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26 20:01:53瀏覽257|回應0|推薦7 | |
不可背離蔣介石的歷史決策 郭都人 《中時電子報》日前刊載了關於國際民航組織的署名雄文,全文如下: 沈啟:這一刻 中華民國等了42年 中國時報 劉屏/蒙特婁專訪 2013年09月25日 04:10 「當我在名牌後方坐下去的那一刻,我幾乎要哭了」。民航局長沈啟接受本報訪問時,表達了最深刻的感受。這一刻,中華民國等待了42年。42年,正好是沈啟投身民航事業的年數。 1971年10月26日(台北時間),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接下來,聯合國之下的各種專業組織,台灣的會籍一一喪失。沈啟在那一年8月加入民航局;11月,台灣被迫退出國際民航組織(ICAO)。 多年來,沈啟兩度到蒙特婁,卻兩度因為聯合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不得其門而入。望著位於蒙特婁大學大道999號的ICAO大樓,總想著「什麼時候,中華民國可以重新進入這裡」。這個夢想,今天實現了。而且她是以中華民國代表團團長的身分,坐在寫著「Guest, Chinese Taipei」的牌子後。 沈啟說,公職生涯有這樣的機會,「實在太感動了。這是全國人民共同的努力,我只是剛好站在第一線」。 沈啟說,「我從一開始就想哭」。什麼是「一開始」?沈啟說的是「一知道能夠出席這次ICAO」,就感動的想哭。這位法官之女,只要聽到唱國歌、國旗歌,不但立定致敬,而且常常跟著唱。「唱國歌,如果有人不起立,我會過去糾正他」。 從基層做起的沈啟說,我們要「讓國家站起來,走出去」,所以參加國際會議,「不只是交朋友,也要讓他們佩服我們,回來一定要有東西」。所以她挑選了出色的一群伙伴,「個個都很專業」。她說,這個行業,「開會如果不專業,人家會不喜歡的」。11時進場,沈啟與團員10時不到即抵達會場。民航局企劃組長何淑萍說,「局長早上5點多就發簡訊給我了」。 首先,在正氣消沉的台灣,愛國似乎已經淪為別有用心者的笑柄。因此,必須充分 其次,必須指出沈局長之所以兩次在國際民航組織總部不得其門而入,原因不在海峽對岸,而是蔣介石在1971年十月的歷史性決策:斷然拒絕美國私下提出的方案:讓海峽兩岸在聯合國平起平坐。如果,蔣介石當時屈從美方的提議,哪麼,兩個中國或者一中一台的局面一早便在海峽兩岸出現,不勞李登輝、蔡英文推銷他們的「兩國論」、「一邊一國論」,等等。 至於「讓國家站起來,走出去」之說,那是對蔣介石生前的立場的逆反,完全無濟於事。「這是全國人民共同的努力」的提法更是危險的民粹思想的展現。蔣介石從來就不認為,「全國」人口限於兩千三百萬人,面積限於三萬六千平方公里。 按照一個中國原則,全國的人口在十三億以上,而按照各自表述的原則,中華民國領土保括大陸的所有的省級行政區,還有外蒙古(含唐努烏梁海)。全國總面積超出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二大國。 如果以人口面積計算,「台灣國」很小。相比之下,菲律賓與越南都是龐然大物。相信一向認為它們才是小國的台灣民眾絕大多數不了解:菲律賓與越南的人口分別是台灣的四倍,而面積則分別為台灣八倍與七倍。 但是,作為民航局長任何人都不應該接納「人口兩千三百萬人 、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這種自我極端矮化的概念。 說白了,這種荒謬概念是美麗寶島道德淪喪正氣消沉的主因之一。它導致唐吉珂德式的脫離現實無聊幻想,甚至誤以娼妓為貴婦、以風車為巨人、以酒肆客店為城堡。 馬英九總統以日本人渣。未遂戰犯八田與一為「台灣人」的代表,並縱容同名邪教在寶島氾濫,也是上述概念的惡果. 愛國如沈局長豈能無動於衷?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沈啟局長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