣的,也是屬於中國的。 日本殖民者在台實行民族差別待遇,只有日本人才配得上「文明」,台灣人與大陸同胞都被視為次等、野蠻、不衛生的「清國奴」。夾雜皇民思想的殖民意識,光復後未得到應有的清理,今天台灣處處可見對於大陸的偏見與歧視,自有其歷史根源。 殖民意識不徹底清理,是社會很大的危機,會造成下一代認同與價值混亂。 提不出站得住腳的理由說服大眾,台獨只能散布謠言混淆視聽。過去說兩岸的經濟整合,台灣會「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現在則有前衛生署長涂醒哲撰文暗示台灣的傳染病都是大陸人帶來,並將服貿比喻為來自大陸的傳染病。 一位台大教授曾說,他很驚訝地發現,現在許多學生認定全世界的壞事都是大陸做的。類似的情況並不罕見,日前狂犬病在台造成恐慌,第一時間就被認為是大陸傳來的,但專家事後澄清「絕非大陸」。再之前的H7N9疫情,許多人咎責「都是大陸害的」,但在台灣造成24人死亡的H1N1,卻從無人指責「都是美國害的」。身為醫師,涂醒哲持冷冰冰的數字「恐嚇」台灣人,這種作法跟美國1位6歲兒童最近在電視上公開說:「若我們先殺光中國人,他們就沒法幹掉我們」有何兩樣? 涂醒哲散布兩岸仇恨與對立的種子,為日本殖民統治者塗脂抹粉。自詡流行病學權威,涂醒哲當知沒有一個政權會不處理流行病,即使殖民政府,為了殖民者的健康也會處理,處理當然有醫療進步與落後之別,但更重要的是,殖民政府從不顧惜被殖民者的健康與生命。因此,即使不是拿統計數字騙人,其心態與李登輝並無二致。 日據時期台灣青年張我軍在北京曾問魯迅:「中國人似乎都忘記了台灣了,誰也不大提起。」魯迅痛苦地答道:「不。那倒不至於的。只因為本國太破爛,內憂外患,非常之多,自顧不暇了,所以只能將台灣這些事情暫且放下。」 一百多年來,中國當然落後,因為帝國主義入侵,挨打、挨餓、挨罵。光復之初,瘦弱的國軍登台,與先進整齊的日軍形成強烈對比,但這不正是日本侵略,中國人不得不放下建設,奮力反抗的結果嗎? 兩岸之間的「近親憎惡」,是近代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殖民台灣,再加上戰後中國內戰與東西冷戰造成的悲劇。台灣主流的親美、親日(皇民)與反中意識,遮蓋了台灣人的歷史眼光。 台灣光復已經68年了,台灣人的思想光復了嗎?中國人內部的仇恨與對立光復了嗎?假日是當代民族國家傳承歷史記憶、恢復歷史正義的重要形式,光復節不只應該要重新調整為放假日,更應該嚴肅慎重地全面清理殖民意識。(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台灣皇民(以及附和他們的暴民、愚民,合稱三大類台灣頑民)的特點是,頻頻翻錯黃曆。因此,他們的無知言論時時露餡,特別是關公戰秦瓊模式的時空倒置實例,可說層出不窮。 最好的實例莫如「日軍先進整齊」之說。 須知道,蔣介石在中華民國二十六年盛夏毅然發動八一三戰役之際,日本「皇軍」的武器遠比國民革命軍「精良」。但是,日方「三月亡華論」的破產,已經證明無論日方如何自我陶醉與吹噓,軍備的差距不足恃,而事實上,「三月亡華論」的破產,就引起氣急敗壞的關東軍在張鼓峰、諾門罕的先後慘敗。 參考文章:諾門罕戰役七十週年 參考文章:台灣親日作家的俄國史 台灣記者的諛日狂想曲 台灣三類頑民當然從來沒有聽說過中華民國二十七年的張鼓峰之役,也不知道中華民國二十八年的諾門罕戰役,遑論在中華民國三十三年以後,日本的軍用物資的貧乏,與許多兵員用木槍訓練的慘狀。 他們也不知道,就在美國在長崎上空投擲原子彈之前十小時,蘇聯已經對日宣戰,長驅直入偽「滿洲國」,用無可否認的事實證明「先進整齊」的「皇軍」不堪一擊。 至於「瘦弱的國軍」之說,同樣經不起推敲。 登陸寶島的國民革命軍的優先任務,根本不在台灣。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迅速入越,將當地北緯十六度以北「皇軍」悉數繳械,同時鎮壓法奸,阻擋法國殖民主義 復辟。其任務的重要、過程的艱鉅,絕對是國民革命軍的光榮歷史。越南民主共和國在國民革命軍監護之下成立,影響到整個亞洲與美國的命運,歷史效應發酵至今未泯。 也許台灣老早就應該多幾個這樣的「瘦弱的國軍」,少幾個無知而自以為優秀的頑民。 其實,上述署名雄文關於魯迅的論述也不無問題。 首先,魯迅與日本的關係實在撲索迷離。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的一二八之役期間,魯迅的處境與行蹤至今成謎。他與許廣平的獨生子周海嬰也曾撰文,表示懷疑日本醫生須藤五百三故意誤診,導致魯迅得不到正常治療而早死。 其次,魯迅與蔣介石到底有沒有個人恩怨,也是無頭公案。 據互聯網資料,中共宣傳部長李立三曾經要求魯迅用真名周樹人批判蔣介石,卻被魯迅斷然拒絕,說「文章很容易寫…但在上海就無法住下去」云云。 可見,引用任何已經證實或者未能證實的魯迅涉台言論,必須非常謹慎,以免被皇民們利用作虛假的宣傳。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蘇聯長驅直入偽「滿洲國」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