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島戰爭三十週年
2012/04/02 23:56:38瀏覽244|回應0|推薦2

馬島戰爭三十週年

郭都人

今天是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爆發的三十週年。

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阿根廷以東五百多公里,離英國一萬三千公里。

群島的主體分為東西兩島,各島面積合計一萬六千平方公里,相當於十五個香港特區,幾乎等於台灣寶島的一半。

馬島原屬西班牙。 1816年(大清仁宗睿皇帝嘉慶二十一年),阿根廷脫離西班牙獨立,宣布接收馬島主權。 1833年(即鴉片戰爭之前七年),英國強佔馬島,悉數驅逐島上的阿根廷人,開始殖民統治。現在島民總數超過三千,都自稱英國後裔。

但是,阿根廷從未放棄對馬島主權。一百七十九年來,兩國爭執聚焦在馬島問題。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軍方出兵奪回失土。不料,英國動員大部分軍艦(包括航空母艦),前往南大西洋發動二戰以後最大規模的現代化戰爭。

英國當初強佔馬島,明顯違背了美國的門羅主義:拉美是我後院,歐洲國家不得干預西半球事務。

如果說,當時美國霸權尚未建立,只好容忍英國的行動,哪麼,英方在1982年發動軍事行動之際,門羅主義早已從1833年的紙老虎進化為美國霸權的理論基礎。美方當時有充分國力,足以強迫英國服從門羅主義,放棄恢復馬島殖民地的企圖。

可是,美國不但不援引門羅主義,還漠視拉美民意,向拉美各國政府大施壓力,讓它們做不到根據《里約熱內盧美洲互助條約》援助阿根廷。

事實上,美國、智利都大力援助英國:美方提供情報與武器,智利親美獨裁者則容許英國突擊隊從智利領土出擊,炸毀了阿根廷的王牌飛機多架。同時,美方不但對阿根廷實施經濟制裁,而且促使歐洲共同市場予以附和。

經過七十四天的戰鬥,島上阿軍棄械投降,英國重佔馬島,宣稱勝利。

這勝利靠的是美方一面倒支持,以及法國在緊急關頭向英方所提供的法國製飛魚式導彈的秘密。

原來,在馬島戰爭期間,阿根廷空軍使用飛魚式導彈,擊沉了幾艘英艦,引起倫敦極度恐慌,只好向法國總統密特朗要求讓出導彈的口令。盛傳: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提出這樣的要脅:如果密特朗拒絕,英方就使用核子武器襲擊阿根廷。

據報導,密特朗面對這種跡近瘋狂的另類核訛詐,只好讓出口令,挽救了英國艦隊,卻出賣了法國的阿根廷顧客。另外的說法是,儘管英法兩國結怨好幾百年,密特朗不能坐視北約兵力嚴重削弱,只好滿足英方的要求。

英國的勝利引起許多嚴重後果。例如:

其一,大概從來不知淮海戰役(徐蚌會戰)為何物的撒切爾夫人,極度高估了自己的本領與英國的力量,帶著恢復馬島殖民地的餘威乘興前往北京會晤鄧小平,竟企圖以新的不平等條約代替舊的三個不平等條約,夢想英國可以無限期繼續統治香港,結果敗興而歸。

其二,阿根廷的軍事獨裁政權廣受民眾唾棄,被迫下台。 1983年十月,民選總統上台​​,阿根廷歷史展開新頁。

其三,《里約熱內盧美洲互助條約》因為實在經不起考驗,名存實亡。許多拉美國家對美國不敢再心存幻想。

到如今,美國在拉美的勢力已經顯著衰退,而南美一體化也跨過了幾個里程碑,南美洲國家聯盟終於成立,概括南美的一切主權獨立國家。所有的成員國都一致支持阿根廷對馬島主權的主張。智利與巴西都成為阿根廷立場的堅定支持者,與三十年前大相徑庭。

事實上,巴西的興起幾乎就是英國最終喪失馬島殖民地的前奏。

正如南美洲國家聯盟秘書長梅西亞女士María Emma Mejía Vélez)日前指出,「南美洲國家聯盟對阿根廷的支持表明南美洲經歷的歷史時刻,這個次大陸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團結一致。南美洲是團結和一體化的地區,為了共同的利益拋開意識形態的分歧,加強其內部的進程,這個大陸大膽地解決它的衝突」,阿根廷的馬島主權已經成為整個南美洲的努力目標。

相信英國無法長期頑抗南美全洲的訴求。

中國大陸長期支持阿根廷,不在話下。目前,中國大陸是巴西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是巴西主要外資的來源地。在智利與若干南美其他國家,北京的經濟力量同樣昭著。除非中國大陸及時崩潰,相信在阿根廷收回馬島的歷史過程之中,中國人將扮演不容忽視的角色。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馬島戰爭三十週年紀念碑(位於最靠近馬島的烏斯懷亞)
圖二,烏斯懷亞
圖三,阿根廷總統在烏斯懷亞發表演說紀念馬島戰爭三十週年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oduren&aid=6289812