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05 08:44:54瀏覽719|回應0|推薦2 | |
馬島戰爭25週年 郭都人 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阿根廷以東500多公里,離英國1.3萬公里。群島主體分為東西兩島,各島面積合計1.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15個香港特區,幾乎等於台灣的一半。 馬島原屬西班牙。1816年,阿根廷脫離西班牙獨立,宣布接收馬島主權。1833年(即鴉片戰爭之前七年),英國強佔馬島,驅逐島上的阿根廷人,開始施行殖民統治。現在島民總數超過三千,都自稱英國後裔。 阿根廷從未放棄對馬島主權。174年來,兩國爭執聚焦在馬島問題。1982年4月2日,阿根廷軍方出兵奪回失土。不料,英國出動大部分戰艦,包括航空母艦,前往南大西洋發動二戰後最大規模的現代化戰爭。 拉丁美洲民眾熱烈支持阿根廷。可是,在美國壓力之下,各國政府做不到根據《里約熱內盧美洲互助條約》援助阿根廷。事實上,美國和智利大力援助英國:美方提供情報與武器,而智方在親美獨裁者控制之下,更容許英國突擊隊利用智利領土出擊,炸毀了阿根廷海軍的王牌飛機多架。 美方還宣布對阿國實施經濟制裁。儘管愛爾蘭與意大利激烈反對,歐洲共同市場終於附和。經過72天的戰鬥,島上阿軍棄械投降,英國重佔馬島。 戰爭以阿軍失敗而告一段落;海軍和陸軍的威信也一落千丈,唯有空軍和海軍飛行員因為作戰英勇,得以保持名聲。在阿根廷,馬島戰爭的後果是,軍事獨裁政權被迫下台。1983年十月,民選總統上台,阿國歷史展開新頁。 英國馬島殖民地的恢復,使得首相撒切爾夫人領導保守黨取得次年的大選勝利,為她的連任創造條件。就在馬島停戰後三個月,撒切爾夫人帶著恢復馬島殖民地的餘威乘興前往北京,企圖以新的不平等條約代替舊的三個不平等條約,夢想中國讓英國無限期繼續統治香港,結果敗興而歸。 其實,根據陣亡者(阿方655人,英方277人)成分分析,英方陣亡者幾乎全是久經訓練的職業軍人,而阿方部署精兵防範智利,以致奉命與英軍決戰的陸軍都是缺乏充分訓練、裝備的義務兵,飢寒交迫的烏合之眾,難怪慘敗,也難怪撒切爾夫人大大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以美國當時在拉美的勢力,尚且有委內瑞拉向阿根廷提供石油、秘魯提供飛機、尼加拉瓜提供援軍,可見拉美敵愾並非空話。到如今,美國在拉美的勢力已經顯著衰退,而南美一體化也跨過了幾個里程碑,阿根廷日前重申收回馬島決心,毋寧有其現實意義。 根據阿根廷資料,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支持阿方對馬島的主張,而日本則堅持親美英立場。拉丁美洲並不健忘。因此,相信日方在不久的將來,將面對遲來的帳單,被迫付出代價。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