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03 23:47:36瀏覽659|回應0|推薦6 | |
大清世宗憲皇帝沒篡位 郭都人 北京所控制的《新華網》今天發表了有關大清聖祖仁皇帝的新聞,全文如下: 康熙遺詔首曝光:傳位皇四子 雍正沒篡位(圖) 雍正皇帝繼位,民間及野史傳聞甚多,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矯詔篡位,認為康熙帝本想傳位于皇十四子胤褆,而皇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串通隆科多將遺詔上的「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于四子」。 昨日,遼寧省檔案館新館首度展出的「康熙遺詔」對此給出了答案:沒篡位。 建築面積是現在省檔案館6倍大的遼寧省檔案館新館今日對外試運行。新館地處沈陽市渾南新城的核心區域,市民只要拿身份證等相關證件即可免費查閱近百萬卷明清以來,涉及遼寧各個歷史時期的解密檔案。 可查閱百萬卷解密文件 新館地處沈陽市渾南新城的核心區域,是未來城市主要的地標性建築之一,與遼寧省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共同組成遼寧省重要的文化建築群。 原來的省檔案館在省政府院內,進出有武警把守,需拿相關介紹信到相關部門辦理手續才能進入,而新館與其到相鄰的遼圖新館、遼博新館並無多大區別,借閱檔案只要出示身份證、軍官證甚至居民戶口本等證件都可以。 試運行期間將對社會開放,可查閱館藏電子檔案、微縮檔案和數字化的已公開的現行文件。開館時間為每周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4時。 此外,新館還將開放3個常設展覽。清代皇家檔案館、遼寧記憶展覽和中國檔案精品展。 「康熙遺詔」首亮相 記者看到省檔案館收藏的「康熙遺詔」用漢、滿、蒙三種文字書寫同一內容。其中寫有「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這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 省檔案館專家介紹,雍正即位後,始建秘密立儲詔書,封于匣內,高懸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皇帝死後取出,昭告天下。 這份詔書完全可以證明雍正的合法身份。因為傳位詔書中的滿文中,「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沒有矯飾的可能,而清代漢文詔書中用的都是繁體字,「於」字和「十」字在字形上相去甚遠,難以更改。 乾隆為多爾袞平反 清玉牒是中國唯一係統保存至今的清朝皇族家譜。省檔案館收藏清代順治至光緒各朝26次纂修的玉牒共1133冊。清代玉牒詳盡地反映了清代的典章制度、宮廷歷史、皇族戶籍、人口繁衍等方面的內容。 昨日記者見到「玉牒」中關于多爾袞的罕見記載:在康熙九年的玉牒中多爾袞的名字處被空出來。而在100多年後,乾隆年間卻又有了多爾袞的名字。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的弟弟,清軍入關後真正的統治者。順治繼位後,他輔佐幼帝,先後被封攝政王、叔父攝政王、皇叔攝政王、皇父攝政王。39歲去世,死後被追尊為成宗義皇帝,僅一個月後,又被追論謀逆罪削去爵位封號,貶除宗籍,從玉牒內出名。 直到100多年後,乾隆皇帝為其平反,修復墳塋,恢復睿親王封號,補入玉牒,並評論其「定國開基,成統一之業,厥功最著。」 康熙愛吃韭菜盒子 清帝東巡這一路上,皇上都吃什麼?副食除行圍所獲獐狍野鹿、野兔、魚等野味外,有豬羊禽蛋、牛奶奶茶、豆腐醬菜、新鮮果蔬,甚至冰鎮解暑食品。主食以大米為主,兼有面食、鍋渣、面筋等。 記者看到了「康熙三十七年東巡盛京內務府備辦菜肴一覽表」:豬油炒白菜、豬油炒芹菜、豬油炒胡蘿卜、醬燒茄子、鹽韭菜盒子、腌水焯醬瓜、水焯白菜心等。 專家介紹,康熙宴席規模較小,乾隆四十八年宴席達101桌。宮中檔案對康熙帝三次東巡的膳食有詳細記載,康熙首次東巡盛京時,但仍保持著喜食粘食和甜食的生活習慣。東巡途中從皇莊徵調的的糧食主要有高粱、稷米(黃米,粘米的一種)、小米、稗米、燕麥、粳米,還有小豆、綠豆等。 首先必須指出,清朝三祖(太祖高皇帝、世祖章皇帝、聖祖仁皇帝)八宗(太宗文皇帝、世宗憲皇帝、高宗純皇帝、仁宗睿皇帝、宣宗成皇帝、文宗顯皇帝、穆宗毅皇帝、德宗景皇帝)加上一委員(即偽「滿洲國」的頭號日本傀儡。文化大革命期間去世,終年身分是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既無廟號,也缺諡號),一共十二帝。 清朝三祖八宗一委員十二帝之中,明顯的壞人只有全國政協委員愛新覺羅·溥儀。後者賣國求榮,當了日本的傀儡十多年,雖說後來改過自新,劣跡畢竟歷歷在目,無可掩蓋。 其他的十一帝,最能幹的無疑是世宗憲皇帝。互聯網載有這樣的評價: 雍正是歷史上一位能幹的皇帝。許多野史都把雍正描述成一個殘暴無情的皇帝,指雍正是篡位而起,又把雍正描寫成一位毒死父親、氣死母親、不務正業的人;直到近代經多番歷史研究,部分史學家反對這些看法,使近代對雍正評價轉趨正面,讚揚其勵精圖治,革新吏政、活絡經濟、提昇民間生活水準的政績。 清世宗其實應該與明孝宗敬皇帝相提並論。 大清世宗憲皇帝十一年(1733),《大清會典》編成,與大明大明孝宗敬皇帝弘治十年(1497)修成的《大明會典》,相互輝映。 關於明孝宗敬皇帝,互聯網也載有評論: 明孝宗的勵精圖治,使得當時明朝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富裕,天下小康,被稱為「弘治中興」。雖末年寵信宦官李廣,但是立刻改過自新,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不過,朱國楨是明末大臣,大明熹宗悊皇帝天啟三年(1623年)拜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次年春晉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總裁《國史實錄》。他的所謂「三代以下,稱賢主者」,只有三個人上榜,毋寧是極為誇大的提法,不可輕信。 2008年還有中國大陸方姓作家出版《明代國家權力機構及運行機制》一書,醜詆明孝宗為「弱智」云云。 清世宗憲皇帝雍正十三年修成的《明史》關於明孝宗的評論就非常公允: 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非常不幸,大清世宗憲皇帝經常成為無知、無行的小說家的誹謗對象。例如,香港 作家查良鏞(即金庸)的武俠小說讀者就往往被誤導,得到清世宗「無惡不作」的印象。《書劍恩仇錄》還有這樣的胡謅: 大清高宗純皇帝本是漢人,襁褓時被當時的四皇子胤禛以女嬰換去,此後即被當作胤禛之子,並繼承皇位,云云。 胤禛非他,就是大清世宗憲皇帝的名諱。如今專家們證明了:大清聖祖仁皇帝的四皇子胤禛沒篡位。他們也許能夠進一步證明:高宗純皇帝的確是世宗憲皇帝的兒子,讓誹謗者公開道歉。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大清世宗憲皇帝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