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13 16:20:01瀏覽652|回應2|推薦5 | |
《上海公報》中文版不是譯本 郭都人 《中時電子報》日前發表關於台灣地位的署名雄文,全文如下: 美國會報告的台灣玄機 2013-09-09 01:53 1952年「舊金山和約」(摘自網路) 本月初,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發表了一份《中國/台灣:「一個中國」政策的演進》報告。其中,重申了「台灣地位未定」問題。 「台灣地位未定論」原是1952年「舊金山和約」埋下的伏筆,意指戰敗國日本放棄台灣澎湖,但卻不指明歸屬何方。 美國國會首次正式拿「未定論」做文章,還是1968年的事。原因當然是文革造成了社會動亂,美國便趁機測探北京政府的對應能力。不料,次年又發生了中蘇珍寶島戰爭。北京的強硬態度,顯示出美國「聯中抑蘇」時機成熟,於是在建立「中美蜜月」的當頭,便向北京送了一個「認知(acknowledged)」台海兩岸的「一個中國」立場的「大禮」。 其實,北京當局當然瞭解「認知」不等於「承認」,於是無奈地在「上海公報」中文文本上使用了「承認」譯文,以別於英文文本的「認知」。該插曲說明,北京當時沒看清美國政策的激烈轉變和有求於人,因此不但在「承認一個中國」這個重大問題上打了馬虎眼;同時也沒有充分利用時機,阻撓美國於1972年將琉球與釣魚台歸還日本。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國會報告」再次提到「1979年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後,仍與中華民國保持非外交關係」。這意味著,美國從此承認北京政府為代表中國的中央政府,而中華民國的前中央政府地位便蛻變為一個地方性僅具交戰團體地位的政治實體。於是乎,台、美之間自然只能維持報告中提到的「非官方關係」。鑒於此,所謂「中華民國是個主權國家」不可能在國際上獲得承認與共鳴,這也是李、扁政府的一切台獨努力四下碰壁的最大原因。 美國的兩岸政策說白了,就是不論兩岸當局如何主張「均屬一個中國」,美國僅是表示知曉,而不同意。此外還在不同意基礎上,對北京提出和平解決要求;對台北則逼著大買美製武器。 眾所周知,台灣是個既無縱深地又無戰爭承受力的地區,為了自身安全即便得支付一定程度的保護費,是否需要在近10年之內花費高達300億美元的軍購開支便值得仔細盤算。慮及此,兩岸如何共同營造和平環境,加強互助與提攜,當是最有效與價廉的保證。 不過,當前的世界幾乎任何領域都有美國設計的秩序。譬如北京為了加促經濟發展,便必須加入世貿組織,而幕後又必須做「購買美國債券」的交易。迄今,北京一方為了「和平崛起」,「入世」以來必須按外貿順差的一定比例,向美國公、私債券投入約50,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總而言之,美國除了軍事強硬之外,還有一套高明的軟體設計。按美國棋譜部署的國際秩序一旦確立,無論是在體制內操作,或體制外運行,都得繳付一定的貢款,而且有時還心甘若飴。(作者為世新大學副教授) 問題是「認知」一詞從來不曾在1972年的《上海公報》出現。英文版不必說,中文版根本沒有「認知」,只有「承認」。 話說台灣政界、學界、輿論界,因為民族自卑感作祟,不但盲目崇拜英文,還迷信任何跨國文件,一定以英文為正本。這種迷信已經氾濫多年,長期誤導受眾,於是又衍生這樣的信條:「北京與美國簽訂的協議都以英文為準」。 更進一步,迷信者相信(或者硬說):美國並未承認「台灣屬於中國」。但是,1978年底的美國與北京發表《建交聯合公報》,白字黑字說,「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於是,迷信者說美國從未說過「承認」,「承認」是北京一相情願的刻意誤譯,云云。 他們說,《建交聯合公報》英本中的acknowledge一詞,只是「認知」,而不是「承認」,云云。 事實上,「認知」一詞根本不見於當時在中國大陸以外最有權威的(梁實秋主編)《實用漢英辭典》(以1974年二月版為準)。 但是,從1972年的《上海公報》到1978年的《建交聯合公報》,短短不到七年之間,由於台獨分子竭力鼓吹,「認知」竟然成為許多人的口頭禪。 不過,口頭禪只能逞口舌之快,對台灣民眾的福祉毫無幫助。恰恰相反,「認知」神話在台灣的流傳只能加深當地的民族自卑感。 事實上,許多台灣民眾根本不知道中文與英文的地位按照《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完全平等。 至於上述雄文也提到「認知」,它似乎暗示作者相信《上海公報》的定稿過程十分簡 單,略如下列步驟: 一,美方先寫英文版本(當然少不了acknowledge一詞); 問題是,並無任何證據可以支持以上的四點中的任何一點臆想。所有已經解密、公佈的有關資料都顯示,北京與美國都派出熟悉對方語文的專家,都參與兩種語文版本的起草,而且都經過艱苦談判才定稿、公佈。中文本不是英文本的譯文。 再說,沒有絲毫證據足以支持這樣的潛台詞:北京在1972年同意《上海公報》中文版本服從英文版本,甚至乾脆以《上海公報》英文版本的譯本為中文版本。 總之,《上海公報》的中文版本絕對不是英文版的譯本 因此,下面的提法都可以休矣: 「北京當局當然瞭解『認知』不等於『承認』,於是無奈地在『上海公報』中文文本上使用了『承認』譯文,以別於英文文本的『認知』。」、「不論兩岸當局如何主張『均屬一個中國』,美國僅是表示知曉,而不同意」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實用漢英辭典》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