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國的爆炸性解密文件
2012/12/28 23:42:16瀏覽471|回應0|推薦2

英國的爆炸性解密文件

郭都人

《中時電子報》今天刊載關於阿、英馬島領土爭議的新聞,全文如下:

英國解密文件:阿根廷攻擊福克蘭震驚柴契爾

* 2012-12-28 13:08
* 新聞速報
* 【中廣新聞/謝佐人】

英國政府文件依規定,30年後可解密公諸於世,最新公開的一批文件顯示,1982年三月,阿根廷入侵福克蘭群島,讓當時才上任不到三年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異常震驚,她甚至表示,這是她人生最糟的時刻。

1982年三月底,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才接到簡單的情報顯示,阿根廷可能會攻打福克蘭群島;但柴契爾夫人不以為然,兩天後,阿根廷揮兵直搗福克蘭。當時,沒人敢說,英國是否能奪回遙遠的失土。

柴契爾夫人輾轉難眠,擔心英國會被人視為紙老虎,無法再捍衛大英帝國殘存的餘威。

在阿根廷入侵「福克蘭群島」之前,英國政府高層多數人都不認為阿根廷敢採取行動,甚至英國駐阿根廷大使警告,「布宜諾斯艾利斯」當局可能會有異動,以及更早前,英國情報評估,若是有關群島主權談判無果,阿根廷軍隊會採取行動,但倫敦置之不理。因此在福克蘭群島戰爭爆發後,英國媒體大肆撻伐,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卡靈頓爵士為此辭職下台。

隨後,英國派出上百艘軍艦及三千多名部隊,前往坐落在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作戰,雙方猛烈攻擊,直到六月中旬,阿根廷軍隊投降,戰爭結束。

當年10月,柴契爾夫人出席國會的福克蘭群島審查委員會」作證,她說,她從未想過阿根廷會正面入侵「福克蘭」,她認為這樣做很愚蠢。

歷史學家認為,這批英國國家檔案文件是近30年來,最具有爆炸性的解密文件。而柴契爾夫人對於福克蘭戰爭危機的處理,也被視為她領導能力的一個重要測試。 

首先,有必要指出,目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的二十三國之中,總人口的絕大部分住在操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法文的九國:巴拿馬、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國、巴拉圭、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九國都不用「福克蘭群島」的英文稱謂。

其他的十四國(包括羅馬教廷)的總人口遠低於上述九國。因此,台灣輿論界、外交界採取英國殖民主義者的立場,學舌將馬島叫做福克蘭群島,跡近嘲弄拉丁美洲關於馬島主權歸屬的共識,實在是很不明智的舉動。

其次,上文所謂「最具有爆炸性的解密文件」並不包括馬島之戰的餘波。

參考文章:馬島戰爭25週年   馬島戰爭三十週年

其中最嚴重的,起源於1982年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與鄧小平在北京的會面。前者大概顯然從來未學過中國現代史,根本不了解鄧小平的性格與他在國共內戰中的閱歷與作用。

事實上,與英國有極密切關係的國際藏獨組織就消費了不少資源,發動針對鄧小平的無端人身攻擊,胡謅他曾經參加過「征服」西藏,儘管並無絲毫證據可以顯示他曾經光臨金沙江以西,或者指揮過人民解放軍入藏。可見,英國官方關於鄧小平的情報,完全落了空。

情報失靈又缺乏自知之明,撒切爾夫人極度高估了自己的本領與英國的力量,於是在會晤鄧小平之際,竟企圖以新的不平等條約代替舊的三個涉港不平等條約,夢想英國可以無限期延續在香港的殖民統治。結果不問可知矣。

這些不足為外人道的情節,包括鄧小平當天談話的內容,以及在馬島戰爭期間,港英如何強迫若干港人「同意」動用公帑支援英國軍費(造成香港殖民地歷史的極不光彩的「以殖養殖」豪賭,即以英國殖民主義在港非法所得為賭注,押寶於風險極大的、以恢復馬島英國殖民地為目的的軍事行動),都在尚未解密之列。

撒切爾夫人表示,阿根廷出兵馬島是她人生最糟的時刻。其實,她人生真正最糟的一刻在於與鄧小平的北京會晤。如果解密,會晤經過與談話細節才是真正的爆炸性材料。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阿根廷的涉馬標語
圖二,阿根廷的涉馬郵票
圖三,鄧小平會見撒切爾夫人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718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